美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独立站不是法外之地卖家们不能碰的红线在哪 [复制链接]

1#

谈及跨境卖家为何转而布局独立站,业内人士普遍会提及一点:亚马逊这类第三方电商平台*策逐渐收紧,竞争环境已大有不同。

卖家们感慨平台的管理越来越繁琐,平台规则说变就变,因此需要小心维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避免差评、封号、罚款等问题的出现。相比之下,独立站拥有高度的自主权,不受第三方平台对物流、结算、定价、促销等条款的限制,可以灵活上架商品,不用担心平台规则的变动会影响运营。似乎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以至于有卖家会大胆的提问:“能不能在独立站卖仿品?或者侵权周边产品?”

独立站不是法外之地

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自由总是相对的。

即便是独立站,也不可能是一个可以完全实现“三不管”的真空地带。

“独立站不是‘法外之地’,卖家同样要遵守法律法规,合法合规经营。”Ueeshop品牌总监李婕在与亿邦动力的交流中指出,卖家通过独立站售卖商品,同样不能出售*、*、*、仿品、违禁品等;不能收款后不发货、或者货不对板;也不能进行虚假交易,利用电商进行洗钱等违法行为。

李婕强调,这些都是独立站卖家不能触碰的红线。

其还进一步指出,中国的独立站卖家,要同时遵守国内及销售目的国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认证、消费者信息保护*策等。与此同时,服务于独立站的建站、物流、支付、推广等服务商同样要遵守相关内容,不能向违法违规的卖家提供服务。

“这些对卖家来说,都是一种约束。”李婕说道。

亿邦动力获悉,早在年底,欧美国家即开始以侵权、仿牌、盗用图片等原因对部分“不遵守规则”的独立网站予以打击,作为掌握着流量闸口的Google更是修改了SEO机制......自此,独立站1.0野蛮生长的时代拉下序幕。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年1月,国内多家经营婚纱礼服的跨境企业遭到美国产业协会和多家美国公司的法院起诉。起诉书中,原告称被告的独立站采用了他们的产品图片和商标,销售假冒产品,造成不正当竞争等。该起事件导致了部分卖家的网站域名被转走,PayPal账户被冻结,等待美国地方法院的判决。

而就在今年3月份,海外疫情弥留之际,国内的不少卖家也“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独立站遭到了服务平台Shopify的大规模封号,原因在于:这些卖家在疫情期间通过自建站售卖急需的口罩物资,但由于标价过高,触发了Shopify的“价格欺诈”惩罚机制。

在Shopify的AUP(AcceptableUsePolicy)服务条款中,明确规定了“独立站卖家不得对必要的转售医用级口罩产品收取过多价格或采用欺骗性定价,否则将导致产品从卖家的商店中撤出或账号被暂停或终止”。

仍是“海外售卖口罩”一事,Facebook、谷歌等平台也曾就此禁止发布医用口罩广告,将想在乱局中大捞一笔的独立站卖家们的流量源头关闭......

某业内人士向亿邦动力坦言,目前独立站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但仍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第三方SaaS服务商以及作为流量通路的谷歌、Facebook等的制约。

SaaS服务商:服务条款规范卖家行为

众所周知,多数卖家在选择独立站出海时,出于高效便捷的目的,会借力Shopify、Ueeshop这类第三方建站工具。而服务商们采取的中心化的管理方式,其本身制定的各项条款,即在与卖家的合作过程中发挥了规范作用。

某不愿具名的独立站卖家向亿邦动力讲述了自己曾遇到的侵权警告。

“我们团队当时英文水平有限,所以站内的大部分产品文案是参照了像亚马逊、etsy或同品类的独立网站上,竞争对手的内容。当时有一款家居清洁用品,在谷歌的广告效果刚刚起来,就被人在Shopify上投诉了,起因就是文案雷同。”该卖家表示,期间他收到了来自Shopify的邮件通知,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修改,否则将依据服务条款进一步采取下架商品、删除相关内容,甚至暂停账号以及封号的处理。

一位曾操刀站群模式的独立站卖家也透露,由于站群“测爆品”的流量主导思维,存在大量的粗糙网页和低质量商品,让消费端用户叫苦不迭。Shopify为此出手,对违规站群进行不定期清理,一些独立站大卖甚至被封账号数百个。

事实上,在Shopiy公开的AUP(AcceptableUsePolicy)服务条款中,明确描述了与卖家服务有关的禁止活动,比如不得提供剥削或虐待儿童的商品或服务;不提供曾经是限制物品的商品或服务(比如枪支);不提供侵犯他人版权或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不得使用服务来传输恶意软件或托管网络钓鱼页面;不得将服务用于欺诈性商业行为或任何非法活动等等。

流量渠道:禁止发布违规广告

如果将服务商们搭建的系统比作培育独立站的“土壤”,那流量获取就可以视为“灌溉土壤的水”,是获客及转化的关键。由此不难想象,独立站对引流的高度“依赖”,使作为流量总闸口的Google、Facebook们也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独立站的“命门”。

以Google为例,其作为影响力最广泛的搜索引擎,对广告投放自是审核严格。

公开资料显示,Google禁止的广告内容和行为,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1.仿冒商品。Google不仅会审核广告,同时也会审核网站。

2.危险产品或服务。如*品、武器、弹药、爆破器材、烟火、烟草制品等。

3.助长欺骗行为。如黑客软件、伪造文件、学术作弊等。

4.不当内容。欺凌或胁迫个人或群体、种族歧视、仇恨团体的用具、过于写实的犯罪现场或事故图片、虐待动物、谋杀、自残、敲诈勒索、贩卖或交易濒临物种。

5.滥用广告网络。针对相同或类似用户群体展示来自多个账号相同或类似的内容(尤其是站群卖家),对用户几乎没有独特价值并且主要目的为增加流量的网站等。

6.虚假陈述自身或商品。如提供不切实际的超大幅度折扣促销、新店铺反差的大量评论或大量从外部导入评价、退款和退货*策含糊不清、缺失或不容易被看到等。

7.地址造假。Google审核机制会分辨网站上的ContactUs或AboutUs的地址是否为真实的属于广告主的地址,检测方式包括GoogleMap和搜索引擎上的信息查证。

而在部分内容的展示上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包括但不限于:成人内容、酒精饮料、保健药品、*博游戏、受版权保护的内容、*治内容等等。

据悉,Google在最新发布的《不良广告报告》中披露,年,Google屏蔽和删除了27亿个不良广告;终止了逾万个发布商帐号;暂停了违反*策的广告主账号近万个;移除了发布商网络中违反*策的逾2万个网页上的广告。

“网站卖仿品的话,可能广告都上不了,或者产品已经过审,但后期账号还是被封了。”这位卖家在交流中表示,是“富贵险中求”还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长远来看,自己心里一直有杆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