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能在内地上映的美式恐怖片让你看到不 [复制链接]

1#

这周最大的惊喜就是5月18日上映的美国惊悚片——

《寂静之地》(AQuietPlace)。

胖哥对于它的期待,远远超过了《复仇者联盟3》。

一刀未剪,用万美元的小成本制作费用,撬动了2亿美元的高回报票房,国外对该片的评价几乎可以用“全炸”来形容。

对于内地电影市场来说,纯正的美式恐怖片相当稀缺,已经对国产恐怖片完全失望的国内影迷,实在对这种制作精良的恐怖惊悚片毫无抵抗力。

作为重度恐怖惊悚片上瘾者的胖哥,果断第一时间入坑。

一句话总结:必看!

《寂静之地》传说看到人不敢出声,甚至连放屁的声响都会压断影院内神经已经高度紧绷的观众。

在现场,不时有观众提醒一同看片的伴侣,“麻烦小声点”,“你吃爆米花的声音把我吓到了”,连零食包装袋发出的声音都会让人感到难以承受,犹如听到指甲划黑板时引发的焦虑之感。

作为小成本电影,《寂静之地》的剧本不算高明,也没有用最近流行的心理恐惧元素,而是大胆的玩弄了声音元素。

用最小的声响,最弱的震动,甚至是完全静音的方式提高惊悚和恐怖程度,在一片声音的空白之地,影迷的焦虑开始自动拉升,银针落地的突然“袭击”,都会放大为致命的恐惧一击。

《寂静之地》讲述了一个末日世界中,一家5口的冒险经历。

外来生物降落地球,大肆屠杀,社会解体,人人只能自保,恐怖的怪物无视力,依靠敏锐的听觉捕杀人类,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就会带来杀身之祸。

影片的第一幕相当成功的建立起了对于声音的心理恐惧,一种对于声响反应迅速的情绪恐怖主义。

开片发生在小商铺的一幕,一家五口人,两名成年人,三位小孩都蹑手蹑脚,所有的动作都很轻盈,没有一句台词,背景音接近静音。

第一个惊吓是小孩差一点碰掉玩具,姐姐接住了差一点就要落地的玩具,所有人屏气凝神,惊慌失措,感觉大难不死。

然后是又一个惊吓伏笔,父亲教育小孩不要拿走会发出声音的玩具火箭,而且小心的拆除了电池。

一家人离开,外面一片萧瑟,心疼弟弟的姐姐还是把玩具给了弟弟,禁不住诱惑的弟弟,选择拿走电池。

声音的恐惧,亲情的炸弹已经深埋地下,做好准备,接下来是引君入瓮,让观众在焦虑和恐慌中踩雷“身亡”。

明知恐惧犹在,却依然期待,导演要做的就是用最好的方式去迎合这种观影期待。

第一幕的结尾,最小的弟弟好奇的打开了会发声的玩具火箭,一家人吓得*不附体,父亲拼命去营救,母亲已经哭成泪人,哥哥和姐姐移不动双脚,张牙舞爪的怪物发出怪异的声响,背景音开始肆无忌惮的渲染氛围,怪物一闪而过,只留下一片心碎,满屏恐惧。

第一幕奠定了恐怖的元素,声音的压抑,未知的恐惧。

无论是喊叫,还是物品落地,或者意外的发声,都会让观众如触电一般立即做好恐惧突袭的紧张准备。

然后利用声响的落差,用小声挤压焦虑,用大声渲染氛围,由此用声音元素撕裂观众的心理防线,制造剧情冲突,情绪起伏。

最后,再加一点密闭空间,让主角和怪物同处一室,随时可能被夺取生命的担忧,自然让观众如坐针毡。

更何况,故事的激励事件是待产的女主角,止不住啼哭的新生婴儿,这两颗随时可能引爆的不定时炸药,就是天然的恐怖伏笔。

所以,《寂静之地》的主角是,声音。

声音的大与小是调控观众心跳的“起搏器”。

另外,让人意外的是,《寂静之地》又有耐人寻味,细腻感人的情感拉扯。

人痛苦的时候会哭,快乐的时候会笑,需要表达的时候会说,都需要发声,因此证明自己是人,而不是动物。

在影片中,这一切都处于禁止和压制中。

片头,一位老者看见自己死去的妻子时,他用呐喊的方式选择一同赴死,那是惨烈的。

片尾,父亲的呐喊,是为了营救自己的家人,他用无声的手语表达了“我爱你们”,然后用最洪亮的嘶吼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悲壮的,伤感的,痛心的。

在其中发酵作祟的东西,是人类无法阻断和压抑的,叫做“亲情”的神秘联系。

那才是,我们始终为人的根本。

一部恐怖片,不但变着花样恐吓你,而且集中火力煽动你,

这简直比“先杀人,再诛心”还要恐怖几倍。

最后调侃一个趣事儿,《寂静之地》可能消灭影院内不顾及他人的大嗓门们的最佳教育片。

看片时,两位呱噪不断的中年观众,在看片的过程中,说话的音量不断减小,直至寂静,终于还了其他影迷一个“寂静之地”。

想想,这真是一个讽刺又细思极恐的趣事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