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十大军事家精选 [复制链接]

1#

一、伟大领袖毛泽东(中国)

世界公认的十大军事家排行榜中,毛主席始终排在第一位。他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革命家,一生指挥过无数次战役,将战争指挥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军事代表作有《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等,曾先后12次登上美国时代的封面,成为世界公认的战略军事指挥大家。

毛泽东(年12月26日-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人之一。

著名的“四渡赤水“:年1月29日,红军在土城、猿猴两地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继而放弃了北渡长江的计划,迅速转向川滇黔三省边境国民党军设防空虚的云南扎西地区集结,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毛泽东以一当十,声东击西,瞒天过海,导演出一部“四渡赤水”的千古绝唱,写下了自己军事生涯中的“最得意之笔”,创造出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毛泽东同志同时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喜欢哲学,这些因素造就了他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但善于把握大局大势,而且不计较具体的细枝末节。既注重保存实力,又重视战略,既不墨守陈规,又敢于冒险。在军事指挥上战略布局信手拈来,超凡脱俗。

世界上很多的军政首脑、战略家、军事家都非常崇拜中国的孙武与毛泽东。尤其是美国有的决策者认为,孙武和毛泽东,一位是中国兵法的先驱者,一位是中国兵法的伟大实践者。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孙子兵法》问世已两千余年,然而这部含有对战略、外交和战争深刻认识的兵法至今依然是一部军事思想经典。内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出神入化地运用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说“弱生于强”,毛泽东同志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孙子兵法说“奇正术”,毛泽东同志根据敌强我弱提出游击战、运动战。因此,在孙子兵法实际运用上,毛泽东同志达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界。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迫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的一场正义战争。战争于年6月25日爆发,到年7月27日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历时2年零9个月、在武器装备十分悬殊的条件下,适时调整战场决策部署,采取灵活机动战术,扬长避短,避强击弱,与强敌打近战夜战,辅之以各种敌后穿插迂回、分割包围等战术,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高超的指挥艺术、灵活机动的战法,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抗美援朝战争后美军反思战争失败的原因,认为不是败武器装备技术上,而是输在指挥艺术上、战略指导上,说白了就是没有领悟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真谛。

美军很早就开始了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孙子兵法之道,军校学员也把孙子兵法作为活教材温故而知新。尤其是越南战争后,美国国防部一直在总结战败教训,反复研究强大的美军为什么会在小小的越南战场吃尽了苦头,以至于最后陷入战争的泥潭,思考无疑促进美军军事理论的繁荣发展,形成以约翰·博伊德为代表人物借鉴孙子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作战理论体系。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防官员定期接受外部专家提供的咨询报告,定期组织美军学习中国《孙子兵法》和古希腊人色诺芬的《远征记》等古典名著。

时至今日,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课题。美军准将格里菲思曾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浓厚兴趣,翻译出版了毛泽东论《游击战》。美国西点军校不但要求学员学习《孙子兵法》外,更要求学习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和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实践。美国空军学院制空研究学院开设了一门有关对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基础课。

美国人尤其特别佩服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伟大指挥艺术。美国原总统尼克松曾评价说: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年,漂泊海外多年的国民党李宗仁夫妇及其秘书、桂系智囊程思远夫妇回国定居后不久,毛主席亲自接见他们时说:美国原总统肯尼迪在遇刺之前一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毛主席选集》。

年,肯尼迪要求美国陆军研究和学习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可见当时中美还未建立外交关系情况下,肯尼迪竟然还能收藏《毛主席选集》,引用毛主席名言,从中看出其对毛主席的崇拜。据说,美国原总统奥巴马就是一位毛泽东的粉丝。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毛泽东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的一位出类拔萃的人。他不仅是一个完全献身的、注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的诗人。”

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H·哈特:“毛泽东的排列略高于乔治·华盛顿,因为毛泽东给国家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泽东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等人要高不少,因为他对将来的影响可能比这些人要大得多。”

美国前总统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说:“在任何时代成为历史伟人的人是很少的。毛主席是其中的一位。

二、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王国)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年7月20日-前年6月10日),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王国(也称亚历山大帝国)国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经被认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

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他以其雄才大略及战绩,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尤其是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埃及全境,扫平波斯帝国,大军挺进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征服全境约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年,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东方战国七雄领土总和。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他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经济,融合东西文化,并且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远征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

公元前年6月初,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因发热而病倒,十天后就死去了。当时还不满33岁。长期以来其死因有很多争议。大多数记载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的一次痛饮后,得了疟疾,除此之外,伤寒也可能是凶手。有的理论认为他死于嚏根草中毒,所谓密谋者可能包括他的妻子罗克珊娜,他的部将安提帕特以及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当然,仅仅是各种猜测。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出版的《新型传染疾病》杂志里刊登了几篇论文,讨论了亚历山大死于西尼罗河病毒说法。

亚历山大大帝他的军事理论:他发展了古希腊的军事体制和方阵战术,尤其是创建既能乘马又能徒步作战的龙骑兵。特别是他在战略上,决策果断、灵活,并且善于利用有利态势孤立和打击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步骑协同,发挥骑兵的突击作用,善于出敌不意和大胆穿插、迂回包围,并且常能以少胜多,速战速决,把古代军事学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亚历山大大帝他的战绩:前年春天,他率约3万步兵、0骑兵、艘战船组成的联军开始东征。5月在格拉尼库斯河畔击败波斯军,乘胜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安哥拉(今安卡拉)等地。

前年,在伊苏斯之战中,击败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统率的军队。翌年攻占提尔(今黎巴嫩苏尔)、加沙,紧接着挺进埃及,被拥为法老(国王)和阿蒙神之子。

为了建立东征的大后方基地,他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前年10月,在高加米拉之战中歼灭了波斯军主力,继而南下夺占巴比伦、波斯都城苏萨和古都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

前年夏天,他率部沿里海南岸继续东进,经帕提亚(安息)、阿里亚、德兰吉亚那,北上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在中亚转战近三年。

前年夏,到达印度河上游(旁遮普)。翌年打败波鲁斯王国后停止东进,于前年春返抵巴比伦(见亚历山大东征)。次年6月病逝。亚历山大征战10年,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三、凯撒大帝(古罗马)

凯撒大帝,全名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称恺撒大帝,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凯撒大帝是一位威震欧、亚、非三大陆的古罗马统帅,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以其卓越的才能建立了古罗马帝国,因为他辉煌的成就,所以在古罗马时代,被尊为半人半神的圣人。

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

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今法国一带),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遭到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6岁。恺撒死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凯撒统治的罗马帝国包括的国家:欧洲的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安道尔、马耳他、塞浦路斯、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和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瑞士、比利时、法国、摩纳哥、卢森堡全境、奥地利、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大部、匈牙利、德国、罗马尼亚、英国、荷兰部分;亚洲的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全境、土耳其大部、约旦部分非洲的突尼斯全境、埃及、利比亚、摩洛哥部分。

凯撒最重要的贡献:他征服了高卢,他所征服的领土差不多被罗马统治了五个世纪。而在此期间这些地区已完全罗马化,实行了罗马的法律、风俗和语言,甚至还实行了罗马基督教,当今的法语基本上是来源于拉丁语的口语。

凯撒征服了高卢对罗马本身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确保了意大利几个世纪不受来自北方的侵略,对高卢的征服也确保了整个罗马帝国的安全。

凯撒是打败庞大的赛尔特部队、征服高卢的将领,他入此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个成就。

四、汉尼拔(迦太基)

汉尼拔·巴卡(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是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的军事家,出生在古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的时代,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他奇迹般地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打败古罗马军队,此后又多次以少胜多击败罗马军队,他被当代许多军事学家誉为战略之父。

汉尼拔·巴卡的功绩:公元前年8月,历史上著名的康奈城激战爆发。当时的罗马军队有步兵8万,骑兵6千,而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4千。通过这场战争中汉尼拔将指挥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他通过精确的计算和完美的调度后,竟然用比敌人少一半的兵力包围了敌军。经过12小时的激战,罗马军大败,损失7万余人,而汉尼拔只损失不到6千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年)、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公元前年)和坎尼战役(公元前年)中击溃罗马人。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拒绝与汉尼拔发生正面冲突,并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

公元前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公元前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

战后,公元前年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公元前年,罗马人迫使汉尼拔被驱逐。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年,罗马打败安条克,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汉尼拔最终在公元前年服毒自尽。

汉尼拔·巴卡的战术策略成就

汉尼拔·巴卡迦太基曾经与古罗马共和国曾经为了争夺地中海的霸权而进行过长期的斗争。公元前年,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为了争夺西西里岛的控制权而引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这次战争一直持续了二十几年,最终迦太基战败,同时其强大的海军也被罗马海军彻底击败,失去利帕里群岛,并且向罗马支付大量的赔款。这次失败让迦太基大伤元气,此后,他们又不得不在罗马人的武力威胁下割让了撒丁岛与科西嘉岛给罗马共和国。

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失败,让迦太基人充满了复仇思想,期望有朝一日打败罗马、报仇雪耻。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著名将领哈米尔卡的儿子汉尼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随着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意大利,第二次布匿战争全面爆发了。汉尼拔在这场战争中显示了他卓越的统帅才能和超常的军事才华。他在大的战略层次上,他的战争艺术和思想都值得后来人借鉴。

汉尼拔在大战略上对人类战争理论的贡献是:他通过一群雇佣军打代理人战争,将迦太基的“战略前沿”置于对手的领土上,从而使对手长期无法对迦太基本土形成实质性威胁。

他在战争指挥中,往往采用有效规避对手主力部队、打击敌方实力较弱的部队的方法。并且采取不断骚扰和袭击对手的方式,消耗对手的战斗力,然后采取以逸待劳彻底击破敌军。比如塔古斯河战役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汉尼拔经此一役,让附近的部落闻风丧胆,迦太基在伊比利亚的局势也因为此次大捷而最终稳定。

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原因,是汉尼拔攻陷了萨贡托城,该城与罗马有着非正式的同盟关系。罗马人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结果导致了汉尼拔做出了入侵意大利的决定。因此,也使他获得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战略才华的舞台。

公元前年6月21日,特拉西米湖战役,是汉尼拔在与罗马交战中理想的第一役,这一次战役的胜利为汉尼拔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也对汉尼拔的一生产生了转折性的影响。战役的胜利为汉尼拔继续在罗马境内展开斗争铺平了道路,也为汉尼拔下一步进行大规模的袭扰战埋下了伏笔,汉尼拔的成就已足以震惊罗马。

罗马人为了防止汉尼拔进攻罗马城,把所有的居民动员起来进行武装,未雨绸缪保卫罗马城。但是,汉尼拔并没有打算进攻罗马城,而是开始在罗马境内机动作战。他采取避开敌人强大主力部队,对小股敌人进行打击。汉尼拔用以战养战的方式攻城掠地,补充物资,攻克其它防守薄弱的罗马城镇。这就是汉尼拔“间接路线战略”的作战方法。汉尼拔前期战争的胜利更多的是一种全新作战理念的胜利。

汉尼拔·巴卡的战术思想

汉尼拔对罗马的成功入侵,成为汉尼拔战争历史上最成功的一笔。汉尼拔的战略战术,本质上就是避实就虚,即避敌主力,在不停的扰敌过程中消耗敌人的实力。

汉尼拔战略思想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战争规则。汉尼拔在战争中,雇佣军所到之处,就是前线的延伸之地,而当汉尼拔的军队出现在罗马城外之时,罗马城就成为战争的前线。

他将战场建立在敌人的腹地,将前线放在敌人的家门口,战略上有利于保护本国经济免受到敌人打击,同时把严酷的战争,形成对敌国造成沉重的心里负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汉尼拔的“前线延伸”,也是一种成功的心理战。但限于当时条件,汉尼拔没有完成其预定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汉尼拔战略的失败。即使是在当代,汉尼拔的作战思想对后人仍然具有极大的启示。

现代人观点,边界就是陆上和海洋边界。而对于汉尼拔征战罗马时期,边疆的概念早就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固有陆地或海洋边界的概念了。

当汉尼拔在罗马的境内作战之时,已将迦太基的战略边疆锁定在罗马国内。在汉尼拔深入罗马共和国前期的十几年中,罗马穷于应付汉尼拔的境内作战,根本无法抽调兵力侵犯迦太基本土,迦太基的边疆已经被汉尼拔延伸出去了。

汉尼拔曾经在特拉西米湖战役结束后释放了大量的罗马共和国的同盟者战俘,并对他们演说:“我之来此不是要和意大利人作战,而是要帮意大利人向罗马作战。”同时,他又把所有被俘的罗马人全部戴上枷锁予以扣留。

汉尼拔的意图非常简单,意大利作为罗马的盟友,是罗马对外进行作战时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但意大利人早就无法够忍受罗马人残酷的剥削与压榨,因此,拆散罗马与意大利的联盟,对汉尼拔在罗马境内的战争非常有利。或者说,这是中国孙子“伐交”兵法理论的一个国际版本。

汉尼拔的”边境延伸战略“,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应该非坎尼战役莫属了。这场战役不但让汉尼拔名声大噪,也部分实现了汉尼拔瓦解罗马意大利联盟的目标。由于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世界军事史上被公认为是一个杰作。

汉尼拔在征战罗马期间,依靠其骑兵部队屡次对罗马军队发起以少胜多的战役,并屡次获得胜利。恩格斯曾经说:“汉尼拔是依靠其骑兵坚持在意大利的长期战争的。”

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改变了其惯有战术,他们开始重点防守未失陷的地区,并尽力限止汉尼拔从新同盟者中得到给养,慢慢消耗汉尼拔的力量,实行全国为上的坚壁清野大战略。这一大战略在后来的战争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军事评论家和战史研究学家认为,汉尼拔在与罗马人的战争期间,仍然有一个最致命的失败之处,就是没有攻取罗马城。因为罗马城是罗马精神的象征,也是罗马城邦共和国体系的支柱与核心,假如汉尼拔能够将罗马城作为打击重点,那么战争将在最快的时间内结束。

事实上,汉尼拔总是在周边地域或城镇上找出漏洞发起战役,而没有选择一开始就将战争的矛头直接指向罗马城,因此,在汉尼拔的征战史上是一个遗憾的缺陷。

在军事上,汉尼拔在意大利境内十几年几乎不败;在经济上,在缺乏援助的情况下,在罗马境内以战养战的方法无法满足军队日益增长的需求。问题是迦太基政府却害怕汉尼拔胜利后会回到迦太基夺取政权,因此愚蠢地决定,不再给汉尼拔持续的援助。

公元前年,罗马已经开始进攻迦太基的本土,迦太基紧急召汉尼拔回国。汉尼拔在意大利支持了16年后奉命回到了非洲。此后,他的军队在公元前年的扎马战役中最终被罗马军队击败。迦太基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和约,第二次布匿战争随之结束。

汉尼拔被西方誉为战略之父,其许多思想和作战方法都有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还是美国“高边疆”战略理论之父。综上所述,无论在局部战略上和大战略上,汉尼拔作为最前线坚持战争的指挥员,确实发挥了自己的最大的极限。但由于本人并不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因此,汉尼拔的失败是迦太基国家战略的失策。

五、拿破仑一世(法国)

拿破仑·波拿巴(年8月15日-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年-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年-年)。

拿破仑于年12月2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拿破仑对内,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拿破仑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神奇地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拿破仑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括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

拿破仑在他的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及辉煌成就。

拿破仑于年退位,后来,被流放至厄尔巴岛。年,拿破仑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并且在滑铁卢战役后再次被流放。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拿破仑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虽然他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但拿破仑在军事才能方面,却很少有争议,原因是拿破仑先后五次打败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了50余场大型战役,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

拿破仑重要成就:五破反法联盟。

拿破仑拥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从土伦战役到滑铁卢战役的23年期间,他亲自指挥各大战役近60次,其中50余次胜仗,小战役数不胜数。

拿破仑多次在国内外击退反法联盟的入侵和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进行七次与反法联盟的战争,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持续不断的对外扩张打破了欧洲各国的权力均衡,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发动的战争并非都是正义的,战争的性质从自卫反击转变为侵略扩张。大体以年为分界点:

前期:在这之前的战争是以正义为主的,他多次在国内外击退反法联盟的入侵和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后期:在这之后则属于侵略扩张战争,拿破仑先后入侵西班牙,大陆经济封锁英国,进军俄国莫斯科。武装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独立,掠夺了欧洲许多国家的财产,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导致了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拿破仑的作战原则思想

一、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是法国革命军曾用过而未引起注意的众兵战术,拿破仑运用和发展它,形成一条经典性规则:军事艺术的秘密在于,在必要的地方和必要的时间,让自己的军力超过敌人。

马克思曾经在谈拿破仑有两条作战原则时指出:“第一: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做最有胜利把握的事情;第二:主力只用于战争的主要目的———消灭敌人。”

拿破仑自己曾经说过:“欧洲有很多优秀的将军,他们希望一下子就看到很多东西,而我只看一个东西:敌人的兵员,并且力图消灭他们。”

由于拿破仑把作战的主要目标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因此,在年11月,对其妹夫缪拉不听指挥,迷恋于占领奥方所弃守的维也纳,没有立即去追击敌军,大发雷霆,并痛斥缪拉说:“你为了获得首先进入维也纳的虚荣,竟耽误了我两天时间。荣誉仅在那些充满危险的地方才能赢得,进入一座毫无防御的都城有何荣誉可言?”

二、注重攻防结合:拿破仑始终注重促使步兵、炮兵和骑兵协调发展,以适应当时的作战特点和新的作战方法。拿破仑杰出指挥才能还表现在年和年,当时处于防御战局中,拿破仑仍然敢于进攻战,而且取得胜利。

拿破仑·波拿巴曾经对数学和数学家怀有特别的兴趣,拿破仑自身颇具才能,发现并证明了著名的拿破仑定理——“以任意三角形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边三角形,则他们的中心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该等边三角形称为拿破仑三角形。如果向内作三角形,结论同样成立。”

在其去世后的5年,该定理初为人所知,这也是向拿破仑致敬的产物。

雨果: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司汤达:在这个世界上无一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拿破仑是在向世界证明:经过多少个世纪之后,凯撒和亚历山大终于后继有人。

歌德:在我看来,拿破仑的童话犹如《约翰启示录》,每个人都感到其中还隐藏着一些东西,只是不会知道,那究竟是什么。

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失败的当天,歌德为拿破仑写了一首传颂数百年的经典诗篇:《英雄的心中豪情万丈,向着王座毅然启航》。

黑格尔:世界之所以平衡,是因为有上帝的存在,欧洲的天秤之所以保持平衡,是因为有拿破仑,拿破仑就是神的存在。

丘吉尔:世界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

乔治·勒费弗尔(法国资产阶级史学家):在法国大革命后的新国家尚未定型时,拿破仑给了它一整套行政机构,这显然是大师的杰作。

六、乔治·巴顿(美国)

乔治·巴顿,是一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乔治·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同时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极具个性和人性的人。让之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军事明星。

乔治·巴顿毕业于世界四大军校之一的美国西点军校,是二战时期美国著名的军事将领,是《时代》封面人物次数与艾森豪威尔比肩的人,人称“血胆将军”,组建了美军的第一只装甲部队,堪称美军的“装甲兵之父”,一生获得无数奖、勋章。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其一生表现出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粗鲁、野蛮是他在战争中留给后人的印象。而潘兴元帅甚至把他叫作“美军中的匪徒”。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十世纪的拿破仑”。

军事学者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巴顿将军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尤其善于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

艾森豪威尔曾经给巴顿下结论说:他有一种“非凡而又残酷的推动力”。

英国亚历山大元帅评论说:巴顿是一个推进器,随时准备去冒险,他应该生活在拿破仑战争年代——他会成为拿破仑手下一位杰出的元帅。

德军的布卢特里特将军写道:“我们对巴顿将军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盟军中最敢作敢为的‘装甲兵将军’,一个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性和雷厉风行的人。他和我们自己的‘装甲兵将军’古德里安很相似。大概是由于他最接近于我们对古典军事统帅的概念,因而他的作战指挥给我们的印象尤其深刻。他甚至进一步提高了拿破仑的基本教义——兵贵神速。”

赫尔曼·巴尔克将军坦率地总结道:“巴顿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的战术天才。我至今仍将曾与他对抗看做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难忘的经历。”

巴顿曾经在第5届奥运会军事五项比赛中获得过击剑的第3名,号称“军中第一击剑高手”,并获得过“剑术大师”的荣誉称号。在参加完奥运会后,巴顿到法国索米尔军事学校学习击剑课。

巴顿将军是位天才将领,成就十分突出:特别是在意大利和欧洲战场上的胜利战役缩短了二战的进程,从这个角度,挽救了无数军人和平民的宝贵生命。年8月1日到年5月9日,他指挥的美陆军第3集团军(大约30万人)战果十分辉煌,共击毙敌军47,人、击伤11万人、俘虏万零人,共计万人。

巴顿: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一军人世家。年进入弗吉尼亚军校。年进入西点军校。在第一学年,巴顿因外语、数学成绩较差,留级一年。

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在骑兵部队服役;年作为J.J.潘兴的副官参加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年随美国远征军赴法参战。同年11月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装甲旅。年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年回国后在坦克训练中心工作。

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年7月任装甲旅旅长。12月晋少将,任第2装甲师师长。年任第1装甲军军长。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年3~4月任美第2军军长。4月晋中将。7~8月指挥美第7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年1月在英国就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7月赴法国诺曼底,8月1日率部投入战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此后,协同盟军其他部队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逃敌。阿登战役中,奉命率部驰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击退德军进攻。年3~5月率军突破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进抵捷奥边境。

德国投降后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同年10月转任第15集团军司令,12月因车祸丧生。他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善于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

论军事才能,巴顿将军不亚于二战时期的任何美军五星上将,但却由于他的鲜明个性,最终却未能得到这个最高荣誉。

巴顿是二战中战功最卓越的美军将领之一,但也是最具争议的一位高级将领。他似乎有些不择手段地追求胜利和荣誉,并自称自己是历史上伟大的军事领袖转世。

他的名言是:“与战争相比,人类的一切奋斗都相形见绌!上帝啊!我是多么热爱战争!”。布雷德利将军就曾经指责过他:“我打仗是因为他们训练我打仗,而你打仗是因为你爱打仗。”

值得一提的是,年8月,巴顿因指责一名由于战斗疲劳住院的美军士兵懦弱,打了他一记耳光,因此引起了轩然大波。艾森豪威尔斥责巴顿并要他公开向士兵道歉,并于年9月22日,巴顿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说“共和党与民主党就和纳粹党差不多”,结果艾森豪威尔保不住他了,只能被撤职,被调任闲差。

巴顿告别时说:“所有美好的事情总会结束。至今為止,我所经历过最美好的事物就是曾拥有指挥第3集团军的荣誉和特权。”

年12月,巴顿外出打猎时因车祸受重伤,12月21日在海德堡去世,当时仅仅60岁,十分可惜。

七、朱可夫(前苏联)

朱可夫他是前苏联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苏联元帅,是二战中公认的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同时也是苏德战争中第一位获得苏联元帅军衔的苏军统帅,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最后凭借着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晋升为元帅,因此,被誉为“传奇元帅”,在全球十大军事家排行榜中排第七。

朱可夫出生于6年12月1日。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年6月18日,朱可夫因病逝世,享年78岁。

朱可夫主要功绩

1、斯大林格勒会战:朱可夫说:斯大林格勒地域的会战是极其激烈的,朱可夫写道:我个人认为只有莫斯科会战能与之相提并论……敌人在顿河、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域共损失万人,2辆坦克和强击炮,门火炮和追击炮,架飞机和大量其它技术兵器。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让轴心国内部出现严重危机。从此,苏军从战略防御开始转入战略进攻,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转折点。

朱可夫由于斯大林格勒一役的卓著战功而第一个被授予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以俄国伟大统帅苏沃洛夫命名的勋章,是当时苏联最高的军功勋章)。

朱可夫元帅在这场规模宏大的会战中所显示的杰出的统帅才能而闻名天下。美国研究人员索尔兹伯里在《朱可夫指挥的几次大会战》一书中写道: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斯大林再次求助于朱可夫。斯大林格勒的命运千钧一发,几乎所有全体苏联人的命运都寄托在朱可夫一人身上。此前,莫斯科会战已经使朱可夫成为民族英雄……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谁也不再怀疑,苏联由朱可夫作自己军队的统帅,终将战胜德国。

打破了德军的封锁:斯大林格勒的炮声还未停止,朱可夫再次接到新的命令,前往列宁格勒,协调各方面力量,粉碎德军对这座英雄城市的封锁。年1月12日,列宁格勒方面军由西向东,沃尔霍夫方面军由东向西,对什利谢利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的德军发起相向突击。德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苏军连续不断地猛攻了7昼夜,终于突破德军防线,最终两个方面军在第一和第五工人村胜利会师,打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恢复了列宁格勒与苏联内地的陆上联系。

朱可夫写道:这时,在第一工人村里,我看到突破封锁的两个方面军的战士无比高兴地相互朝着对方奔去。他们全然不顾敌人炮兵从西纳夫斯基高地打来的排排炮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的确是企盼已久的幸福时刻。

也就是在这一天,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他是在战场上知道这一消息的,当时他正像普通一兵那样行进在战斗队列里。

库尔斯克战役:朱可夫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库尔斯克突出部。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苏军将战线向西推进公里,在库尔斯克附近形成一个突出部。在其北翼的根部为奥廖尔,南翼根部为别尔哥罗德。希特勒企图夺取库尔斯克,重新打开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夺回战略主动权。德军计划以第9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等部队分别从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实施南北夹击,合围和歼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

年3月中旬,朱可夫来到库尔斯克城,迅速查明了德军的进攻目的。到了4月20日,他回莫斯科向最高统帅部建议,苏军暂不转入进攻,而是以优势兵力进行防御,在阵地上疲惫和消耗敌人,然后再投入精锐预备队,转入反攻,最后歼灭德军主力。最高统帅部采纳了朱可夫的建议,下令按此迅速准备库尔斯克战役。

原来德军计划在5月初开始进攻,但由于兵力不足,新式虎式和豹式重型坦克还没有装备到部队,因而几次推迟进攻时间,苏军得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组织了这一次的战役。

年7月5日凌晨2时,中央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大将请示朱可夫:据德军俘虏供称,德军再过一小时将发起进攻,是先报告最高统帅,还是立即实施炮火反准备。情况十分紧急,不容再迟疑下去,于是,朱可夫当即立断,指示罗科索夫斯基立即下令开炮。20分钟后,苏军对已开始进入出发阵地的德军实施猛烈的炮火反准备。德军遭受严重的损失,进攻推迟3小时。

面对苏军的打击,德军临时将计划改为强攻。德军投入辆坦克,而苏军投入了辆坦克。德军以每平方公里辆坦克的数量进行冲锋。而朱可夫大量使用T-34出其不意地冲入德国坦克群,进行了一场坦克肉搏。进攻性的轻坦被击垮,主力的重坦由于长程火炮,被T-34这种中型兵器给打的措手不及。

这一战中,德军又有辆坦克被击毁,其中包括70辆~辆虎式坦克被击毁。7月12日,苏军转入反攻,8月5日收复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8月23日解放了哈尔科夫,最终胜利结束库尔斯克会战。战线向南和西南推进公里。

朱可夫的人物评价

朱可夫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他立下了举世公认的赫赫战功。曾经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是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荣获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胜利最高军功勋章2枚,图瓦共和国共和国勋章1枚,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荣誉武器1件,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

苏联防空军事指挥学院以朱可夫的名字命名。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卓著的传奇元帅。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让他成为与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永载史册。

正如朱可夫的挚友艾森豪威尔上将所赞颂的:牺牲的军人们到达天堂时,一定会得到另一枚荣誉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位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八、成吉思汗(蒙古国)

铁木真(年5月31日—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思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

至元二年(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歼灭西夏、攻破金国,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他将骑兵战术运用到极致,在他建立的帝国的基础上,通过三次西征,建立起了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成吉思汗。

对成吉思汗的历史评价

明太祖评价:曩者,天弃金、宋,历数在殿下祖宗,故以鞑靼部落起事沙漠,入中国与民为主,传及百年,至于殿下。古者帝王混一,止乎中原,四夷不治,惟殿下之祖宗,四海内外,殊方异类,尽为土强,亘古所无。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指元太祖)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

鲁迅评价: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汗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

柏杨评价: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予成吉思汗极高度的评价:“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铁木真胸襟开阔,气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态度统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胀的帝国,高度智慧使他发挥出高度的才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书中曾经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他非常赞成勒·加特的说法:“蒙古人所进行的征战,就其规模和艺术、突然性和灵活性、包围的战略和战术而言,是史无前例的。”,“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韩国总统金大中说:“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强不拔、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却塑造了伟大的成吉思汗。同样,我也赞成一些人的评价,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却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往来关系。”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是个成吉思汗迷。日本政府在一项实习训练中,调查了名新任公务员,问他们心目中最敬佩的老板是谁,结果79人选成吉思汗。这是年起进行类似调查以来,第一个荣登榜首的非日本人。人事院官员说,许多新任命的公务员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有组织能力的领袖,而不仅是一个征服者”。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仅得了8票,排名第九。不过,他本人并不太在意,因为他也是个成吉思汗迷。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说:“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从那些记载中,军人可以获得有用的知识,塑造一支用于未来战争的军队。那位令人惊异的领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

“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灭亡国家,摧毁整个文明。在战场上,他的部队运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横扫千军如卷席,无数次打败了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敌人”。“虽然他毁灭一切,残酷无情,野蛮凶猛,但他清楚地懂得战争的种种不变的要求”。

历史上有人曾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因此,中国学者刘乐土在其《成吉思汗》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他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

拿破仑说: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在他的《世界史纲》中说:“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确实是全部历史中最出色的故事之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在范围上不能和它相比。

前苏联著名藏学家尼古拉·列里赫说:亘古开天辟地以来没有一个民族如此强大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谈到成吉思汗时说:“游牧民族的文化是全人类伟大的文化。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庞大的蒙古帝国。他所建立的政权和法律,至今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仍然有积极意义。我早就有个愿望,很想到具有悠久历史的成吉思汗家乡去看看。”

九、霍雷肖·纳尔逊(英国)

霍雷肖·纳尔逊:(年9月29日-年10月21日),纳尔逊是英国最著名海军将领和军事家,英国风帆战列舰时代海军将领。

在年尼罗河口海战及年哥本哈根战役等重大战役中率领皇家海军获胜,他在年的特拉法尔加战役击溃法国及西班牙组成的联合舰队,迫使拿破仑彻底放弃海上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但自己却在战事进行期间中弹阵亡。

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纳尔逊位列第9位。

纳尔逊在英国军事史上与马尔伯勒公爵及威灵顿公爵齐名。他与属下建立深厚友谊、战略大胆得宜、屡次带领英国胜出非常重要的海战,化解了危机,并为此先后失去右眼、右臂、甚至赔上自己的性命。因而被不少人视为英雄人物。他的英雄主义色彩和爱国精神在19世纪中叶开始被发扬光大,其中,为纪念年特拉法加战役而建的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就要到年方告竣工。此后,纳尔逊成为了大英帝国及其海上霸权的其中一个重要象征,并一直持续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

纳尔逊在长达35年的海军生涯中,长期漂泊在大洋上,身经大小战斗不下百余次。他作战英勇顽强,特别是在军事上敢于破除旧教条,突破传统的战略战术原则,善于在战斗中发挥独创和主动精神,被称为纳尔逊风格。

作为英国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列颠民族英雄,他与威灵顿,丘吉尔齐名,是英国历史上的三大英雄之一。

BBC于年举办的最伟大的名英国人投票中,纳尔逊位列第九,反映出他在英国人心目中仍享崇高地位。但有意见认为,纳尔逊本身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军事天才,他虽然精于海战战术,但是航海经验不算特别突出。

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上还矗立着纳尔逊的铜像,他在特拉法尔加战役中的旗舰胜利号也在为保护船体不被压坏而将主炮更换为木质模型之后,永久停泊在朴次茅斯,以供后人参观。

十、理查一世(英格兰)

理查一世,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英格兰国王(1年7月6日-年4月6日在位),因骁勇善战而被誉为狮心王。

“狮心王理查”在几百年里逐渐成为一个人间神话,甚至成为英国议会大厦的保护神。

传说理查一世在早年曾被敌人俘虏,当时,俘虏他的人把他关进了一个有狮子的房间里,结果理查一世面对狮子毫无畏惧,他把手伸进狮子的喉咙里,取出了狮子的心脏,然后当着众人的面生吃了那颗心脏,狮心王理查因此得名。还有,在理查临终之前,要求部下在他死后砍下他的头颅,然后取出他的心脏,把三份遗体分别下葬,并特别要求把他的身体埋葬在他父亲亨利二世的身边,以向父亲赎罪。

在十年国王时间中,理查一世几乎把全部时间都花在戎马弓刀之上。身为天主教教徒,曾加入教廷发起的十字军东征,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将领,特别是在阿苏夫会战中以少胜多击败萨拉丁指挥的穆斯林军队,在劣势兵力的情况下,先后三次击败萨拉丁。被公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时期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理查是那个时代理想的国王,全神贯注于十字军东征,保卫祖先的领地。他对政府管理事务并没有兴趣,他是个伟大的战士,战斗中身先士卒,他称得上是佼佼的国王及英明的统帅,他的名气非常大,除了与萨拉丁的战争与和约改变了地中海东岸的局部政治格局之外,还留下了骑士精神和浪漫传说。

在军事方面,他拥有很强的行军作战的勇气和领导才华,并且向世人证明了他是少数能够组织和协调兵源的将军,他的军事表现亦令他成为中世纪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同时代的穆斯林历史学家们对他拥有极高评价。比如萨拉丁的传记作者巴哈丁认为理查拥有出众的勇气和伟大的灵魂;另一位编年史家伊本·安西尔则认为理查勇猛无畏、计谋多端、精力充沛且极具耐心。这些特质让他成为这个时代最为出色的人物。

英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评论说:毕竟我们的国王在阿卡打了场漂亮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