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0年,美国投资1亿多美元拍长津湖战 [复制链接]

1#

导语:年冬,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部战线在长津湖开展,是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也是朝鲜战争的转折点。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卫生勤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年3月第1版第页数据:东线九兵团3个军战伤伤员、冻伤伤员、战斗死亡,总减员。

不过这份数据不一定是最准确的,目前还有其他的说法。像在冰雪长津湖《开国第一战》中说“战斗伤亡人,冻伤减员人,冻死人,冻伤严重而不治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32.1%,严重冻伤达22%。”

根据美军战后公布的资料:美军步7师战斗伤亡人,军第1陆战师伤亡人,美第10军战斗伤亡人,其中冻伤人数均计在内。

对比中美双方的伤亡数据,我志愿军和美军的伤亡比是很大的,这让我们的心情难以平复。由于当时天气情况极其恶劣,而美军的后勤保障和装备条件比我们志愿军的好很多,我志愿军部队又严重缺乏御寒设施,才导致我志愿军伤亡如此严重,冻伤情况更有甚之。

长津湖之战中,志愿军九兵团英勇抗敌,无畏艰苦,终于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军扫地出门,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此战对影响深远。

现在《长津湖》热映中,对于资深的电影迷就会产生疑问,像长津湖这样重要的战役,不管是中方还是美方,为什么在很多关于“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中却很少提及呢?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这场战役中我们是胜利者,但我们赢得太过惨烈了,其中要检讨和吸取教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首先志愿军后勤跟不上、通信不畅,而且相当于美军的武器装备我们太落后了,此战我们是刚建国的前工业国家对上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而对于美国方面,先暂且搁置,以待后论。据之前消息称,美国好莱坞准备投资1.3亿美元,拍摄3D大片——《严寒17日》。而这部影片是以长津湖战役为题材的首部战争大片。

该影片邀请了著名导演——“艾瑞克·布莱威格”来执导,这部影片说是从年开拍,力邀了许多的大牌演员参演,耗巨资拍摄,预计在年上映,可迄今为止,却没有了这部影片的半点消息。据网传是拍到一半就停拍了!

那么,这部电影为什么会突然停拍了呢?

第一,美国方面对于朝鲜战争的因为总体战略上的失败没有做全民宣传,以至于关于此战役美国群众了解得太少,其题材的电影受众群体也就少,对票房来说没有保障,没有投资方的支持和预计的收益太少,才导致拍摄计划夭折。

第二,在这场战斗中,美军是投入了很大的力量的,而且也拉拢了许多国家来参战的,在美军有着绝对的优势下却被打得争相奔逃,溃不成军。“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打破。着对于美军来说简直就是丢了大脸,出于对国家环境的考虑也就没有拍下去了。

第三,这种大型的战争场面,无论是对历史的还原,特效的要求,还是场面的布设都对拍摄有极大的考验。另外来说,拍摄这种大型的战争影片,需要的资金是很大的,而且请的都是大牌的导演影星,片酬要价不会低的,拍摄越到后面,所需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多。

这些就是我对于美国方面没有把《严寒17日》拍下去的原因分析,也是关于美国在很多关于“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中却很少提及长津湖战役的一些解答。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悠闲地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是因为71年前,有百万志愿军将士们,用自己的身体打退了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他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就是为了我们后辈不打仗!

总结:透过历史的长河,我们越发感受到,这场战争对我们的深刻而长远的伟大意义。正是这一场惨烈的战争,才给我们换来了长达70年的和平。正是这长达70年的和平时期,才造就了如今繁荣昌盛的盛世中国。

如今,在那片土地上还埋葬着名先烈的忠骨。但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至今已有8个批次共具烈士遗骸披着国旗,回到祖国怀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