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京东副总裁41岁患绝症,为活命怒砸千万造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_zx/9g7qbp5/

蔡磊,曾经身价过亿的京东副总裁,“互联网+财税”联盟会长,国内“电子发票第一人”,参与制定中国《电子商务法》,清华北大等诸多高校的座客教授,各大尖峰论坛的常客……

如今,他的身份,只剩下了一个:绝症患者。

3年前,一个正常的加班之夜,蔡磊突然感觉左胳膊的肉跳个不停,无法控制的那种。

“也许是最近压力有点大。”

医院的他,并没有在意。

半年以后,在北医三院的病床上,蔡磊听到了这辈子最不想听到的一句话:他得了世界五大绝症之一,渐冻症。

常听人们说:前半辈子拿命换钱;后半辈子拿钱换命。

然而,对于渐冻症来说,世上唯一的特效药,不但价格不菲,也只能让蔡磊多活2-3个月。

“我才40出头啊,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我不想死。”

于是,蔡磊开始动用一切可以用到的资源,四处拜访世界顶尖的医学专家,自掏腰包成立上亿基金池,甚至建了个生物实验基地,用来做新药研发。

如今,3年过去了,蔡磊“拿钱换命”的计划,进行得如何了?

01没有钱,连媳妇都娶不上

年,蔡磊出生在河南商丘的一个小县城里。

由于父亲是退伍军人,蔡磊从小便受到了类似于“军事化”的家庭教育。

几点吃饭、几点学习、几点睡觉……在严苛的管教下,小蔡磊也很给力,成绩一路飙升,次次考试一百分,还得了个“外星人”的称号。

然而,就在大家都羡慕蔡磊有个“好爸爸”时,他却说自己的好成绩,跟父亲没啥关系。

“一想到只要好好学习,才能让我和家人过上好日子,我就充满了动力。”

毕竟,那个年代,富裕的家庭没有几个。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拼命努力。

从小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玩着别人不要的玩具,小蔡磊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摆脱贫穷。

而且,年龄越大,这种想法越强烈。

以至于刚上两年高中,蔡磊就学完了所有课程,高二时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

年,蔡磊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基层税务机关,当了个小职员。

第一个月拿到工资,蔡磊异常兴奋:“我终于赚钱了!”

可没高兴两天,他又笑不出来了。

为了讨女友欢心,蔡磊狠了狠心,拿出半个月工资买了件礼物,结果当场就被对方嫌弃了:“这种东西,你也拿得出手!”

随后,两个人又经常在“花钱的事”上吵架、闹矛盾……最后,忍无可忍的“初恋”,就这么和“穷得掉渣”的蔡磊saygoodbye了。

“没有钱,连老婆都娶不到。”

贫贱夫妻百事哀。

此时,在蔡磊心中,“努力工作赚钱”的想法,从来没有如此强烈!

02“霸道总裁”诞生记

失恋后的蔡磊,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我一定要拼出个样儿来!”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昼黑夜,蔡磊随时随地在岗,工作到十一二点更是常态……就这样,他不仅得了个“工作狂”的绰号,更是得到领导赏识,很快便从基层调到了税务总局任职。

年,蔡磊跳出体制,来到世界强三星集团,担任中国总部的税务经理,收入自然也翻了几番。随后,他又从三星跳到安利中国、万科集团,从事财税管理工作。

这时,掌管着万科亿营收的蔡磊,已然成了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然而,就在一切逐渐走向安稳时,蔡磊却做了个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

年,蔡磊主动提交辞呈,从万科跳槽到了刚刚起步的京东。

“互联网注定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比较看好京东的电商模式。”

面对汹涌而来的时代大潮,抢先入局的人,注定会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但也要付出更多。

加入京东后,蔡磊凭借自己多年的财务积累,不仅为京东带来了近百倍的利润,更是成功助力其在美国的上市计划。

尤其在电子发票的研究与推广方面,蔡磊功不可没。

年6月27日,京东开出了中国内地的首张电子发票,蔡磊也因此获得了“电子发票第一人”的称号。

后来,凭借出色的表现,蔡磊除了掌管京东的财资系统,还同时兼任旗下三家公司的业务负责人,成为主管税务、资金及创新的京东集团副总裁。

年,他以第一名的身份入选“中国税务十大杰出人物”;年,再次获得“年度十大财税人物”称号、中国改革贡献人物……各种奖项荣誉纷至沓来,蔡磊,终于从一个穷小子逆袭为金字塔尖的商界精英。

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是他十几年来,超乎常人的刻苦拼搏。

蔡磊曾说,我的生活只有两件事,学习和工作。

有一次,他去广州参加工作会议,回京时在高铁上有11个小时的车程。在车上,他遇到了大学时代的好朋友,便想着赶紧处理完手头工作,然后找老朋友叙叙旧。

结果,等到了站,他也没能停下手中的工作——整整11个小时,蔡磊一直在回邮件、处理公司事务。

忙,是蔡磊最常见的状态。

他几乎放弃了所有娱乐和放松的时间:每天都有无数的会议,数不清的待办,以及出不完的差和看不完的书。

这种高压状态,搁别人肯定就要想办法停下来,歇歇了。

而蔡磊想的却是:

“如果我能不吃饭、不睡觉,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有价值的、自己喜欢的事了。”

更过分的是,就连“找媳妇”,蔡磊也要“速战速决”。

年,在朋友的介绍下,蔡磊认识了一个北京女孩,比自己小11岁,名字叫段睿。

第二次见面,蔡磊就直接跟女孩说:“我平时很忙,没太多时间谈恋爱,你如果觉得合适,咱们就结婚,彼此都不浪费时间。”

听罢,段睿立刻抄起电话,打给介绍人:“您别介绍个骗子给我吧?”

然而,经过2个月的相处,段睿发现这个男人不仅不是骗子,而且和自己一样“无趣”:

他们都觉得旅行和美食是“无意义”的浪费时间;

都非常讨厌内耗,无论是和自己的,还是与他人的;

都认为婚姻除了两情相悦,还是必须履行的人生职责……

相似的三观,让蔡磊和段睿很快走到了一起,还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家庭的美满,让蔡磊干劲更足了。他夜以继日地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业绩也是一路攀升。

此时的蔡磊,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都当之无愧地登上了金字塔顶端,令人羡艳。

可谁能想到,厄运,也正在悄悄地,向蔡磊伸出了魔爪。

03我不想死

年初,因为左胳膊和左手一直不停地肉跳和乏力,医院“检查检查”。

经过问诊和一些常规检查后,医生的脸上出现了一种非常复杂的表情。

“怎么了,医生?是我这个病不好治吗?”

“没有,其实也没什么,就是现在也不太好说。”

“那我吃点什么药呢?”

“多吃点维生素B,多注意休息吧。”

“看来是没什么事。”带着轻松的心情,医院。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左手的无力感越来越严重。不得已,蔡磊又去了第二趟、医院……终于,第六趟,在北医三院,他得到了一个确定的答案:自己得的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渐冻症”。

当时,正值9月,窗外艳阳高照,而蔡磊的心,冰冷冰冷。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的医生大都含糊其辞,不愿意给出明确的诊断——

首先,一旦确诊,就相当于给病人判了死刑缓期执行,很多人精神就垮了,甚至产生抑郁、自杀的倾向。

而且,这种病没有任何特效药和治疗方法,所以不管确诊与否,对治疗来说,意义都不大。

“我只能等死了吗?”

医院到家的路上,蔡磊想了很多。

回到家,他和妻子提出了离婚:“这病到最后,人就瘫了,连呼吸都要依赖机器,我不想拖累你。”

“你想都不要想!”段睿的坚定,让蔡磊很感动,也给了他更多与疾病战斗的勇气。

同样的消息,对于蔡磊的老母亲来说,就很难接受了。老人家一度陷入抑郁,食不下咽、睡不着觉,生怕儿子会“比自己先走”。

“我还能活多久?”

在北医三院的病床上,蔡磊对主治医生樊东升发问。

樊医生举起双手比划了一下:“这个病的生存期大概有这么长。”然后双手靠拢,留下了三分之一左右:“你的生命,还有这么长。”

渐冻症,位列世界五大绝症(渐冻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类风湿)之首。在有资料记载的记录中,没有一例成功治愈的病例,大多数病人会在患病后的3-5年里,走到生命的终点。

“我不信!”蔡磊的那股倔劲儿,又上来了。

04求医问药走弯路

和大多数患者一样,刚开始,蔡磊不相信这世上有“治不了的病”。

据樊医生说,现在最好的特效药,也只能延长2-3个月的生命,简直像个笑话。

后来,有算命先生说,蔡磊的八字中五行缺金、缺水,他便把名字改成了蔡润谦。

不久,风水大师也来了,说他家的风水不好,蔡磊又找房搬了家。

……

所有朋友推荐、自己找到的各种各样治疗方案,蔡磊都试了一轮,甚至花天价注射“进口特效药”,结果反而高烧到39度。

他还跑到嵩山少林寺,拜求点穴大师,天天做经络推拿……

但就是这样,也不能缓解蔡磊内心的焦虑,天天睁着眼等天亮。好不容易睡着了,马上就会惊醒。

这种四处求医问药的状态,整整持续了一年多,耗资数百万,最终,蔡磊不得不承认——

以现有医疗医药体系,根本没办法有效治疗“渐冻症”。

于是,这个40年来一直逆袭人生的强人,做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决定——我要自救。

05要么死,要么干掉这个病

曾经,每每在商场上和别人竞争时,蔡磊总会说:“你争不过我的,因为你要命,我蔡磊不要命,你拼不过我。”

如今,他的竞争对手变成了“夺命的ALS”。

可蔡磊依然是蔡磊,那个交织着狂妄与不甘的穷小子,他要再拼一把。

“如果我剩下的时间还有3年,那要是能在两年半以内找到新药,我就能赢!”

蔡磊找来国内外所有关于ALS的学术论文,逐篇逐句地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犄角旮旯里的信息:“没准儿,希望就藏在这里。”

聪明的大脑果然不一样,在读了多篇文献后,蔡磊总结出这事儿的2个难点:

1、病人群体小、患者少,药厂很难从经济上找到收益平衡点,所以开发动力不足。

2、即使有机构愿意研究,也很难找到足够多的病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总之一句话,阻碍“渐冻症”药物研发的,无非是“钱和人”:那如果我找齐人、找到钱,是不是就能成呢?

蔡磊开始着手做3件事——

第一,团结一批国内渐冻症方面的专家,围绕渐冻症患者建立大数据平台;

第二,在北京建立生物实验基地。

第三,筹集一个初期融资2亿元的商业基金,和对应的公益基金。

很快地,蔡磊便联系到多个病友,并获得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开始“°无死角”地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