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GAIR2021大会首日18位Fello [复制链接]

1#

作者

徐晓飞杏花莓酊海涛琰琰维克多

编辑

周蕾

01年1月9日,中国深圳。

由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合会、雷峰网联合主办,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支持的第六届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于上午9:30在中洲万豪酒店正式拉开序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AI盛会,GAIR大会已成功举办五届,留下众多精彩、经典和令人惊叹的瞬间。GAIR01则延续以往豪华阵容,以1场主旨论坛、场行业峰会、9场高峰论坛,涵盖自动驾驶、安防、集成电路、医疗、元宇宙、碳中和、隐私计算、新消费等热门领域。

往届GAIR多在夏季举办,今年受疫情影响,GAIR01延至秋冬方与观众见面。恰逢岁末年初,GAIR01也以众多华彩时刻和观点碰撞的火花,为行将结束的这一年,带来一场人工智能与数字化产、学、研、投的年终盛宴。

在1月9日的首日主论坛中,多位顶级学者的精彩演讲,与由十余位AI学术大咖带来的三场高端对话,他们口中那些学术史背后的激荡故事,与众多推动学科发展的传奇人物,使这一天成为值得反复品味的一天。

首先,是本次大会主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IEEE/AAAIFllow杨强教授登台致辞,他代表主办方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合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回顾GAIR五年来的举办历史,同时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加速自助创新重构数智转型”展望未来。他表示:

人工智能受到疫情的洗礼,新基建等因素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实战的考验,疫情的各项措施也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加持。今年数字化是热潮,以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在01年爆发,这是信息数字化的基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基础进一步巩固,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基础设施。

0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计划成为01年八项任务的第一位。现在我们又面临各种大变局,科技的自立自强呼声和规划越来越重要。

杨强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攻克5G网络寻优“学术无人区”

紧接着,在首个Sssion“AI前沿”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IEEE/SIAMFllow罗智泉,带来以《5G网络性能的模型和优化方法》为主题的演讲,分享其团队在5G网络性能的模型和优化中用到的AI技术和数学模型技术以及探讨了解决5G网络性能优化的问题。

罗智泉教授今年是第二次参加GAIR,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优化理论、算法设计以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曾荣获年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颁发的Farkas奖,以表彰他在最优化领域的杰出贡献。

在演讲中,罗教授先首先简要分析了5G网络优化的产业现状与面临三大主要挑战,随后展示了其团队成员在现实网络统计模拟技术构想、5G非独立组网的B1及A参数优化、5G小区物理标识规划、网规网优高维解空间寻优算法、波束空间用户流量分布建模及应用等五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罗智泉教授认为:

我们国家通信界的产业设备是世界领先的,但设备领先并不等于网络整体性能的领先,5G网络性能优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即网络高度复杂的超大规模参数组合、高风险的现网调参以及解决5G网络寻优问题这个学术无人区。

接着,罗教授展示了团队研究成果,他们在SIAM/IEEETrans.SignalProcss/NIPS等国际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了10+篇Papr,申请了4份专利,其成果已在中国、荷兰、瑞士、德国等全球5G网络中规模应用,支撑多个运营商5G网络性能领先。因此,5G网优这个问题前景是广阔且光明的。

罗智泉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于非:共享智能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问题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执行主任,IEEE/IET/EICFllow于非教授,他的演讲主题是《互联:从质量、能源、信息到智能》。

报告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以车为例,向与会者分享了背景知识——互联和自动车辆;二是信息互联中的分层设计、跨层设计、跨系统设计范式:三是人工智能在信息互联中方法;四是主讲报告的主题《互联:从质量、能源、信息到智能》。第五部分是总结。

他在回顾信息互联的研发的过程中提到了维数灾难和模型灾难的问题。另外,目前由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方法存在数据利用率低、泛化能力低、可解释性差的问题。

通过人类的发展历史,他提出智能网联是未来趋势,对机器和人而言,作出重要的决定比简单的获得信息更加重要。共享智能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经济的问题。

他以联网的角度重新思考科学的发展历程,指出我们经历了质量互联、能源互联、信息互联三个发展阶段,下一步将会是智能互联。他展望了这个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于非院士

圆桌论坛:并行处理与系统结构四十年

上午大会的压轴环节,是“并行处理与系统结构四十年”圆桌论坛。

人工智能近十余年的突破离不开算力的提升,而并行处理,正是近二十年来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的主要推手,但鲜少有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