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历过才知道,美国孩子的算数能力有多差 [复制链接]

1#

从前闺蜜跟我抱怨孩子写作业不专心,气得她头疼的时候,我总是安慰她,“孩子们还小得慢慢教,不要着急。”

她冷笑着跟我说,“敢情你现在在美国不用操心孩子的作业,要是你也在国内,保准比我脾气还大。”

我很不屑,“不可能,我脾气这么好,绝对不会像你那样暴跳如雷。”

然而,很快我就被自己打脸了。

原来,我曾经的心静如水,不过是因为隔岸观火,虱子不咬在自己身上不痒。

原来,不是国内的家长脾气差,只是父母不逼孩子,老师、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环境都不会允许孩子们慢慢来。

1.令人发指的算数能力

前两天,一直声称自己数学很好的女儿跑过来问我,“妈妈,1/4的1/2是不是1/6?”

“什么?”我一脑门黑线,“你去画一个图,好好想想1/4的1/2到底是多少?”

于是她就画了这样一张图,然后信心十足的告诉我,“你看妈妈,1/4的1/2就是1/6。”

我发誓,我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这就是一直声称自己数学很好的女儿做的题,她已经四年级了,马上就要上五年级了,居然连这点儿东西都搞不清。

那一刹那我瞬间领悟了闺蜜辅导孩子作业时的心情,因为我感觉自己也快犯心脏病了。

之后,我就分数问了女儿好几个问题,两个1/2是多少?1/2+1/4是多少?1/3的一半是多少?

结果……一脸茫然的女儿让我明白了一个事实,她的数学根本学得什么都不是!

可是,女儿的老师一直告诉我,孩子的数学非常好。

而最让我气愤的是,女儿不仅在数学能力上向美国孩子靠拢,更可怕的是,她还把美国小孩那种迷之自信学得十成十。

每次提起数学,她都信心满满,说自己的数学在班上是最好的。当我指出,她的乘除法算的不对,分数也搞不清的时候,她却理直气壮的反驳,“我的整数加减法做的很好啊。”

我无语。有本事,你一辈子只算整数的加减法。(尽管,很多美国人一辈子可能连这点事也闹不清。)

愤怒过后,我也只能接受现实。既来之则安之,总不能把孩子送回国,从一年级再重头来过吧,况且美国的教育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2.保护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高于一切

在美国的小学,不管孩子学得好坏,永远能得到表扬和称赞。以至于当女儿数学拿了一个最低分的时候,她也觉得没什么啊,我知道问题在哪儿了,下次不犯就行了呗。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孩子自尊心和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扎克伯格曾经的数学老师冯祖鸣说:“学习的动力其实来自于慢慢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并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包括很困难的阶段)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件事情上去。”

而“中国有很好的高中老师和教练,但是中国学生的训练太苦了,学生们拿到数学竞赛的金牌以后,第一感觉是‘以后不想再做了’。所以一个普遍现象是:很多学生有实力得两三块金牌,但都选择他路。”

这个现象不只存在于数学竞赛领域,很多孩子拼了多年,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第一个念头就是可算能松口气了。可对于美国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仅仅是一切的开始。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学生的后劲很足。

所以,当我们看两国的教育的最大区别时会发现,在美国很多孩子可以跟着自己的节奏发展,比如在我们家孩子们所在的小学,虽然我已经觉得数学足够简单。可老师依然会给家长发邮件,告知如果孩子觉得作业太难,请跟老师提出。老师会按照孩子的情况单独留作业。

在美国老师看来,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思考,学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有信心,才能真正爱上数学。

这种情况在国内几乎不可能,孩子走得慢了,会被落下,会上不了好的中学甚至大学。环境不允许我们像美国孩子一样慢慢来。就像冯祖鸣提到的,在美国,不少数学家在20岁之前根本没怎么专门练习数学,这在我国简直难以想象。

而美国那些凭自己一腔热血选择数学的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后,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资源包围下,便会如鱼得水。

人生是场马拉松,赢在起跑线上,并不能保证一直赢下去,如何保护孩子们的求知欲,保证他们学习的后劲,这方面我们的确应该跟美国人学学。

3.国内基础教育扎实,美国教育广博

不管我们如何吐槽国内的教育制度,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

建国以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教育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而九年义务教育更是功不可没。尽管有不足有问题,但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可是对比我上学的时候,甚至是十年前,现在的孩子更有自己的想法,也更敢于表达,说明教育改革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美国的基础教育重视人的发展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孩子们自信、活跃,独立、勇于表现,动手能力也比较强。但是,知识没什么深度,更不够扎实。

前两年我就看过报道,英国引入上海的《一课一练》,作为该国学生的数学教材。

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更是早在年就呼吁,美国家庭应该注重儿童教育,使自己的子女有能力与中国的孩子竞争将来就业的机会。他说:“家长们,你们要努力了,要和北京和班加罗尔的家长竞争了。如果你们这一代家长不再努力的话,美国的好工作就都被中国和印度的孩子拿走了。”

能让美国总统警惕,说明我们的教育肯定有独到之处。其实,中西教育各有利弊,教育的复杂性让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合每个孩子的体系。最理想的当然是各自取长补短,因材施教。

高晓松总曾结,中国的教育注重基本功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严谨专注;美国的教育注重广博,重视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和自立。因此,中国的学生具有较为周全的思考,而美国教育下的孩子,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强,无法比较哪种教育模式孰优孰劣,只有适不适合。如果有能力,在高中的时候送去美国接受教育将会是孩子走向世界的一个快速通道。

这样看来,是我们来早了。

从国内网购了一批数学练习册,想帮孩子打好基础,只能靠自己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