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欧洲坑我国20亿,又拖延原子钟交付时间, [复制链接]

1#

本文原创,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01世界卫星定位系统格局

各大通信企业都在抢占地面的信号频段,掌握优质频段技术的企业可以在全球通信市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可是大国之间的竞争往往是在天上。

前有美国的探月工程,后有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卫星定位系统较量。而中国历经几十年的刻苦研发,终于在卫星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以北斗系统为例,在北斗卫星还未实现全球组网之前,中国大部分的定位系统市场都是被美国GPS垄断。用户的智能手机普遍都支持GPS,但是现如今国内各大手机厂商包括苹果在内,都支持北斗导航。

在中国北斗完成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之后,世界卫星定位系统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的北斗、美国的GPS、欧盟的伽利略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世界就这四大卫星定位系统,而且从组网的情况来看,中国北斗是拥有黄金频段优势的,在提供卫星定位服务方面,北斗丝毫不输给美国GPS。

可是谁又知道中国北斗能够取得这般成绩,经历了多少困难。在面对国外的排斥,技术封锁下,中国差点被欧洲摆了一道,那么在中国北斗实现全球组网的背后,都发生哪些事情呢?

02打破封锁,成功自研原子钟

中国曾受邀于欧盟参与伽利略项目的研发,如果研发成功,那么中国也能使用伽利略。作为参与研发和使用的条件,中国需要缴纳近20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是非常昂贵一笔费用,可是中国依旧缴纳了这笔钱。

中国若能够参与伽利略项目的建设,不仅有望使用全球先进的卫星定位服务,还能学习到西方国家很多先进的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可是西方国家突然改变态度,将中国排除在项目之外,并且不让中国接触到核心技术。虽然中国因此退出了项目,但缴纳的20亿元却拿不回来了。

既然如此,那便只能自力更生。于是中国全面展开北斗项目。由于西方掌握许多先进技术设备,让中国不得不采购欧洲的原子钟。

原子钟是导航卫星不可或缺的零部件,授时、定位、测速等等功能都需要原子钟来完成。可是在北斗卫星发射的关键时刻,欧洲拖延原子钟交付时间。如果北斗卫星未能成功发射,那么中国将失去申请卫星轨道的最后期限发射机会。

好在经过中国研究人员的研发,成功打破封锁,自研了原子钟。中国团队自研的铷原子钟被搭载至北斗卫星,精度达到每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

03中国北斗大局已定

国产原子钟替代了欧洲的原子钟,不但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而且带来的精度表现,定位服务性能都远远高于国外。

欧洲坑了我国20亿元,还试图拖延原子钟交付时间,让中国超出申请卫星轨道期限,如果欧洲的计划成功,北斗可能会面临停运。

但一切都有惊无险,中国北斗大局已定。

截至5月底,搭载北斗定位功能服务的设备超过了10亿台,预计到年我国民航客机将全部使用北斗。另外主流的手机品牌如小米、vivo、OPPO、苹果都完成了手机北斗检测认证。

大到救援抢险,小到定位服务,北斗都能提供精准的导航,授时服务。

04总结

中国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直到年才发射最后一颗卫星,建成全球组网。从那以后,中国就再也不需要依赖的卫星定位系统了,哪怕将来无法使用GPS,也毫无影响。

反观欧洲,将中国排除伽利略项目之外也没见得取得太大的突破。甚至在航空航天领域,许多欧洲国家宇航员都开始学习中文,希望进入中国新建的空间站。事实证明,技术封锁是挡不住中国科技崛起的。

对北斗你有什么看法呢?

科技有趣味,带你了解新鲜科技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