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激烈的中美科技战的背景之下,作为科技发展基础的集成电路产业首当其冲,虽然以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为代表的国产集成电路领域的头部企业受到了美国的压制,但是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在近两年来依旧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随着美国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限制的不断加码,对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未来究竟该如何发展,也存在着众多的分歧。
7月15日,“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博览会”(ICDIA)在苏州狮山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专家组组长时龙兴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叶甜春教授均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对于国产集成电路产业未来该如何实现创新发展,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会后的采访当中,众多产业界的企业负责人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现状
根据叶甜春教授在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年的20年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业实现了持续的高速的增长,产值由年的3亿元到年已猛增至.4亿元。年至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销售额已增长了11倍,平均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
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产业方面,年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业销售额为.1亿元,同比增长19.1%。年至年间,国内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销售额增长了将近7倍。
在国内集成电路封测也方面,年至年间也保持了持续的稳定的增长,销售额由年的亿元猛增至年的亿元,累计实现了4.3倍的增长。
在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方面,-年也实现了高速的增长,12年间销售额累计增长了9.5倍。特别是自年开始,泛半导体领域装备装备业销售额出现了猛增,而随着年中兴事件的发生,以及年华为被禁,国内集成电路领域的装备销售额才开始出现了更为明显的增长。
叶甜春教授表示,过去多年来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产业销售额一直很低,这说明我们装备很弱,前期没什么东西卖,而随着十三五(-年)规划,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一些装备实现了突破,从进入客户端打磨,到通过客户认证,再到产品出货,这期间至少要经过一两年的时间。而近两年国内集成电路装备销售额的起来,也与国际形势变化密切相关。一开始,很多制造厂对于国产设备不放心,十台设备八台都是进口的,现在进口的难买,那么可以买八台国产的,买两台进口的。今年我们的装备销售预计可能再翻番。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叶甜春教授
在集成电路材料产业方面,年国内集成电路材料产业销售规模为.1亿元,相比年增长了超过4.6倍。
叶甜春教授表示,近年来国内的集成电路材料对于进口材料的替代比较比较高,因为材料一旦用了之后,很少会更换。目前我们国内份额超过50%的材料品种已经有了四五十个,当然,还有上百个材料品种我们仍处于落后地位。
总结来看,过去12年来,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引领下,国内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技术实现了跨越发展:在设计方面,高端芯片设计能力大幅提高,CPU、FPGA、通信SoC等取得重大突破;在制造方面,55-14nm制程和先进存储器量产,面向产品的特色工艺也在逐步丰富。7nm技术在研发,3-1nm研究取得进展;在封装集成方面,实现了从中低端进入高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种类覆盖90%;在装备和材料方面,对55-28nm技术形成整体供给支能力部分产品进入14-7nm产线,被国内外生产线采用;在企业方面,培育了一批富有创新活力,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成为产业支柱。这些
体系和能力的建立,给我们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带来底气和信心。
虽然在一些领域我们仍被一些国家“卡脖子”,但是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即便是美国其在众多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环节仍依赖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
二、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内的集成电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部分领域也实现了突破,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一些领域我们仍是被一些国家“卡脖子”。
1、在高端芯片市场,几乎被国外厂商所垄断,国内自给率低
比如,笔记本电脑、桌面PC及服务器市场,美国的英特尔和AMD的CPU占据了全球9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GPU市场,英特尔、AMD和英伟达则垄断了99%的市场;在内存芯片领域,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占据了95%左右的市场;在FPGA市场,赛灵思和英特尔也占据接近95%的市场;在通信芯片市场,高通、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