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得白癫疯 http://m.39.net/pf/a_4643241.html……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呀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
胡适被誉为“民国十大才子”,说他是学霸,没人反对吧。谁会想到学霸也有天天打牌,停不下来的时候呢?因为,胡适也是人呀,他也会有人的本能。什么本能呢?偷懒的本能!怎么克服这个本能呢?
一、刻意练习:先有思考,后有练习
我和很多人一样,很早就接触过“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天才”这些理论,但从没有深究过。
我们以为的“刻意练习”类似于“笨鸟先飞”,不就是比别人用的时间长吗?或者“人丑就要多读书”,不就是比别人花的精力多吗?因此,“刻意练习”这一招就成了我们趋之若鹜的法宝。可是,为什么,我们不但没有因为“刻意练习”而改变,反而连练习都没有做到呢?
《反本能》写到:即使我们不得不用同一种方式去解决问题,也应该增加“刻意性”,多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改进它。
不知道你有没有游泳呛水的经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呛水,怎样避免?我其实自学游泳很多年了,但最近在看一个游泳视频时才开始思考这回事。
问一个问题,你认为游泳吸气时是用鼻子,还是用嘴巴,或者同时呢?答案是:用嘴巴吸气。
因为我们平常习惯了用嘴喝水,用鼻吸气,而且嘴巴大,鼻孔小。所以,游泳时如果用鼻吸气,哪怕鼻尖挂的一颗小水珠吸进去也很难受。而用嘴巴吸气一般只会把水吸进胃里,喝几口水是没有关系的。
想明白这一点,刻意不用鼻子吸气,再加以练习,“喝几口水才能学会游泳”这一过程,你就比别人快得多。
刻意练习,不是你把一件工作做了十年,而是这十年,你都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刻意练习一定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之上,练习结果才会有本质的改变。可惜的是,人的本能就是懒得思考呀!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内存不够:只有知道,不能做到
“为什么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个问题哪怕问一万遍,还是会扎心。因为它就是人的本能,是从知道到做到的光年。
《庄子》第二篇《庖丁解牛》有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句话拿来解释人的本能是非常合适的。《科学美国人》有一篇文章,说大脑的容量是2.5PB。
这个数据看上去很大吗?比起这个世界的信息,它也许连沧海一粟都谈不上!不然,我们为什么常常感叹:我的大脑不够用了!那么,我们的大脑如何防止“殆已”呢?那就是偷懒。
首先是压缩。电脑里压缩过的图片虽然牺牲了质量,但扩大了容量。就像我们舍不得压缩那些珍贵的照片一样,大腕压缩的信息往往是我们不经常使用的信息。大脑把“人”压缩成了“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但亲人的图像却是高清的。
其次是浅加工。你喜欢参加5分钟的会议,还是2小时的会议?内容上更记得前者还是后者?为什么5分钟可以集中精神,而时间长了昏昏欲睡呢?因为“知道感”。
“知道感”对大脑的意义是节约认知资源。当我们在短期内重复接触相同的事物时,大脑会认为:我已经把信息储存到了记忆中,我已经掌握了。有句俗话叫“水上打一棍”,“知道感”只会让知识在大脑中进行粗略的浅加工,很难形成长时记忆。
因为大脑懒得深入思考,我们付出了代价。“这个题目我好像见过呀,却想不起来”“这个答案我好像知道呀,却做不出来”。
不过,诚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总有人会赢”。这个“总有人”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三、高效学习:成长之路,喜新厌旧
人的本能是偷懒,如何反本能呢?说来简单:懒惰的对立面是勤劳。什么?你不喜欢勤劳?但“总有人”会喜欢。他们是如何让自己反本能的,你想不想学习一下?
1、信息提取练习
既然“知道感”阻碍我们的学习成长,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争取“做到”?怎么做呢?“要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信息提取练习比单纯地多次阅读效果更好”。比如,我们读上面这句话,你读再多次数,它就是一个理论。最终就是: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无法改变命运。
你如果去运用呢?我们学生时代经常玩“地图游戏”,随便说一个地名比如“曾母暗沙”,看谁最快找到。这种方式是不是比你一个人默默看半天地图印象深得多?
因为每一次提取都是一次新的刺激,所以信息提取练习可以真正抵抗大脑的信息压缩过程。你会不会去压缩一张你经常要用到的图片呢?比如你手机桌面自己的照片?你不知道要怎么臭美才好吧。
2、短期效能的取舍
据统计:正常书写速度一分钟25个字左右;打字速度是每分钟50到80字;正常说话的速度在字每分钟左右。从手写到语音,输入法在不断地改变,而有些人,比如我,还是很排斥语音,还在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更有甚者,还停留在纸笔书写的原始状态。
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偷懒的本能!你本来一分钟还可以写几个字,但如果让你打字,可能你不记得字根,或是不知道拼音,半天打不出一个字,所以,你放弃了!你文章写得不错,但如果让你直播,你担心牙齿不好看,普通话不标准,说的不如写的好,所以,你放弃了!
因为我们的大脑是“效率至上”的原则,它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浅加工就能解决的事,何必为难自己呢?但是,当你学会拼音打字后,你还会在手机上一笔一笔地去写字吗?
因此,在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多尝试一些办法。“刻意练习”虽然在初期会出现短期效能的降低,但是能够带来长远的成长。
我们的成长就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过程:通过新的方式提取信息,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通过牺牲旧的经验,来更好地学习新技能。
胡适知道“刻意练习”吗?应该不知道,但他至少能正视自己偷懒的本能,所以,胡适打牌日记不过是一个名人轶事。人家只是打几天牌,而我们起床的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偷懒的本能不知胜过胡适多少倍!
所以,我们光知道“刻意练习”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反本能的刻意练习,正如卫蓝老师所言:“这就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人能够更好地克制自己的本能,为长远的利益和未来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