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1年通胀率中国09美国47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还搅乱了经济秩序。为了稳定经济、保障生活,发钱、发债、印钱,似乎成为了大多数国家的基本货币政策。当然,有的国家之前发的多,债务比例大,此时就发的少;有的国家原来发得少,债务比例不高,就发得多;也有债台高筑依然大把发钞的国家。不同的货币宽松尺度,导致了不一样的物价上涨幅度。

通货膨胀率是观察经济活动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经济过热,还是经济趋冷?消费强劲,还是消费疲软?是企业还是消费者在承担通货膨胀的压力?是输入型通胀还是货币超发型通胀?是短期通胀还是长期通胀?通过描述通货膨胀程度的两个指标—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分析与对比,就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一、年美国CPI涨幅比中国高,但PPI涨幅比我们小。不能简单地用CPI的涨幅来判断两国通胀的严重程度。

国家统计局公布,年12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1.5%,环比下降0.3%。全年CPI同比上涨0.9%。

12月份,中国PPI同比上涨10.3%,环比下降1.2%,全年PPI同比上涨8.1%。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美东时间12日,美国劳工部称,美国年12月的CPI同比上涨7%,创下近40年来的最大涨幅。依此计算,美国全年的CPI同比上涨幅度为4.7%。接近5%的中度通货膨胀标准。

12月份,美国的PPI同比上涨9.7%。全年平均上涨6.3%。

PPI反映了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端的通货膨胀程度,CPI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末端,即消费端的通货膨胀程度。CPI和PPI都是观察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他们描述了经济活动不同环节的通货膨胀程度。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中国去年的CPI只上涨了0.9%,美国居然上涨了4.7%,特别是12月份中国CPI只上涨1.5%,而美国上涨了7%,就断言美国的通货膨胀很严重,我们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因为站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看,中国的生产企业经受了12月份上涨10.3%、全年平均上涨8.1%的严重通货膨胀(5-10%属于严重通胀)。而美国的生产企业经受的通货膨胀压力比我们要小,12月份PPI上涨9.7%,比我们低0.6个百分点,全年PPI上涨6.3%,比我们低1.8个百分点。

事实上,中美两国在过去的一年,都发生了上游原材料价格飞涨,导致工厂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出厂价格普遍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但因为一些原因,美国的通胀基本上在消费端表现出来了,我们在消费端传导得比较少,对消费者影响比较小而已。注意:仅是对消费者影响小。在国民经济整体中,PPI形成的通胀,还是完全被经济整体承担了。

在此,我之所以要强调既要观察CPI,还要观察PPI,是因为如果我们选择性地用其中一个指标来判断通货膨胀程度,一定会误导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

当然,长期的高剪刀差还暗含着潜在的结构性危机,这是过度依赖投资和债务刺激生产资料需求,但无法形成有效供给(大量的形象工程、鬼城、居民购买能力弱等)的表现。反映了最近几年占据上游影响PPI的国企与占据下游受制于CPI的民企之间的矛盾,也反映出总需求在边际上对外循环的高度依赖(供需两头在外)。

PPI—CPI剪刀差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代表着政策与市场的博弈。CPI代表着市场经济的真实需求,背后是“无形之手”的力量;PPI代表着政府投资所需的资本品与生产资料的需求,背后是“有形之手”的力量。两者的剪刀差代表着中国的逆周期调节与深层次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性。这部分不能深入研究,只能点到为止。

二、在年的通胀中,中国企业承担了较大的压力,美国的消费者承担了较大的损失。

通货膨胀虽然不是政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但又切切实实地具有明显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一方面通过不同商品不同涨幅来对不同收入来源的人的实际收入进行再分配,还通过涨价效应对社会财富结构进行再调整。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收入水平反而会提高。

从通货膨胀的再分配的角度,因为CPI和PPI剪刀差的存在(全年PPI比CPI高7.2个百分点),从生产到市场,中国生产企业自己消化了89%的通货膨胀,消费者仅消化了11%的通货膨胀。亦即中国的企业在上一年遭受的通胀损失更多。

美国依然存在PPI和CPI的剪刀差,只不过这个剪刀差比我们要小很多,仅有1.6个百分点。由此看,美国的生产企业自己消化25%的涨价压力,将75%的通货膨胀通过消费市场转移给了消费者。也就是说,美国的消费者在这一年的通货膨胀中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由于这一轮通胀源于能源、矿产等上游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我国当前PPI和CPI“剪刀差”又持续10个月处于高位,上下游传导不通畅,上游价格不断走高对下游利润压制开始显现,导致处在生产链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在这一段时期内,盈利能力下降,成本抬升,生存环境恶化。面临着利润削减、资金流断裂等风险,生产经营存在极大的压力。但资源型的上游企业,通过通胀的分配功能,盈利大幅度增加。

因为通胀的大头通过CPI传导给了消费者,美联储的数据显示,年美国CPI创下新高后,企业税后利润占GDP的比例也创下历史最高,达到了12%左右。通过通胀对收入的再分配功能,美国GDP中企业的盈利高了,劳工和政府的部分就少了,这就是去年美国股市持续长期上涨的基本逻辑。

三、放长观察时间我们会发现,我们持续性的通胀幅度与美国差不多。

虽然因为CPI与PPI存在剪刀差,导致我国去年PPI的涨幅仅有11%传导给了CPI。致使一些只习惯于观察CPI的人误以为年我们的通胀很轻微,美国的通胀很严重。

如果我们把观察CPI的时间窗口从1年拉长到20年来看,我们就会发现,PPI端的通胀,或迟或早都会传导给消费端的CPI。

-年这21年间,CPI同比的涨幅,有11年美国的高于中国,10年中国高于美国,如同投掷硬币正反面出现概率。

如果以年为价格基准,到年,美国的CPI累积上涨了57.3%,中国的CPI则累积上涨了59.8%。20年来中国的通胀幅度还略高于美国。

隔着太平洋的两个国家,为什么长期观察,通货膨胀的幅度居然相差不大?这得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国际贸易。我们都知道商业总是买低卖高,这不仅体现在本地卖价高于收购价,还体现在从价格低的地方收购之后运往价格高的地方销售。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加入了国际贸易,封闭的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不同区域的价格变化幅度,通过贸易的往来变得趋于一致。

二是国际间货币政策的协同。看上去各国货币当局独立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互相之间,特别是重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之间,在重大的货币政策决策之前,都会互相通气,互相调整,避免因为货币政策的反向操作对企业之间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造成重大损失,维持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基本稳定。比如最近美联储就向媒体坦诚,他们一直与我们的央行就货币政策进行沟通。

四、实质上差不多的通货率决定了3月份甚至更长的时间,中美会采取差别不大的货币政策。

本人在1月10日发表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繁荣美元或将提前加息,我们该怎么办?》、1月12日发表的《人民币与美元反周期操作导致汇率下跌,将产生哪些严重后果?》两篇文章中,就分析交代过,我们独立货币政策的时间窗口期就是美联储决定加息之前的这段时间。如果美联储提前到3月份加息,我们很难与美元加息政策逆周期降息,最多只能降准,但降准的空间其实也不太大。

最近很多人认为即使美联储3月份加息,我们也会坚持之前的货币政策计划降息。对这些意见,我想说,这些年我们表现出来的定力,确实很好。但如果在美元依然是全球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前提下,美元加息都会导致资本流出,如果我们降息,就会导致资本加速流出。这对于我们这些年新增投资增长率已经在下降的情况下,当然是不能容忍的。

而面对庞大的就业人口基数,光年大学毕业生就突破万,更别说这些年35岁现象背后的人才内卷现象。千万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庞大的投资创造足够的岗位。请问降息的逻辑在哪里?如果说降息的目的是提升企业贷款激情,扩大生产,可宏观政策基调中的26个“稳”字,既是对未来一年形势的预判,也会影响到各行业的投资决心和投资力度。

因此,我在此再次强调,美联储大概率将前到3月份加息,年内加息3-4次。我们去年计划的今年可能的降息政策,在国际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之下,定将发生改变。人民币降息(5年期的LPR)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经济形势过于低迷,央行只有可能拿出降准的政策施以援手,或者略降1年期的LPR。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