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真题解析专栏I北大2021深财最新真题, [复制链接]

1#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一、名词解释(5*6)

1、预防接种理论

预防接种理论又称防疫论,美国学者威廉·麦奎尔20世纪60年代进行实验,寻求抗御态度改变的有效方法,经研究提出预防接种理论,并提出防疫一词。

接种免疫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着眼于如何抵御传播者的宣传与劝服,如何保持原有的态度。

其基本观点包括:

他在研究中发现:当说服对象接触到对于基本信息的攻击,以及这些攻击的反驳(即反宣传)时,原先接受单方面讯息的几乎都受到了相反观点的影响,而那些原先接受正反两方面讯息的人的态度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因此,要增强一个人思想上的防疫力,可以使用滋养法。即让一个人事先接触支持其基本信息的观点,也可使用接种法,即让一个人事先接触一种弱性的,为刺激其防卫的反面观点,一般地接种法较前者有效。

经过预防接种的人在接触到了对于基本信息的攻击(反驳)时会形成一种通用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足以使这些基本信息在接触到另一种攻击时也不至于改变。

笔记定位:猫一第93页

教材定位:《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8章说服理论

相似考点:一面提示两面提示、休眠效果

出题老师:叶韦明

2.危机传播

危机传播是公共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荷兰学者罗森塔尔在年《应对危机》中将其危机定义为“一个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规范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事件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简言之,危机传播就是社会组织面对危机是扭转公共形象、重建公共信任所进行的劝服活动。

危机传播遵循“3T”原则,即“TellYourOwnTale”、“TellItFast”和“TellItAll”,强调全面、迅速而且正确地发布事实。

笔记定位:猫一第页:危机传播的基本理论

相似考点:风险沟通、危机公关

出题老师:刘阳

3.离散变量

变量按其数值表现是否连续,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离散变量指变量值可以按一定顺序一一列举,通常以整数位取值的变量。如职工人数、工厂数、机器台数等。有些性质上属于连续变量的现象也按整数取值,即可以把它们当做离散变量来看待。例如年龄、评定成绩等虽属连续变量,但一般按整数计算,按离散变量来处理。离散变量的数值用计数的方法取得。

笔记定位:猫一第页

相似考点:离散分析、离散系数

出题老师:叶韦明

4.离散趋势

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有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两个主要特征。仅仅用集中趋势来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是不够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我们经常会碰到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其离散程度可以是不同的。一组数据的分布可能比较集中,差异较小,则平均数的代表性较好。另一组数据可能比较分散,差异较大,则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较差。描述一组计量资料离散趋势的常用指标有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差和变异系数等,其中方差和标准差最常用。

笔记定位:猫一第页

相似考点:离散分析、离散系数

出题老师:叶韦明

5.熵

熵(entropy),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在克劳修斯看来,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听任它自然发展,那么,能量差总是倾向于消除的。让一个热物体同一个冷物体相接触,热就会以下面所说的方式流动:热物体将冷却,冷物体将变热,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为止。如果把两个水库连接起来,并且其中一个水库的水平面高于另一个水库,那么,万有引力就会使一个水库的水面降低,而使另一个水面升高,直到两个水库的水面均等,而势能也取平为止。因此,克劳修斯说,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遍规律是:能量密度的差异倾向于变成均等。换句话说,“熵将随着时间而增大”,这一说法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传播学中,香农在信息论中最早提出“熵”的概念。香农提出对信息的度量采用“熵”。熵指的是一种情境的不确定性或无组织性,用来表示系统失去信息的度量。系统有序程度越高,熵越小,所含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与熵是互补的,信息即负熵。

笔记定位:猫一第69页

相似考点:噪音,熵,冗余,渠道容量,香农-韦弗模式

出题老师:叶韦明

6.教养(cultivation)

教养论也称教养理论(CultivationTheory),又称培养理论、涵化理论、涵化假设、涵化分析。最早系统地由格伯纳提出。年,格伯纳及其同事在美国全国暴力成因及预防委员会的资助下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安南堡传播学院开始了他们一系统有关电视内容的研究。简单来讲,电视的“涵化”效果:即潜移默化的效果。而相应的电视“共鸣效果”,则指电视中所播放的内容、发表的观点与个人所持观点相一致或相近,则涵化效果就有显著扩大的趋势。

笔记定位:猫一第页

相似考点:格伯纳、培养分析

出题老师:孟婧

二、简答题(15*4)

1.举例说明启发式-系统模式信息处理

启发一系统模式,是由Chaiken和Liberman等人在年提出,描述了两种处理说服消息的方式一系统的和启发式的。

系统处理表现为仔细地、分析式地、尽力地研究消息。人们需要具有开展系统处理的动机。这可能受到情境变量的负面影响,这些情境变量可以是时间压力或缺乏某一方面的经验。

启发式处理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们使用推理规则或者概略方法来形成判断或做出决定。在启发处理模式中,引导决策的规则的例子可能是“专家的意见可以信赖”、“漂亮的人善于交际”,以及“人们的行为反映他们的态度”。

笔记定位:猫一第88页说服研究

相似考点:精心的详细可能模型

出题老师:刘阳

2.比较实验法和问卷法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实验法:实验法严格控制了干扰变量和实验场景,因而内在效度高,但实验设计往往忽视了许多现实变量因素,外在效读低;

问卷法:问卷格式化问题对变量对测量精度受限,因而内在效度低,但一般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好,外在效度高

笔记定位:猫一第页内在效度、外在效度;第页问卷法、第页实验法

相似考点:调查法

出题老师:叶韦明

3.举例说明获益框架gainframe和损失框架lossframe在传播中的应用

使用恐惧诉求需要做一个重要决定,是将信息纳入“损失框架”(lossframe)还是“获益框架”(gainframe)。

损失框架通过强调机会的丢失或负面后果的增加来呈现威胁的防止。获益框架通过强调机会的获得或负面后果的减少来呈现威胁。比如说,鼓励女性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查的损失框架消息可能是“调查显示那些不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查的女性及时发现乳瘤的几率小”

同一问题的获益框架的表达方式可能是“调查显示那些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查的女性及时发现乳瘤的几率大”。迈耶罗维兹和蔡肯的研究表明,损失框架比获益框架更有说服力。

来源:《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8章说服理论

相似考点:说服模式

出题老师:余树彬

4.结合社会发展,谈对“伪事件”的理解

伪事件是指经过设计而人为制造出来的新闻事件。

它是美国学者丹尼尔小布尔斯廷在年出版的《图像》一书中提出的,也有学者将其翻译成“假事件”)的概念。

布尔斯廷所谓的“伪”是相对于真正的“自发性”而言的。他认为:

“伪事件”具有“不真不假”的属性:不真,是因为它们本来不存在,是无中生有的;不假是因为它们在一定情况和前提下又发生了。

(1)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实现计划、主动安排和主动引发的。一般来说,火车事故或地震不是伪事件,而专访、新闻发布会是伪事件。

(2)它的主要目的(但不绝对如此)是为了被立即报道或复制。因此它被安排得便于报道。伪事件成功的主要标准是有多少媒体报道它。

(3)伪事件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暧昧多义的。正因为如此,它既可以吸引媒体和公众(具有新闻价值),同时又能被用来实现组织的利益。

(4)伪事件通常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当省城某个商品销量第一的时候,这一声称本身可能会促进销售,使其真的成为畅销产品。

笔记定位:猫二第88页

相似考点:媒介事件、自我达成的语言

出题老师:孟婧

三、论述题(30*2)

1.人工智能促进了机器人的发展。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预测社会化机器人未来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

作为技术物的机器人在日常生活领域的普及,虽然对存在世界的人类情感观念产生了困扰,从人机情感关系依赖引发人际依赖关系减弱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冷淡,但是人工智能的内在表征与人类智能外在符号表征路径的不可逆性决定了机器人与人类情感的不可通约性,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各种问题应保持乐观态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强人工智能”还只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信念,而“智能增强”理念与社会应用实践结合已成为现实。近年来,扫地机器人、机器人女友等社会化机器人开始走入人类视野,对人类自身伦理观念和情感依赖需求甚至感情产生潜在的影响。从伊德的现象学技术哲学角度讨论机器人作为技术物与人建立的关系模式,探讨机器人提供的服务引发的人类情感观念的变化以及可能产生的情感问题,对研究机器行为和人类本质、应对人工智能风险等有一定的价值。

社会化机器人越来越受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