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我们谈论三胎时,却很少知道美国的人口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

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要不要多生几个孩子,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新鲜,早在10年前就有人提了出来,16年的时候国家放开了二胎*策,随后又放开了三胎,但还是有人感觉年轻的韭菜跟不上茬,想让*府鼓励夫妻加大生产力度,努努力把三胎给搞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网上的各路大仙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财经博主最焦虑,他们担心年之后,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最先爆掉的是楼市;而社会学的专家们更担心中国会步日本的后尘,整个社会丧失活力;最实际的要数金*委,他甚至提出应该给三胎高考加分,而且要加50分。

作为一名80后,我是第一批优生优育的幸运产物;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也是第一批响应二胎*策的实践者。

关于生二胎的经济账我就不给大家列明细了,但每当别人知道我有两个儿子的时候,大多都报以同情又不失礼貌的微笑,然后就开启了聊房价、谈学区的尴尬模式。

大多数中国人仍是愿意过度繁衍的,但问题显然不是“生与不生”,而是“生下来怎么养出质量”的问题,在个问题上不分国界。

城市化才是最好的避孕药,这话一点不假。发达国家或者已经进入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年轻人普遍不愿意生孩子或多生孩子。

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城市化水平高达93%;美国的城市化达到了80%以上,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过60%多,但已经出现了人口结构上的问题。

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办法当然不是阻止城市化进程,而是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但问题是城市化带来的就业和经济压力,又让年轻人对生孩子非常恐惧。

关于要不要多生几个孩子的问题很多专家都给出了建议,我就不多说了。但就在我们为人口发愁的时候,却很少人有人知道,在上个世纪美国曾搞了一个“人口清除”计划,直到今天,某些国家都深受其害。

电影《人类清除计划》

上世纪70年代,基辛格起草了一份秘密文件,题目非常朋克,名为“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这份文件的幕后主使是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就是初代洛克菲勒的孙子。

文件的大概内容是:全球人口增长会造成粮食短缺,并且消耗大量资源,这对美国享受全球廉价资源非常不利,所以美国应该努力减少世界人口。美国*府可以通过向提供粮食援助,来换取贫困国家降低人口,而落后国家必须控制人口,多种粮食,安心做个农业国。

具体到操作细节,就是想办法让贫困国家的妇女少生或者绝育。

由于这份文件太劲爆,以至于美国*府里只有总统、国防部长、农业部长、副国务卿、中央情报局局长和基辛格知道。这个秘密被瞒了十五年,直到天主教会出面,才在年曝光。

基辛格所说的贫困国家主要是印度、尼日利亚、墨西哥、印尼、巴西、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多且穷,但是资源丰富。

作为一个要脸的大国,美国当然也要对“人口清除计划”包装一下,于是美国*府通过资助NGO对目标国展开洗脑工作,他们先是宣称,生孩子是夫妻的自由,两口子想生多少生多少,但生下的孩子也必须接受教育,这是孩子的基本权利,然后再划重点,说人口增长是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孩子多了对社会发展不利。

一通忽悠下来,有几个国家就被忽悠瘸了。在那个年代,美国就是灯塔,发展中国家的老百姓对美国基本都是仰视,大家觉得还是美国人见过世面,一语道破了贫困的本质,再加上带路*们的推波助澜,一些发展中国家就开始认真研究美国提出的“节育计划”了。

没有人去怀疑,欧美的发达国家为何不在本国推广节育*策,而是不遗余力的鼓励发展中国家“少生孩子多种树”。

为了有效推动这个计划,基辛格创造性的把粮食援助当成置换条件,让那些需要美国粮食援助的国家自己做选择:要么绝育,要么饿死。随后的三十年里,美国*府始终坚持基辛格的“人口清除计划”,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上世纪80年代末,巴西作为第一个响应美国号召的国家,开始在国内大力推广“绝育计划”,而且一干就是十四年。在这期间,巴西国内的绝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疯长,甚至超过了公办学校的数量,这里面除了美国*府资助的各种联盟、机构和NGO以外,还有大量的“莆田”式的无证小诊所。

到了90年代初,巴西*府惊奇的发现,人民生活水平没什么提高,反而人口结构出现了大问题。在实施节育计划前,巴西的总人口有1.54亿,其中非洲裔占到了一半。而实施节育计划后,14-15岁之间的巴西妇女有近一半人已经永久绝育,其中90%是非洲裔,按照这种绝育速度,不用灭霸打响指,50年后巴西人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巴西之所以被美国重视,主要是资源太丰富,再加上巴西是南美唯一的人口大国,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长速度,年就会赶超美国,这会让巴西在国际舞台和美洲事务上具备大国影响力。

美国人的忽悠让巴西人口增长停滞了近十年,直到年,巴西的人口才突破2亿,如果不是当年美国忽悠了巴西,估计人口早就突破3亿了。

其实这个计划并不是基辛格的原创,早在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就在联合国大会上建议大幅降低世界人口数量,不过这事被天主教国家集体否决,因为在天主教的眼里,堕胎都是犯罪,更何况绝育这种反人类的恶行?

显然洛克菲勒三世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那问题来了,富三代为什么放着喝酒把妹的生活不过,偏要干些反人类的事呢?

如果大家对世界近代史了解一些的话,你就会发现,这种无下限却又包装的非常体面的精细微操,大多师承于英国。这个“人口清除计划”的理论基础也来自英国,而且给穷人绝育也是英国人的首创。

英国人口虽然只有多万,但却出了几个大牛,比如牛顿、亚当斯密、达尔文和马尔萨斯等。这个马尔萨斯有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就是“马尔萨斯人口论”。

这个理论主要就是说,地球上的贫困、资源匮乏和不道德,都来自人口过剩,人口超过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那大自然就要出来收割人头,你穷所以死了活该。

马尔萨斯认为,穷人饿死活该,给穷人绝育是消灭贫困的最佳方法。英国*府觉得有道理,而且说干就干。年,英国通过了“新济贫法”,在英国本土搞起了集中营,并且给穷人绝育。

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取消对无业贫民的一切经济和食物的救济,贫民只有进入“贫济园”才能获得食物。这个所谓的“贫济园”和后来纳粹的集中营差不多,都是工作繁重、待遇差、吃的还不如猪、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人们按照性别年龄分居,以达到生殖隔离的目的。

英国人的这套操作,简直可以理解为“人口清除计划”的内测版。

英国*府之所以支持马尔萨斯,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已经实现工业化,不需要过多的人力进工厂了,而大量的失业人口又会变成盲流,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后来英国人又发挥了野兽般的想象力,把盲流送到北美和野人互砍,把马尔萨斯理论运用到了极致。

后来社会达尔文主义升级了马尔萨斯的观点,认为减少人口是脱贫致富的唯一选择,与其让穷人受苦,不如让他们节育。这些理论得到了欧美精英的广泛认同,随后还进化出了“优生学”。

年,第一届优生大会召开,主持会议的是达尔文的儿子,参加会议的是一堆世界级资本大佬,比如那个洛克菲勒三世、银行家小J.P.摩根,宝洁的甘布尔等等,大会一致通过了控制全球人口、降低穷人数量,保持人口质量的会议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期间,欧美的资本大佬们就开始资助各种控制人口的实验,而且这些大佬非常激进,不仅在别国搞节育,还坚持给本国有缺陷的人进行绝育,其中最冲动的就是德国。

二战期间,德国不仅批量处理生出来就有缺陷的婴儿,还用法律的形式规定要对精神病人绝育,并且大规模的清除犹太人,因为在纳粹的眼里,犹太人是“劣等人”、“人类杂草”,本就不该被生出来。

二战后,“优生学”跟着纳粹一起臭了,所以欧美的精英们就不提这个词了,换个了马甲改叫“人口学”或者“环境学”,其本质还是一样,就是要减少落后国家的人口数量。

洛克菲勒家族一直是这个计划的坚定支持者,他们家不光资助各种NGO对别国进行洗脑,而且还雇佣了斯坦福大学长期提供理论支持。

而美国*府就是这个计划的执行者,美国人拿着美元和大棒要求第三世界的国家控制人口,对节育工作做的好的国家发红包,对人口控制不到位的国家就给制裁,甚至还让人口学专家深入各国基层搞调研,为别国的节育*策操碎了心。

主流大国开始重视人口问题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情。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新韭菜补充不上来,经济活力丧失,社会老龄化严重等等问题一下子全冒了出来。

由于城市化进程太快,生活成本高,就业压力大,年轻人在生孩子之前都要先算一下经济账。再加上现在年轻人的世界过于丰富,大家发现除了创造人类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吃鸡、刷抖音,或者吃火锅唱个歌啥的,总之只要不生孩子,自己就可以一直当个孩子。

在人口结构问题上咱们国家才刚入门,实际上大部分的先发国家已经掉坑里了。

日本和韩国的生育率跌到了1以下,相当于两个人结婚造不出一个人来,每代人里就会减少一半。

美国现在的出生率全靠拉丁裔撑着,18岁以下的年轻人里超过一半都是有色人种,白人不愿意生,而黑人和老墨又特别能生...用不了多久拉丁裔就会成为美国的第一大民族,而美国白人倒是极有可能成为少数族裔。

北欧的一些国家早就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法国和德国由于人口不足,年轻人又不愿意干那些低端工作,所以就只能跑到土耳其和西非去引进穆斯林,一些中东难民和极端分子也趁机混入了欧洲。

在欧洲高福利的刺激下,穆斯林家庭关起门来搞生产,完全不用出门找工作,经济来源全靠*府的生育补贴,巴黎的大街上有一半都是穆斯林的街溜子。现在的欧洲不光有人口结构问题,还有反恐以及被“绿化”的问题,

最近几年,大部分的主流国家都开始担心老龄化和突然的人口暴跌,甚至关系到了民族存亡的地步。但生与不生?或者生几个?显然不是*府发点钱,高考加几分就能解决的,这需要一个全面的社会激励体系来鼓励年轻人勇于生产。

总之,人口结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大家就不要指望这届的年轻人了吧。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觉得还不错,也请顺手点赞、加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