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牛仔出现于美国历史19世纪后期,虽然仅仅历经短短25年,牛仔及其职业就迅速走向衰落。可美国文学影视中的牛仔形象和牛仔精神,直至今天却依然蔚然流行而长久不衰。
在人们头脑中,对于西部牛仔的经典印象通常这样:
他们个个英俊潇洒,性格坚强粗犷。他们身穿夹克,头上戴着宽沿高顶毡帽,下身穿牛仔裤和皮衣,腰挎柯尔特左轮手枪,脚下蹬着带有刺马钉的高筒皮靴。
他们是在草原上骑着马风驰电掣来去无踪的侠客,也是惩恶扬善的警长,还是名震四方的赏金猎人;他们不仅敢于面对凶恶歹徒毫无畏惧而进行英勇决斗,而且他们内心还有着侠骨柔情,在西部草原上不时邂逅风尘女郎共同谱写爱情浪漫篇章。
其实这种牛仔形象,完全得益于早期美国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极力塑造,和真实的牛仔历史及牛仔生活相去甚远。
图:经典的美国牛仔影视形象一、美国文学影视刻意塑造下的牛仔传奇
早期美国文学中作品中对那些勇于冒险、积极乐观的牛仔人物,完全着力于凸显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主义和边疆精神。
如安迪·亚当斯年通过《一个牛仔的日记》,纪实性地描写了牛仔们长途贩运的艰辛;而欧文·威斯特年的《弗吉尼亚人》则着重刻画了牛仔的浪漫爱情和英勇行为;杰克·谢弗年则通过《沙恩》,着力于凸显牛仔们挺身捍卫社会道义的正义精神……
而更早的牛仔故事鼻祖,则要上溯至美国年发行的锡类简装书《毕逗一角钱小说》(Beadle’sDimeNovels),该丛书通过系列短描写牛仔故事而奠定了后续牛仔故事的模式。
上述众多描写牛仔传奇的文学作品,无不雄性张扬,阳刚十足。作为主人公的牛仔们即是开疆拓土的勇士,又是不畏艰辛的斗士,同时还是捍卫正义的无畏骑士。
而美国后续系列奠定牛仔精神的西部影视片,则又把牛仔英雄们推向了更高的境地。
如早在年的默片《火车大劫案》,里面巡警荒野策马追逐劫匪并与之展开激烈枪战的热烈场面,就最早奠定了西部片的叙事雏形。
图:《火车大劫案》剧照年的《关山飞渡》里,约翰·韦恩则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牛仔英雄林戈,他桀骜不驯的品格搭配英俊潇洒的面庞,时而扬鞭策马在荒原峻岩间奔驰,时而奋力驱车在无垠大漠中追逐。
该片凭借奇骏险丽的西部风光,一举将西部片提升到文化主流。使得西部片在美国如同武侠片在中国和武士片之于日本一样,成为独特的影视文化篇章。
图:《关山飞渡》霍华德·霍克斯年的《红河》,则又塑造了另部西部电影经典之作。影片中牛仔们驱赶牛群横渡红河的壮观场景,则把本片推向了高潮,这也成为后面西部片难以逾越的经典镜头。
在系列影视文学推动之下,牛仔文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常以牛仔英雄的身份自居。他在年出版的《自传》(AnAutobiography)里,就深情写道:“西部塑造了我的一切。”。
这种对牛仔情怀的偏爱从总统小布什到奥巴马,以及商界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身上,都能让大众轻易感同身受。
无怪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W萨维奇在其主编的《牛仔生活-重建美国神话》一书中这样说:
“人们很难想象,假如没有牛仔这个形象,美国的文化,不管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会成为什么样子。要找其他形象来取代它,简直太难了。什么猿人、太空人、枪手、还有超人,都曾名噪一时,可哪一个也不曾把牛仔的形象给压下去。”
因此可以这样说,在美国文化中牛仔形象不仅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民间英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着美国人民的冒险不屈精神。牛仔文化甚至也成为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西部世界》场景可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拨开那些主要由后世文学影视塑造的牛仔传奇,而想探寻美国历史上真实的牛仔形象和牛仔文化时,最终难免失落。
就连美国历史学家比林顿在其名著《向西部扩张-美国边疆史》一书中也说:
“好莱坞影片以及电视屏幕上的形态优雅的英雄,与在开阔牧场的全盛时期为照管牛群而辛苦工作的牛仔们毫无相似之处。”
那真实的西部牛仔生活和境况是怎么样的呢?这先要从牛仔们生活的背景说起。
二、西部牛仔们出现的时代背景
美国西部牛仔生活背景主要是在美国南北内战后,随着美国西部的快速开发,畜牧业蓬勃兴起。特别在得克萨斯州向北向西蔓延,直至落基山脉间的美国中西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因其得天独地的自然条件,“牧牛王国”在这里悄然崛起。
该草原不仅有品质优良的德克萨斯长角牛和赫里福德牛,还有甚至可以在冬天仍能保持甜味和营养的格拉玛神奇牧草。种种有利条件快速推动了养牛业的迅猛发展,乃至在-短短20年间,牧牛王国牛数竟从最初的13万头增加到了万头,足足增加了30多倍。
图:牧牛场面庞大的牧牛王国需要牧场主和众多牛仔们共同维护,而牛仔们不过是牧场主雇佣而来的打工仔而已。作为打工仔,真实的西部牛仔绝对不象影视文学描写的那么轻松,反倒是异常艰苦枯燥和充满惊险。
三、西部牛仔们真实生活境况和影视中的几点不同
首先,牛仔们的身份构成不同
与众多文学影视作品描述不同的是,牛仔们并不都是白人,而是由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墨西哥人等等众多人群构成的。
在这些复杂牛仔人群构成中,种族歧视情形依旧存在。历史学家肯尼斯W波特在研究中说:
“很多黑人牛仔像白人牛仔一样被雇佣,但是在一个牧场或一个赶牛队里,他们干得都是最艰苦的工作,只有极少数人能升到工头或赶牛老板的地位。在牧场里,黑人和墨西哥人经常被指派为看马人,照料那些不马上使用的备用骑乘马。而看马人的工作是牧场里最低下的工作。”
其次,牛仔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多少浪漫,反而异常枯燥和乏味。
牛仔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巡边”和“围场”。
“巡边”就是牧场主雇佣一些牛仔,让他们每天沿着牧场边界巡查。巡查中不仅要防止和圈回牧场中跑出的牛群,还要把其他牧场中混入的牛群驱赶出去,更重要的还要防范外来的偷牛贼。
执行这项工作的牛仔一般两人一组,他们冬季住宿在简陋的窝棚或者地洞里,夏季则在帐篷或者在草原露宿。每天天不亮就匆忙骑马出发,他们的饮食,也乏味而单调,主要是豆子、猪肉干和咖啡,这一切让牛仔们辛苦异常。
长年累月的巡边难免遭遇暴晒风雨,牛仔们的皮肤所以黝黑粗糙,长期骑马更使得牛仔们的双腿大多畸形,成了内八字腿。
图:美国西部牛仔雨中工作“围场”工作,一般在春秋两季,春季的“围场”主要是给那些新生牛犊打上烙印,而秋季的“围场”,则主要是挑出肥壮的牛以供贩卖。
在外人看来美丽辽阔草原上奔驰的牛仔们,沐浴着骄阳,在蓝天牛群间矫健异常而英姿飒爽,让人十分倾慕。而上述“围场”工作,通常又累又脏,艰辛非常。
进行“围场”的牛仔们,通常需要接连数十日骑在马上,而且一天也得连续在马上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奔波驱赶牛群,期间疲乏和劳累自不待言。
再次,影视文学着力渲染的牛仔长途赶运,实则艰辛凶险
要长途赶运牛群,是因为一只牛在德克萨斯仅能卖3-4美元,而到了美国北部竟能卖到40美元。所以牧场主交代牛仔们把数千头牛赶至数千里外的北方市场贩卖,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适合长途驱赶的牛群规模一般在-头左右,而从事驱赶的牛仔们大致需要10-12名。
图:影视西部牛仔场面他们的工作分工大致如下:由一名牛仔负责领队指挥,其主要任务是打前站观察路线和前面地形,并为牛群寻找合适的水源和队友宿营地。另有2名牛仔骑马走在牛群前面担当向导,负责控制牛群的正确方向。而在他们稍后方牛群的两侧,又安排有2名牛仔担当侧卫,以看守住牛群一直保持50英尺左右的行进宽度,不致队形散乱。
牛群最后又有3名牛仔担当后卫,专门负责赶回可能掉队的牛群。此外另有两名牛仔,一个专门负责照料专供牛仔们轮换骑乘的50多匹马,一个负责照料牛仔队伍伙食,伙食也十分简单,不过就是玉米和咸肉而已。
图:牛仔工作场面这样漫长的历程通常需要历经几个月时间,几千头牛在行进中掀起的灰尘,在牛仔们全身竟能积累几英寸厚,且口鼻中全部灌满。牛仔们假若吐口痰都是黑的尘土。
这种辛苦和下面情形比起来还算不上什么:行进草原上满是野鼠洞穴,为杂草掩映很难分辨,假若牛仔们的坐骑一旦陷入跌倒,马背跌落的牛仔们往往会断骨流血,途中经常病情长时得不到救治,往往导致症状加重。
草原上也有无数沼泽,牛群中有牛一旦陷入,要想救出通常让牛仔们大费力气。而假若路途下雨,道路泥泞和打雷惊群又通常会让牛仔们彻夜不眠,有时搞不好牛仔们很容易遍体鳞伤,筋断骨折。
图:牛仔赶牛场面就是从事这样艰辛凶险的工作,牛仔们的每月薪金不过区区25-40美元而已。
最后,西部片高潮部分牛仔们在牛镇上的好勇斗狠情形,并不存在
美国西部文学影视经典中,为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往往会忽略掉牛仔们日常和长途驱赶工作的无数艰辛。而肆意夸大牛仔们到达终点后,在牛镇上的寻欢作乐和好勇斗狠。过度渲染他们在牛镇上跳舞、酗酒、*博、泡妞、争风吃醋,一不高兴就会拔枪开战。牛镇在西部片中,简直成了西部牛仔们的肆意天堂和乱葬岗。
而这种情形对照实际,也不过是脱离实际外的艺术渲染罢了,而且这种夸张还很离谱。
首先,真实的牛仔们并不是枪不离身。弗兰克S哈斯汀在《SMS牧场的故事》中称,他在该牧场生活了17年,从未见过一个牛仔佩带过手枪。只有牧牛队总是配备一支不论是任何型号的枪。
图:牛仔决斗再者,三大牛镇中的酒馆和舞厅娱乐店数量很少。美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三大牛镇分别为阿比林、埃尔斯沃斯和道奇城。比林顿指出三大牛镇任何一地,酒馆从未超过11家。阿比林也只有3家妓院21名妓女,到了年才有一个舞厅。而道奇城也只有2个舞厅。
最后,牛仔们的快意仇杀也为虚构。比林顿指出别说牛仔们在牛镇上能肆意枪战,就是在整个“牧牛王国”,-作为牛仔们鼎盛时期的15年间,也仅有45人被杀,其中还包括了警察杀死的16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牛仔们的行事规则从来不是“一切诉诸武力”,在所有的牛镇中,也只有3人因犯罪被处死,他们还并不是牛仔。
四、西部牛仔的衰落和牛仔文化的长久不衰
美国西部牛仔们生活的“牧牛王国”全盛时期,从年至年,不过仅仅存在了短短的25年。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牧羊业的利润超过了牧牛;二是种植业特别是农场业的迅速兴起;三是铁路的兴起和火车运输出现,完全取代了牛仔们的长途驱赶。
真实历史上西部牛仔的数目实际很少,有人统计过全部参加长途赶运的牛仔累加也不过人左右。而限于牛仔们工作的劳累,牛仔们的职业生涯身体极限最多仅能维持7年。由此看来,真实的西部牛仔时代,不过就是历史的短短一瞬罢了。
图:牛仔牧牛场面可牛仔文化并没有随着牛仔们的历史退出而黯淡,反而历久不衰,愈加光芒璀璨,这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西部牛仔彰显了美国的个人主义精神。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思想,西部影视传奇中的牛仔英雄们,面对茫茫荒原,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依赖对象。他们披荆斩棘,积极开拓进取的形象,充分体现了美国的这种英雄个人主义。尽管牛仔时代结束了,而当肯尼迪总统提出“新边疆”理论时,牛仔生命力在征服太空新边疆中,再度活力迸发,为新时代注如了新的牛仔精神。
其次,牛仔们传承了美国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乐观向上态度。牛仔们的长途驱赶和日常“围场”就是不断开拓进取体现。而艰苦异常充满挑战的工作,也铸就了牛仔们乐观积极的坚韧品格。美国作为一个新生国家,其开疆拓土和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积极进取和奋进向上的过程,无疑牛仔精神是最好的美国精神和文化注脚。
最后,西部牛仔最能代表美国文化中的乐善好施精神。西部中牛仔们的勇于挺身,为民除害而维持正义的英勇行为,不仅是美国正面文化中英雄主义的最佳体现,而且也是全体人性中最为美好的品质期望。从卡内基到洛克菲勒,再到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这些乐善好施的慈善明星,无疑都受到了牛仔文化乐善好施精神的熏陶,并且为此做出了社会示范。
结语
由此可见,虽然真实的西部牛仔时代短短时间就结束了,但因为牛仔文化传承了美国主流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完全迎合了美国人的心理,体现了其全体价值追求。
所以在相关西部文学影视影响之下,众多美国人民选择性截取了西部牛仔身上最为理想性的形象。
另方面影视文学塑造下的牛仔英雄们,他们身上的诚实勇敢和开拓进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男性焦虑。
同时他们英勇惩治邪恶的正义之举,不但转移了人们对贫富分化不满现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