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多地方的高三学生填完志愿,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
美国大学招生录取工作虽然比中国早,不过因为美国是“双向选择”的录取制度,很多学生要到5、6月份才能确定去哪所学校。而美国大学在这个时候才能确定新一届学生的总人数及构成。
日前,麻省理工学院(MIT)发布了即将入学的年本科新生数据。
作为全球理工专业最强的顶级的大学,每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够入读呢?此次数据数据给出答案:共有名大一新生将在今年8月末入读MIT。
MIT同时也给出了这名届的新生的背景——
在性别构成上,44%为男生,43%为女生,男女比例大致平衡。不过还有3%的人选择其它性别;还有10%的学生不愿意公布。(美国人真是因吹斯汀)
在学生来源上,美国本土学生占89%,国际学生占11%。与绝大的部分美国名校一样,MIT本科生源主要都是美国人。
如果在仔细看一下美国本土的学生组成,就会发现,亚裔是绝对的多数,占40%;其次是白人,占37%;之后是拉丁裔,占14%;非裔占13%(总和超过%是因为有些学生是跨族群)。
在美国3亿多人口中,亚裔仅占5%。而MIT的亚裔学生则占到了40%,则足以证明亚裔的成绩和学术能力。
除了美国本土学生之外,届新生中还有11%的学生是来自全球68个国家的国际学生。
MIT没有给出届新生中每个国家学生的数量,但是MIT之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之前的三个学年,MIT中国本科生总数分别为62人、59人、54人。由此可以估算出,近些年每年入读MIT的中国大一新生约在15人左右。
-学年MIT注册中国本科生总数
MIT年申请录取数据
在今年稍早时候,MIT还公布了年本科新生秋季入学的申请录取数据。
这些数据足以见得MIT的入学竞争有多激烈——
年共有33,名学生申请MIT,录取人,总体录取率仅为3.96%。对比一下不难发现,大约名学生放弃了MIT的录取offer。
其中在早申(EarlyDecision)阶段:共有14,人申请,录取人,拒绝人,9,人被defer到常规轮。这也可以发现,MIT在早申阶段很少发拒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被defer了。
在常规轮申请(RegularDecision)阶段:共有18,人申请,加上早申被defer的学生,实际上共有28,名学生进入本轮申请;最终录取人,还有人被放在waitlist。
而最终waitlist的学生“全*覆没”,没有一人能转正。
这里特别要指出,美国大学申请中美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实在不同的“池子”里,录取率有很大的悬殊,MIT的年的录取数据也证明了这一情况——
共有24,名美国公民/永久居民申请MIT,录取1,人,录取率为4.97%;
共有9,名国际学生申请MIT,录取人,录取率仅为1.41%。
在所有申请MIT的国际学生中,毫无疑问中国学生人数是最多的。中国学生的录取率也毫无疑问会低于国际学生总体录取率,是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
汇总各国际学校和留学机构信息,年MIT在中国本土仅在南京外国语学校(2人)、北师大附属实验、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录取4名学生;其余录取的中国学生皆就读海外高中。
能在本科被MIT录取的都是何方“学霸”,可以看《留学字典》之前的文章:被MIT和Caltech同时录取的中国学生究竟有多少中国“学霸”在MIT就读)
此外,MIT还公布了录取学生的SAT和ACT等考试分数。可以看到中间25%-75%部分(除去分数最高25%和最低25%)学生的成绩都已经高出天际线了。不过对于申请MIT的学生而言,标化成绩满分或者接近满分早就是“标配”。
从MIT此次公布的届本科新生数据中,不难发现MIT本科招生的两大特点:
1、相比中国大学,MIT本科生规模极小,仅有0人出头。而北大、清华、复旦每年本科新生数量都在人以上;而浙大、武大等更是在-人;美国公立大学诸如加州伯克利、密歇根大学、UCLA、UIUC,一届本科生人数也在-人。
MIT专业以理工居多,学生数较少的精英教学模式,能够确保每个学生最大程度获得校内外资源。
2、与中国以高考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不同,美国大学录取更讲究“均衡”。这体现在性别、族群、国家分布等。唯一“失衡”的就是亚裔学生占比,但这只能说明优秀的亚裔学生实在太多了。
弄清楚美国大学录取中的“均衡”或者“多元化”原则至关重要!很多申请人会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背景——甚至有人改变自己的族群,以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另外,MIT新生中还有两组有意思的数据:
1、此届MIT新生中,66%的学生来自公立高中,是绝对的大多数;15%来自私立高中;8%来自教会高中;1%是homeschool的学生;另有9%是美国之外的高中。
2、MIT每年会对新生名字做一个统计。今年新生名字中最多的依次叫是Alexander、Daniel、Emma、Isabella和Michael。不知道你身边是不是有理工男/女叫这些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