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事IT如何阅读英语资料
TUhjnbcbe - 2023/10/12 21:39:00
石家庄能够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

大家好,我是TT。

前面内容我说过,学英语最大的坑就是把技能当知识去学。我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技能?

很多刚刚组建家庭的人会买一大堆菜谱书。这些书里每一道菜都介绍得很详细,一步一步地教你,还配有做好菜的图片,写得非常详细。你可以把书里每个步骤都记得非常熟,这个就好像你把一本语法书从头到尾全部都看完了,看完之后又做了很多的语法题,好像你的英文已经非常好了,很多东西都已经掌握了,考试基本上也可以考个90分了。但是,这个过程其实全部都是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你只是在掌握一大堆的information。那考查知识有没有学会的标准是什么呢?原先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原先不懂,我现在懂了。这个就是知识学习的过程。

你真正拿起那把菜刀开始来做这个菜,这个过程是技能习得的过程。我们大部分学英语的人、大部分教英语的老师,很多时候其实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以为自己在用一个正确的方法在学习,其实只不过是在天天在看菜谱书,并没有真正开始练习和掌握这项技能。

技能对应的是一系列的工具,你真正要掌握一项技能,是要去非常熟练地使用一项工具或者几项工具,比如说一把菜刀,比如说那个锅。通过非常熟练地使用,你掌握了一些小的技巧,比如说你要切蓑衣*瓜,你光用刀还不够,你可能得用筷子。这个可能是要你失败了挺长一段时间之后,你掌握出来的一个小技巧,或者是别人告诉你了之后,你才能掌握的一个技巧,然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最后你获得了这样的一项技能。

所以,英文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个帮助我们通往其他一些未知世界的工具,是一块敲门砖。这需要我们花很多的时间,投入很多的精力,慢慢把这个工具从不熟练到熟练的一个过程,并不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一个过程。

知道当然是重要的,因为前期你要了解天底下还有这样一个菜。但是,往往我们学英语就停留在中间这条线上就没了,以为自己学到了,其实你还没有开始,这个可能是比较大的一个英语学习的误区。那么技能怎么样来习得呢?其实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一个过程。这个背后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的。

这本书英文叫Outliers:TheStoryofSuccess,中文叫《异类》。这个书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Gladwell),他提出一个“一万小时定律”。他传达了一个思想,任何一个大师在成为大师、掌握了一项技能之前,往往需要经过一万小时的训练。而且这一万小时不是那种被动的训练,不是那种我晚上睡不着觉塞一个耳机来听英语,5分钟之后就睡着了。这不能算在一万小时里面,这只是催眠,并不是在学习英语。

异类(新版)京东¥购买已下架

AlexRoss是《纽约客》这本杂志的一个音乐评论家,他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莫扎特。他在写道,你们都以为莫扎特天赋异禀,是个天才,是个神童。但是,看了这篇文章,家长们可能要失望了。为什么呢?

莫扎特之所以成为莫扎特,是因为从他还是非常小的小孩的时候,他就非常努力地工作,发了疯一样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个“虎爸”。莫扎特他老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给他找了很多音乐家来给他当老师,天天逼着他谱曲。所以,有一个莫扎特的研究者也得出过同样的结论:他英年早逝,是活活累死的,不是生病死的。

知识学习是一个非常愉悦的过程,你总是会感到有一种成就感。今天我看了一个书,或者今天看了篇文章,或者今天我背了个单词,我从原先不知道到知道了,又往最高的山峰的峰顶爬了一点。但是,技能习得的过程往往是很枯燥乏味、很无趣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充满挫败感的过程。

这个图我们叫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effect)。达克效应这个名字来自两个心理学家的名字。这两个人一起搞了一个研究,画了这样一张图。这张图里最本质的就是这条曲线。这个东西还赢得过“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Prizes)”。搞笑诺贝尔奖其实不搞笑,它里面有不少非常有见地的研究成果。

这个图的横坐标代表你的智慧,从完全一无所知,到最后成为一个大师。纵坐标是你的信心指数,从低到高。我记得我刚刚学打德州,别人稍稍一教,连赢几把很开心,以为自己技能比较高超。其实不是的,只不过是你手气比较好。很快你就会发现,你会站在一个叫PeakofMountainStupid(愚昧峰)的地方。然后过了封顶之后,慢慢你就开始发现,语法都已经刷了好几本题了,都拿分了,怎么好像嘴巴还是张不开。时间久了之后,你就会进入ValleyofDespair(绝望谷)。

这个时候你开始意识到,这原来是一项技能,而不是一个知识学习的过程。但我不是说前面这个过程没用。你不爬这个坡,你掉不下来,你就根本没有开始,对吧?只有你爬了这个坡掉下来了,你才开始会有这样的一个比较漫长的一个上坡的过程,漫长的上坡的过程,我们叫作SlopeofEnlightenment。你们知道启蒙运动对吧?这个enlightenment就是启蒙,你开始真正入门的这样一个阶段叫enlightenment。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质变的过程。

积累了大量的量变之后,你才会在plateauofsustainability这个点上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高原。你才会感到,哦,我的英文好像进步了。这个叫作可持续发展的高坡。它不是一个高峰,而是一个高坡,这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一个新的层次。在达到这个点之前,你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入门阶段。

这个阶段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比较无趣的,是需要你坚持的。坚持过来了,你突然有一天早上醒过来,发现自己的英文好像能够张嘴了,好像能够把这个话比较完整地说出来,我写一个Email好像没什么障碍了。其实背后有大量努力和辛劳,只不过是你不觉得。学所有的技能其实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习的方法,从比较highlevel的角度来讲,主要是什么呢?

这个人是瑞典的一个心理学家,后来去美国大学做研究去教书,然后做过大量关于技能习得方面的研究,这个人叫AndersEricsson。他写了本书名字叫Deliberatepractice。过了一些年之后,前面我们看到的Gladwell,引用了他书里面研究的一些成果写了Outliers这本书,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然后,AndersEricsson不满意了。他说,你引用我的东西不引用全,你还引用一半。所以,他后来又写文章驳斥了一万小时定律,来强调1万小时不是数量的一个堆积,不是说你随随便便练1万小时,就跟玩游戏自动打通关了似的,而是需要进行反复的模仿和刻意的练习。

所以,刻意练习,可以说是我们学任何的技能都需要的。刻意的练习其实是一个activetraining,是一个需要你主动投入一些精力,非常专注的、抱着一些特定的目的去寻求一些教练的反馈,然后通过不断接收反馈找到自己练习过程当中的问题,再进行下一轮有意识的练习的过程。学英语很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反复不断的模仿。

我是从初一开始学英语的。那个时候我在外语学校,天天有外语课。英语课老师要求,学完一篇文章,每天必须跑到他那里,当着他的面,把那篇文章从头到尾熟练地背一遍,而且模仿得必须和录音磁带里面的一模一样。如果你背得磕巴、背不出来,或者模仿的语音语调不一样,你就不能回家,你要回去再去背。有些同学他们小学就有英语课,所以稍微好一点。我这种小学没有英语课,初一从abc开始学的,头半年真是非常痛苦,有时候要搞到特别晚才能回家。我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有时候调皮捣蛋不想背,或者有别的事情做值日什么的,要搞到六七点钟晚上,冬天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

学英语是技能习得的一个过程,需要你去反复地模仿,要有repeatedimitation。这种练习不是你去刷题,不是你去做语法题考试,可以考分那种练习,而是你可以把英国人写的一段语音语调非常好的小短文,你能够给它背下来,然后可以模仿得一模一样,我指的是这样一种练习。

在《英语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技能”,而非“知识”》文章里我给大家讲过富兰克林的故事,讲了他当年是怎么练写作的,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没看的话你可以再回去看一看。

RuleofFive

练习,我们一直在强调,要重持久,而不是重你的练习强度。。我们很多人学英语就是这样的,心血来潮,猛看40页,然后看伤了,然后接下来两个月也不碰英语了。“Intensity”对于技能的练习是没有用的。就跟我们睡觉一样,你熬了三天夜,你再睡三天,这是补不回来的。所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学英语的大忌。Consistency是最重要的。

每天你哪怕只认识一个单词,连着65天,你也可以有很大的成就,对吧?你每天哪怕只看两段文章,你一定要看;每天哪怕只听5分钟,你一定要听。这个才是练一项技能最重要的。一定要持久,而不是心血来潮去强调它的强度,要细水长流,水滴石穿。

给大家讲一个RuleofFive。你觉得怎么砍树效果会比较好?一种方法是,你每天去砍5下,然后休息了,然后第2天继续去砍5下,又休息了。另一种方法是,你一天猛砍下,累得不行了,手都酸了,直不起腰了,然后休息两个月,回头再去砍那棵树,结果你发现树又长回来了。这棵树你永远也砍不到。所以我们要记得RuleofFive。你一定要每天都去砍5下,你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说我每天必须学一个单词,或者每天必须看5页书,或者每天必须做一个听力。

今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太忙了,没有办法看5页,我只能看两段,可以的,没问题,这个不算违反规则。没有时间的话,你做少一点,都没有关系。这是一个基本的方法,这也是学习唯一的方法。

关于词汇

学词汇,不要背字典,我再跟你们强调,千万不要背字典。背字典就是熊瞎子掰玉米,你背多少遍都会忘光的。学词汇跟你在朋友圈加好友一样,一年下来你认识好多人,对吧?朋友圈里加0个好友,这里面只有几个人会跟你说话,很多人你根本就不认识,你只是这个加了他的好朋友而已。那学词汇,也就是说,你在朋友圈加了好友之后,真正地去认识一个人,真正地去交朋友,需要去做哪些事情呢?

首先,要找一本自己比较习惯使用的一个字典。。我比较推荐用《朗文词典》。因为朗文词典上面有标准的真人朗读的音标和例句,还会告诉你美英怎么读音,英音怎么读。另外,它的解释也比较简单,用低级的词来解释高级的词。有的词典会用比较高级的词来解释一些低级的词,越查越糊涂。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5版英英汉双解朗文词典英语字典工具书外研社京东¥购买已下架

我让大家不要背单词,另一个原因是,词组其实更重要,特别是动词。动词有千变万化的词组,它后面可能跟20个不同的介词,这样的话就出来20个不同的意思,还有一些搭配。这就相当于汉语里面学成语。大家都觉得这个任务好麻烦,那么多的词我该怎么办?

你们都听说过“80/20法则”(也叫帕累托法则,ParetoPrinciple)。一个大的企业,80%的利润是由20%的核心客户产生的。同样,在英语里,1万个单词里有个单词是真正核心单词,你要把它学透。

朗文还有一个好处,它有一个朗文词、朗文词、朗文0词。你查网页,这个单词后面它还标有一个S1或者W1,或者S2、W2,S、W。这是什么意思?S是SpokenEnglish(口语)。W是WrittenEnglish(书面语)。S2就是最常用的个词,S就是最常用的个词,以此类推。因此,你要去研究词、字或者0词,把这些词变成你真正的好朋友。

所有那些你看了好像能想起来,但平时不跟你说话的叫被动词汇。天天跟你说话、经常跟你联系的叫主动词汇,那是真正的好朋友。那么主动词汇怎么学呢?

第一,要知道它怎么读。你要到朗文词典里面去听一听它的读音,然后把读音模仿得跟它一模一样。如果你自己先读一下,发现你读的跟它完全不一样,你就得回去练练你的音标了。你要做到,听到这个单词的读音就能识别出来,要看得懂它的英文解释,了解它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否则,只查到中文的意思,就只是跟人家加了好友而已,整个词汇学习还没有开始。

第二,要读它的例句。词典会给你提供两三个例句。你要觉得太简单了,可以去查其他词典。一圈查下来,你可以找到不少例句,一定要去读一读这些例句。

除此之外,这些词你要自己学会造句。你可以在例句基础之上你来做一个preference。你可以去改写一下例句,把它变成自己的话。造句之后还没有完,你还要有意识地去主动运用你今天学的词汇,比如说你要给自己创造一个条件,比如今天给别人要写个Email,或者在论坛上面要发个issue等等。刻意地去用一下词汇,然后多用几次之后,这个就变成你的主动词汇了。

这些东西你全部做完了,这个词汇才真正学到手。

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可以去定制一本自己的词汇手册。你可以个性化地把自己每天积累起来的词汇变成一个词汇手册。有的人喜欢用卡片,正面写音标,反面写英文解释和例句。

你把卡片分成三大堆。第一堆是你已经背熟的,你真正的好朋友。第二堆是你刚刚认识的还不太熟的。第三堆是你今天记下来的完全不熟的。慢慢地把第三堆变成第二堆、第1堆。当然,第一堆也要经常拿出来复习一下。长久不联系,这个人也就生疏了,对吧?跟交朋友一样的道理,质量永远比数量要来得重要。这些核心词汇,你一定要把它吃透,这些才是你最后才能够用得出来的词。

关于语法

看语法书、刷语法题,不是掌握语法的最好的途径。大量的阅读才是掌握语法的最好的方法。

语法就是我们认识一座新城市的地图。地图是什么?它只是一个二维的东西,而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当中。你要了解一座城市,你只能去这个城市里面,真正地去走去看。这个是我自己对语法的认识。

看地图也是有技巧的,切记不要夸大地图的作用。地图能帮你指一个方向。比如,怎么去把长句断出主干和分支。比如说某个街区特别复杂,你有时候走晕了,这时候地图可以帮助你,往往左走还是往右走,但是它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大部分的情况下,看不懂一篇文章,未必全是语法的问题,只是你心理上误以为语法不好,所以说看不懂。很多时候可能是词汇的问题,很可能你不熟悉这个领域,你看完了可能也看不懂。

语法永远是为内容服务,你不是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语法只是你一个拐棍,语法学完了之后,最终你是希望扔掉拐棍的,这个是最终的目的。

除此之外,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语言的目的是沟通。你讲的话哪怕有语法错误,别人也能够听懂,这就可以了,不需要非得一点错都没有。我们的小学老师或者中学老师教口语,老喜欢纠正,时态是这样的那样的。多纠正几次,你不敢说话了,你马上就闭嘴了。错了就错了,对吧?错了有什么关系?别人能听懂,这就是最牛的。要敢说敢写、不要怕出错。

关于阅读

有同学问,说是等把相关的词汇全部背完了,或者把相关语法都学好了之后,再来阅读,还是硬着头皮去读?当然是要硬着头皮去读,因为你永远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什么时候你可以准备好了,看一篇文章一个生词都没有?我们吃英语这碗饭的,你现在随便拿一篇文章来给我看,我都会找到不懂的地方,都有要查字典的地方。所以,你永远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阅读。

就刚才我讲的,你要养成一个习惯。每天坚持多读一点,多少没关系,设定一个小一点的目标。另外,读的时候,要把所有的干扰全部都关掉,不要一心多用。现在有电脑或者手机干扰,很难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我自己也很难改坏习惯,我很喜欢一心多用。我们做同传,整天跟人吹牛吹的最多就是,做同传最厉害的就是能一心多用,我可以同时干好几件事情。但是,一心多用的效率其实是非常低的。你下面开一大堆的窗口,一会儿看看,一早上过去了,也不知道在干嘛。把所有的干扰都关掉,今天就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或者读一篇文章,只做这一件事情。

读的话一定要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要硬逼自己去读不感兴趣的内容。另外,就是要读你熟悉的话题、你自己非常精通的那些话题,可以找一些平行文本。比如说,C语言你特别熟,那你就去找C语言相关的英文入门书。它讲都是你非常熟的东西,这样的话你看到operand,不知道是什么,查一查是“操作数”,你马上就懂了,对吧?你让我一个外行去看,我肯定看不懂。

难易度一定要适中,不要去读自己完全看不懂的东西。一般难度超出自己舒适区20~0%为宜。也就是一篇文章看下来,在一个单词也不查的情况下,你大概能看懂一半,还有一半模模糊糊的,大概知道在讲什么,这个程度大概是可以的。

阅读过程当中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碰到生词就查。碰到生词就查,阅读5分钟之后你就烦了。你读了三段话,查了20个单词,三个小时过去了,你还没读进去任何的内容。一定要学会碾压过去。碰到生词一定要压过去,猜一猜或者干脆就忽略它。然后,你大概知道这篇文章大概是讲什么的。另外,也不要回读。我这段三段没看懂,回去读,然后读困了。你回去读5遍,你也读不进去,就睡着了。一旦要查新词,那就好好地查,用我们刚才前面讲的查词的办法,学习重点核心词汇的办法,把这个词彻底吃透。

阅读,读的永远是它的思想。读完一篇文章,你知道他讲了什么,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而不是读某一个单词或者读某一个句子。

什么叫不会阅读呢?就是你的文章好像都看懂了,但是回过头来一想也不知道它在讲什么。这个是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今天的题目是“从事IT如何阅读英文?”,这个问题太小了。语言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都是会互相影响的。你有了读得足够多,听得有了足够多,你才会有更加自然、自如的输出。读多了之后你自然会写,听多了之后你自然会说。你的目标一定要听说读写一起来,不能只是把自己的目标定在看懂一篇文章上。把文章看懂还不容易吗?现在有的翻译软件准确率已经非常高了,你现在找个翻译软件就能做到。

大家老说,英语有5个技能,听说读写译,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英语只有4项技能,任何的语言都只有4项技能,就只有听说读写。翻译一定是听说读写的自然的一个结果,它并不是一项特殊的技能。

有人问我,别人翻得挺好,我自己一翻就翻不出人话。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你没听懂或者没读懂。第二,就是你中文不够好。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事IT如何阅读英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