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往往把DTC等同于独立站,但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DTC模式,直接面向海外消费者的“出海”,一直是跨境电商的最新转型模式。在获客难度不断上涨的困境下,过去几年跑出来的独立站品牌也只有少数几家。相反,曾与独立站直接挂钩的“DTC模式”本身就已经在发生改变。
能够观察到的趋势是,出海品牌不再“钟情”于独立站,跨境电商平台、分销、零售、众筹等多种渠道给了国货品牌更多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尤其是本土跨境平台往往是当下国货出海最可依赖的路径,因其与国内平台最相似,也被国货品牌所熟知。数据显示,近3个月智能清洁小家电“新品牌”在速卖通出货量增长%,追觅、石头、添可等品牌相继加入速卖通AEMall。
而拿下今年国内女装销量第一的中国本土快时尚品牌UR,也正在入驻速卖通。
DTC模式下的品牌危机
DTC,在过去一段时间象征着“独立站渠道”。
然而,随着Google、苹果等巨头不断推高品牌的线上运营成本,加之海外市场消费者重返线下,专注“独立站渠道”的消费品牌挑战陡增。
年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宣布将调整IDFA政策——从iOS14.5版本开始,下载新APP后,系统会自动跳出提醒,让用户选择是否同意开发者或广告商追踪自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Google浏览器正在不断缩小第三方Cookie的权限,Firefox和Safari浏览器也早已默认阻止第三方Cookie跟踪。
首当其冲遭受打击的便是整个数字广告生态。社交媒体巨头Meta曾坦言,没有个性化广告,小微企业广告客户平均每花1美元,就会减少超过60%的销售利润。
每个月有数千万个企业通过Meta等平台的定向广告触达新客户,而苹果对iOS上对IDFA的限制和对应用追踪的控制、Google等浏览器取消第三方Cookie,将使得企业无法精准投放广告。
对于高度依赖海外数字广告投放触达用户的出海品牌而言,环境不再友好。
当下,除了更贵的获客、营销成本,品牌自建渠道往往意味着需要承担包含物流在内的供应链体系搭建成本及风险。
年疫情肆虐全球至今,外贸、跨境电商卖家、出海品牌背后的制造业工厂都面临过大面积停工停产,订单交付遇阻,物流货运一度处于“无米下锅”的局面。
相较于拥有自建物流的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外贸商家及出海品牌往往需要背负“8倍涨价”的履约成本。
尽管FBX(全球-波罗的海货柜运价指数)的数据显示,全球主要航线的40英尺集装箱每日现货运价的均价已从美元的高点回落,但价格依旧处于美元上下,相当于疫情前的4倍。
全球-波罗的海货柜运价指数来源:MacroMicro
有着较高溢价空间的出海品牌能够选择空运路线,但疫情影响下,航空运力的缩减、海运市场的拥堵导致更多品牌改走航空,空运的价格也一度涨至让品牌商利润所剩无几的地步。
一切被推高的成本,不断挤压着DTC模式品牌的盈利空间。出海乃至全球的DTC品牌开始不得不面临降低服务、产品质量,或是选择缩减企业运营成本。
眼镜品牌WarbyParker此前宣布裁员,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WarbyParker联合首席执行官NeilBlumenthal和DaveGilboa提及,受全球经济的“重大波动和不确定性”影响,消费者行为发生改变。
据Diffusion公司调研显示,-年间,美国消费者购买DTC品牌的意愿从79%下滑到65%。
消费品牌新星Allbirds也拿到了相同的剧本,其股价在过去一年跌去了81%。在一切因素不明朗的情况下,Allbirds在八月初传出裁员消息。
海外二级市场的动向也传导到了国内一级市场。去年,在36氪出海不完全统计下,超过62个出海品牌完成融资,而今年强调DTC模式的出海品牌不再是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