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援引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的话报道称,在乌克兰冲突期间,俄罗斯军队成功发射了3枚“匕首”高超声速导弹。
绍伊古8月21日对俄罗斯电视一台说:“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期间,我们曾三次使用这款导弹。它三次均展现出突出性能,这些性能是世界上其他类似导弹所不具备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高度评价本国的高超声速导弹发展水平。据美联社报道,普京曾在与高级军官举行的一次会谈上说:“现在我们正处于史无前例的一个阶段,其他国家正在努力追赶我们。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高超声速武器,更别说是拥有洲际射程的高超声速武器。”
与之相比,美国的高超声速导弹研发似乎就不那么乐观了。年2月,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哈里斯表示:“美国的高超声速技术落后了”。不过,在未来几年内,美国仍要生产数千枚高超声速导弹,并实现大规模部署。
那么,美俄的高超声速导弹研发到底是什么情况?
文
苏世伟上海国防教育学院
编辑
蒲海燕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什么是“靠谱的高超声速导弹”?
年3月18日,俄罗斯国防部称,俄军首次在乌克兰使用了高超声速导弹——“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全称Kh-47M2Kinzhal)摧毁了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地区的一个储藏乌克兰导弹和航空弹药的地下仓库。
有工程界人士提出质疑,俄罗斯将此举标榜为人类首次“高超声速武器实战”,宣传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因为“匕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超声速导弹,没有在大气边缘飞行的能力。
具备两个核心能力,才称得上高超声速武器:至少以5马赫的速度飞行,在大气层中至少飞行一半的射程。
实际上,超过5马赫就是超声速、超过5倍声速的导弹就是高超声速导弹,这样理解高超声速导弹并不准确。很多弹道导弹都能达到这个速度,不但美俄削减的部分中程导弹能达到,洲际弹道导弹的末端速度都高达25马赫了。显然,达到5倍声速是高超声速导弹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高超声速导弹并不限定于速度快的导弹。
携带“匕首”高超声速导弹的米格-31战机。
就当今的反导技术而言,导弹速度达到3公里/秒就难有武器系统可以对其进行有效拦截,因此,远超5马赫的更快速度是高超声速导弹的必然追求。
高超声速导弹除了有明确的速度要求,还要具备在大气内和大气边缘灵活机动的能力。
为简化高超声速导弹的分类,从飞行方式上界定,高超声速导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滑翔弹”(HGV),即高超声速滑翔器;另外一类是“冲压导弹”(HCM),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滑翔弹”(HGV)一般用火箭作为动力送到大气层外或边缘释放,滑翔弹凭借助推力提供的惯性,让气流流过弹体产生升力乃至激波来飞行并做出滑翔机动,主动规避可能的拦截。
“冲压导弹”(HCM)与传统的巡航导弹相似,依靠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飞行速度更快,但规避能力远不如“滑翔弹”(HGV)。而且HCM具备巡航导弹的各种优势,可以降低飞行高度进入地面的雷达盲区,利用地面杂波又能干扰对空雷达,保护HCM不被发现。
俄罗斯宣称对乌克兰使用了“匕首”高超声速导弹,然而根据视频和照片可以看出,Kh-47M2Kinzhal并没有任何进气口,因此并不满足5马赫以上的速度要求,弹头也采取传统圆锥体弹头,没有弹翼,说明该类型短程战术弹道导弹并不具备大气边缘飞行的能力。没有弹翼的圆锥体弹头说是“机动再入载具”都很牵强,更别提滑翔弹的大范围机动了。
冷战时期具备“机动再入载具”能力的美国“潘兴”II中程弹道导弹,弹头在再入大气后拉起,主动雷达开机对地面进行扫描,控制弹翼进行机动寻找目标。但“潘兴”II并不能被称为高超声速导弹,Kh-47M2Kinzhal更该是盛名难副。
如此,高超声速导弹的定义就简化为:采用冲压引擎在大气内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的巡航导弹,或具备大气内和大气边缘机动飞行能力的滑翔导弹。
2
美国的高超声速武器差在哪儿?
百年来,美国一直是世界武器研发的领先者。不过,在高超声速导弹方面,美国有口难言,喜忧参半。早在年美国就开始研发高超声速武器,当时,由于受到技术限制,加之需求也不急迫,便逐渐停滞下来,转而专注其他武器的研发,因此高超声速武器的研究相对缓慢。
年代美苏都拥有核武器之后,两国开始研究反导系统。当时苏联的R-12中程弹道导弹(SS-4“凉鞋”)最大飞行速度达4公里/1秒,而美国的A系统V-拦截弹最大飞行速度只有1.5公里/秒。
好在弹道导弹沿抛物线弹道飞行,当时的远程预警雷达在公里外就可以发现和预测导弹的飞行路线,A系统依靠3部制导雷达,用三角定位法测算出弹道轨迹,之后发射拦截弹到预定拦截点就可以了。
同样,苏联部署了A-35/A-35M反导系统,不过苏联的拦截导弹使用的是核弹头,现在听起来夸张,却是事实。
年代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推出,先后开展一系列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制。美国空军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简称DARPA)确定的目标是:建造从美国本土发射、打击全球、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武器系统FALCON。
但是,美国国会担心,美苏刚刚签署了中导的限制条约,高超声速武器系统使近程战术导弹射程达到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这种无法和洲际核导弹区分的武器会使对方误解。为了与洲际核导弹区分开来,美军在研制HTV-1和HTV-2高超声速飞行器时,放弃了导弹外形,而采用了对滑翔性能和升阻比要求很高的乘波体外形(也叫乘波构型,是一种适宜高超声速飞行的外形)。
但是,乘波体外形的飞行器长时间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热障(飞行速度超过一定界限时,因高速气流引起机体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而遇到的障碍)就不可避免。承包商C-CAT公司生产的防热材料使用6到7层复合材料,每一层之间又存在空隙。即使这样,HTV-2高速飞行时还是导致机体膨胀瓦解,HTV-2两次试飞失败,美国国防部不得不取消了HTV-3发展计划。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障技术难度太大,而且一直无解,导致项目彻底失败。
本世纪初,美军提出“一小时打遍全球”的建设目标。美国在DARPA主导下提出“猎隼”计划,核心是开发类似弹道导弹的投送系统和再入飞行器,来实现“一小时打遍全球”的愿景。年2月,美国海军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