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枪击案,32死29
TUhjnbcbe - 2024/9/11 18:54:00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546.html

颗子弹,32人丧生,29人受伤。年4月16日,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学院枪击事件震惊世界,该校63岁女教师尼基.乔瓦尼刚从西海岸返回学校,听闻凶手是一名亚裔学生竟脱口而出:“这一定是赵承熙干的。”

果不其然警方经调查确定疑凶,就是佛吉尼亚理工学院英语文学系3年级,拥有美国永久居住权的韩裔学生赵承熙。消息一经公布,赵承熙的同学、室友以及老师震惊之余,也感觉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那么赵承熙在同学、老师眼中到底是怎样的人?他又为何做出如此骇人听闻之举呢?

还原案件全过程

年4月16日早晨5点钟,佛吉尼亚理工学院哈珀楼室,赵承熙早早醒来鼓捣电脑吵醒了室友。赵承熙每日习惯早睡早起,室友对此也未感觉有何不妥。随后赵承熙吃了一片药就走出了寝室。

7点15分,赵承熙来到与哈珀楼相隔一栋的安布勒.约翰斯通宿舍楼,进入女生艾米莉的寝室,将其直接射杀。枪声引来了隔壁宿舍的男生莱恩,赵承熙顺手将倒霉的莱恩也解决了。随后赵承熙离开约翰斯通宿舍楼返回寝室继续鼓捣电脑。

7:20分,佛吉尼亚理工学院社区警署接到报警说有女生从床上摔下来了,可警员赶到现场才知是枪杀案。此时学校只顾协助警方将两名受害者送医抢救,却忘了发布通告,以致其他学生毫无防备正常去上课,终酿成更严重后果。

同时警方也出现了判断失误。因为当日是周一,艾米莉每个周一基本都是被其男友卡尔送到学校。于是警方调查发现卡尔是狂热枪械爱好者后,直接锁定卡尔是枪击案重要嫌疑人,并下发了通缉令。

而真正的凶手赵承熙此时正在寝室内,慢悠悠地删除了电脑中所有文件,并注销账号后,拿着装有自己持枪照片、视频硬盘以及1份字信件的包裹,前往邮局寄给美国NBC电视台。

9:15分,赵承熙回到学校进入了工程科学与力学教学楼,当时楼内学生正在上第二节课。赵承熙用铁链锁住了一楼的三个门口,并在门上贴了一张警告如果开门会爆炸的纸条。

9:24分,警方抓到了艾米莉的男友卡尔。9:48分,警方检测卡尔身上没有火药残留物,感觉可能判断出现偏差。确实如此,因为9:40分,佛吉尼亚理工学院工程科学与力学教学楼中,已响起了枪声。

赵承熙最先来到正在上高级水文学课的室,14人中11人中弹遇难,2人受伤,只有1人装死躲过一劫。随后赵承熙又来到与对门的室,正在上初级德语课的10人中,4人遇难,6人受伤。

隔壁室正在上课的教授,听到室的枪声反应迅速,让学生用桌椅将门口堵的严严实实,赵承熙朝着屋门连开数枪未果后,直接奔向了室。

正在上法语课的诺瓦克教授面对突发状况一脸懵,反倒是一个学生提醒堵门,但他们行动太晚了,门还未堵严实就被赵承熙直接撞开冲了进来。曾在美国空军预备军官训练团服过役的学生马修,勇敢地冲上去试图制服赵承熙,却身中7枪而亡。

紧接着正在拨打报警的学生科林被击中腿部,另一个女生拿起电话继续恳求警方快来,也被赵承熙击中后装死躲过一劫。还有一个机灵的学生直接倒地装死侥幸活了下来。室内其余人共有12人遇难,6人受伤。

教学楼内接连不断响起枪声,最后一个教室的学生也试图用桌椅堵门,但堵的并不严实。赵承熙试图撞门,76岁的犹太老教授利布雷斯库见势不妙,居然用身体拼命抵住屋门,并让学生们赶紧从窗户上跳下去。毕竟这只是2楼,下面还有灌木丛,生还几率很大。

赵承熙撞不开门恼羞成怒直接向门射击。曾在纳粹集中营侥幸逃生的利布雷斯库终未能逃过此劫,被穿门而入的子弹击中,可其却凭一己之力救了十几名学生。室最终只有教授与1名没来得及跳窗的同学遇难,其余学生全部获救。

随后赵承熙又在4个教室中到处游走,看到还在动弹的人就上去补枪,一位上楼查看情况的倒霉学生又撞到了赵承熙枪口上。

9:50分,警方通过一个没有上锁的机械维修间进入工程楼。赵承熙看到警方已摸上了2楼,遂躲进室举起格洛克19手枪,朝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工程楼内的枪击持续了11分钟,赵承熙击发枚子弹,击杀30人,再加上艾米莉与莱恩,共有32人遇难。如此惨重的伤亡,佛吉尼亚理工学院枪击案堪称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

案发后,许多人将目光都聚焦或归咎于美国枪支泛滥,但更值得人们探求的应是赵承熙真实的作案动机,因为有时心理异常的危害也许会更甚于枪支危害。

盲目移民经历造成赵承熙性格缺陷

案发两天后,美国NBC电视台公布了赵承熙寄来的包裹,其中包括43张照片、一段视频录像以及一封虽只有字却长达23页的信件。

赵承熙留下的43张照片是从视频中截取下来的,有11张各种姿势手持武器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赵承熙双手高举铁榔头欲杀人的姿势,像极了年荣获法国戛纳电影大奖的韩国电影《老男孩》中的一幕。

而赵承熙在视频中说话含糊不清没有条理,前后有些不连贯但充满了怨气,大致梳理后意思是:“你们有楼房、汽车、黄金,你们已经要什么有什么,但你们还不满足。你们本来有机会可以避免这一切,可你们决定让我留学,你们将我逼到一个角落,只给我留下这一个选择。我本可以逃避离开,可我没有这么做。时间到了,今天就做。”

赵承熙遗言中透着对美国富人以及享乐主义的仇恨。可经警方调查发现赵承熙家开着一家洗衣店,还买了一栋连体别墅,也算是有车有房有事业一族。

那么赵承熙为何有如此严重仇富心理呢?而且赵承熙伤害的都是无辜师生,其作案动机令人琢磨不透,好像无法从眼前的表面现象中寻找到原因。

于是有人质疑赵承熙是否精神上有问题。其实早在事发前两个月,赵承熙就先后两次购买枪支练习射击,并租了一辆车在车内为自己录视频,怎么看都像是有预谋作案,不像精神疾病患者临时起意情绪化犯罪。

中国人民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特别暴力的人往往是内心懦弱之人,他们往往通过极端方式做事以疏解内心的恐惧。”赵承熙也许就是如此,而我们欲探索其内心世界,还得从其人生经历说起。

年,赵承熙出生于韩国首尔。赵父原在沙特打工,回国后在家人安排下与小10岁的赵母结婚,很快就有了1女1儿。当时赵家生活很艰难,一家4口租住在首尔道峰区仓洞的一间半地下房里,在周围人眼中也属低人一等的底层民众。

赵承熙自幼性格内向,不像姐姐那么活泼,尤其是3岁时因病接受过医生侵入式探查身体,自此特别讨厌别人碰自己的身体。

后来赵父眼见在韩国实在有些活不下去了,就在年决定去美国,找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重新开始。那一年赵承熙刚刚8岁。

赵家来到美国后搬入佛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森特维尔地区定居,那里是当时新兴的韩国人在美聚居区。赵承熙父母刚开始在洗衣店打工,每日为生存忙碌奔波,根本无暇照顾赵承熙姐弟。

按照赵家的经济条件,初到美国不可能住在富人区,只能在穷人区栖身。众所周知美国富人区与穷人区治安情况有着云泥之别,我们可以想象幼小的赵承熙初到美国将面对怎样的局面。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原则就是熟悉产生安全感。赵承熙在韩国本已形成了一种熟悉的人际关系,可一夜之间来到美国陌生环境,不仅周围的居住环境、语言变了,甚至身边人种都变了,尤其是穷人区时常有高大的黑人闲逛,这无形中就会使缺乏父母陪伴、且适应能力又差的赵承熙,丧失原有的安全感,而对新环境产生一种深深的恐惧。

也许赵承熙向父母提出过想回韩国的要求,但其父母认为美国可以给他们带来房子、汽车等美好富有的未来,而拒绝了赵承熙的愿望。赵承熙无法拗过强大的父母,只有继续留在美国,可其对美国的那种恐惧与厌恶已在其幼小心灵扎根并持续发酵。

由此赵承熙进入当地小学后,就显示出与其他孩子特别不同的安静,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开口说话。以致赵母与亲戚通信时怀疑儿子患上孤独症,可其也不知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寄希望于每周的社区聚会。

随着年龄增长,赵承熙越来越沉默,不仅脸上看不到笑容,甚至连眼睛都不正视别人。有时老师在课堂上逼迫赵承熙说话,他浓重的口音常常会引起同学哄堂大笑与嘲讽。赵承熙只有变得更沉默。

据说有一次赵承熙接受心理咨询时,画了一间没有门窗的房子。老师问他是不是很孤独?赵承熙竟号啕大哭。门、窗可以看做一个人与外界交流的嘴与眼睛,没有门窗就意味着赵承熙因恐惧外界事物,而将自己的心灵完全封闭以寻求安全感。

年,赵承熙考入佛吉尼亚理工学院,可其内心精神世界并没多大改观,反而更趋向于一种严重扭曲状态,甚至到了一种令人恐怖的地步。

赵承熙也曾有自己的梦想。他先入读信息工程系,后因梦想成为一位作家,而转入英语文学系就读,可这仍未能使其与外界和解。

赵承熙在寝室只顾自己玩电脑从不与室友交往,即便在教室也是头戴帽子、墨镜坐在最后一排谁都不理,甚至课堂签名都以?代替。如果赵承熙只是不善与人交往,性格孤僻也就罢了,可其后续一系列举动,却让许多同学不敢与其一起上课,而被老师逐出课堂。

赵承熙曾因偷拍女生的大腿与膝盖,致使女生们拒绝与其一同上课。后来赵承熙在英文创作课上交的诗歌与剧本,也让老师乔瓦尼皱眉。这些作品没有节奏,没有向上的力量,更像一篇战斗檄文。

尤其是一篇名为《理查德.麦克比夫》的剧本,描写了一个继子因怀疑亲生父亲被继父所杀,试图谋杀继父的内容。整篇剧本透着一种扭曲的思维模式,学生们为此曾认真讨论过赵承熙是否会成为校园枪手。于是老师乔瓦尼拿着剧本去找英语系主任卢辛达.罗伊,要求将赵承熙调走,或是解散自己的班级。

罗伊看到剧本感觉赵承熙虽未明确写出枪击内容,可已显示出严重的心理问题,遂一边向校方与警方反应情况,一边决定由自己一对一辅导赵承熙。但是罗伊面对赵承熙也有些胆怯,就与助教约定暗号,如果上课时提起某位已去世的著名诗人,那么助教就赶紧报警。

其实危机早已浮出水面,但因警方与校方认为这只是剧本杜撰的故事,赵承熙没有表现出实质伤害行为,就无法进行有效干预。由此警方与校方就失去了挽救赵承熙的良机。

与此同时,只有23岁赵承熙已经在孤僻扭曲世界中越走越远,不仅将年制造校园枪击案的哈里斯与克莱伯德视为偶像,而且还一步步将计划付诸实施踏上不归路。

许多人的心理问题都有一个时间性,都有一个早已存在的过程,并非单纯由眼前问题引起。赵承熙23岁做出如此骇人听闻之举,应是其8岁时被动移民造成的心理创伤引起。

在孩子最需要情感抚养的时候,如果缺少稳定的依恋对象和安全感,这会让天生敏感的孩子产生孤独、恐惧、无助和不安的心理创伤,而这种记忆会使他们形成对人的拒绝、冷漠、敌视和愤怒的性格缺陷。

当他们成年后在生理上或生活中出现对他人的需求时,他们心理上难以接近他人的痛苦就会爆发,于是他们就利用成年后成熟的力量,来释放其幼年因弱小而积累的恐惧痛苦。

所以犯罪对赵承熙们来说是一种释放的过程,而且他们还会在犯罪前后凭借各种方式说出自己的作案理由。

我们再回思赵承熙的举动,也许就能理解了。其实赵承熙也渴望能有个女朋友,他曾幻想自己有个在太空生活的超模女友,现实中也曾追求艾米莉而未得,所以他伤害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艾米莉。至于赵承熙遗言中诸如“你们逼我留学,将我逼到角落…”之类言语,无疑就是其幼时被移民遭遇心理创伤的宣泄而已。

结语

此案早已尘埃落定,但其引发的启示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赵承熙父母为改变命运移民美国,通过努力,也确实得到了他们想拥有的洗衣店、别墅以及车子,而且女儿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也进入美国某国家机构供职,似乎移民成为赵承熙父母最正确的选择。

可赵承熙父母却致命地忽视了儿子的感受与心理需求,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也成为他们移民决定的最大败笔。有时父母认为送给孩子最好的,但不一定是孩子真正喜欢与需要的。

还有赵承熙的大学老师乔瓦尼与罗伊,已发现其有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可学校却因要在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与保护学生隐私之间精心保持平衡,遂以赵承熙未出现实际危害而不了了之,终酿成震惊美国的校园枪击事件。这就对学校如何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枪击案,32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