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口普查数据出来以后,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应该是老龄化数据,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万人,看到这个数据之后,很多人都表示担心老龄化问题,因为老龄化意味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将要放缓,同时也可能面临着解决养老问题的压力将不断加大。
既然老龄化可能带来如此不好的预期,那么,有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关于这个,咱们可以看一看国外的历史,毕竟老龄化的问题并不是从我们国家才开始的,在很早之前,其他国家就已经面临了这样的压力。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什么状况下才属于进入老龄化。
老龄化标准
现在在国际上针对什么状况才称得上老龄化,有一个标准——老龄化的社会是指65岁人口占到了7%以上。
很早之前,联合国的这个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占据10%的比率,这一标准的提高,可以从如今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老年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去理解。
按照联合国的这一标准,咱们今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是: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比6.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
单从这一点上看,其实咱们已经步入了一个老龄化社会,用众多经济学家的理论就是:已经出现了未老先衰。
前面讲到解决老龄化问题,在很早之前,其他国家就已经开始在处理了,那么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多年来,结果又如何呢?
美国模式解决老龄化
其实,纵观历史,美国应该是众多国家当中老龄化问题不算严重的国家,为什么这样讲?一部分原因归功于美国的股票市场。
早在19世纪末开始,美国就不断通过政府的影响力让那些财团大家族从股票市场慢慢退出,与此同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也在不断加大对大众持股的比例。希望通过股票市场的财富重新分配,让绝大多数人富裕起来。
这一点咱们可以从几组数据当中了解一下:
第一组数据是从年到年
第二组数据:从年到年
第三组数据:从年到年
咱们可以从历史的真实数据来看,美国这50年的股票回报率几乎达到了8%。
这是什么概念?这就相当于当一个大学生从毕业那一天开始,只要他投入股市1万块,到他50岁退休以后,他可以拿回来的资金就变成了47万。
在美国,47万美元养老,基本上是没有问题,有了这个钱,这个老人在美国就不存在被供养问题了,因为他只要靠自己创造的财富就可以实现养老。
咱们列举的只是20年前的数据,近20年的涨幅,咱们也不用去捡了,美国股市屡创新高,都是大家看得到的。
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投入一万美金,在50岁退休的时候就可以实现47万的退休收入,也是有前提,因为美国政府必须要维持美国股市长期增长,如果不能实现长期增长,想要实现个人创造财富解决养老问题就根本不可能。
所以,美国政府的目标很明确,只要做到让大众持股公司的股民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美国的老龄化问题就不是问题。
所以,这么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都在做一个事儿,就是逼迫每一个职业经理人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公司做好。美国民众投资也很简单,把钱直接交给这些基金公司,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可以了。
在解决老龄化问题上,除了有美国模式以外,还有一个模式叫北欧模式
北欧模式解决老龄化
关于北欧模式,与美国模式截然不同的一点就是,北欧模式是以高税负来供养老人。
其实,北欧国家也是非常缺乏年轻人的,面对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上,北欧选择的方式就是,以政府课重税来供养这批老人,也就是靠后面的人交税来养。
以重税养老人的模式短期来说,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长期来看,就会大大打击北欧的生产力,一旦生产力下降,这就意味着老龄化问题的影响反而会加大。
所以,从可持续性来讲,北欧的这种后一代人供养前一代人的高税收系统,很难长期下去。
而相比之下,美国是靠股票市场的收益来实现解决前面一代人的养老问题,而不是靠着后一代人缴纳更高的税收,所以美国的税率肯定比北欧国家更低。
而税率低最大的好处是什么?税率低就意味着生产力或者开创能力更强,大家工作的欲望也会更高。
从这一点看,美国是通过一个制度,让美国老年人解决老有所依的问题。
其实,咱们在这里讲述他国一个系统的好坏,并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如果能从相对比较成功的案例能当中,吸取一些对我们有用的精髓,这也可以让咱们在解决某些类似问题上少走很多弯路。
毕竟中美差异很大,就拿股票市场来说吧,多年来,美国的股票市场是屡创新高,即便是出现什么风险,咱们用的最多的名词也是高位跳水。而咱们是截然不同的,咱们是低位横盘,真的遇到什么风险,也只能说是在负一楼蹦跶。
但是,关于美国用一个制度解决老龄化供养问题上,有2点是值得咱们思考的。
第一、如何实现一个长期的稳定回报
第二、如何提高年轻人的生产力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想必老龄化问题应该迎刃而解!
:
万子婳:学者
感谢您的阅读,如能转发,甚幸!
图片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必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