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借助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成为世界结算货币,并通过军备力量建立起美元霸权,进而使用美元潮汐掠夺全球财富的时候,美国还启用了一个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掠夺加速器,这个加速器与我们未来要聊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个加速器,就叫做全球产业链布局。
这一期,我们就来为大家讲解这个全球产业链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又和我们遭受输入型通货膨胀有着怎样的关联?
全球产业链要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就是一个产品的生产,在以前是在一个国家内完成的,而现在把这个生产的合作放到全球范围来进行,这就形成了全球产业链。
举个例子,比如一辆汽车,以前可能从设计到生产配件再到组装,全都在美国完成,而到了全球产业链中,这个汽车的设计可能在美国,它的发动机生产可能在日本,车身和配件的生产可能在中国,最后组装可能在东南亚,最终这个产品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在全球各地销售。
这就是全球产业链。
但,美国主导下的全球产业链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三元体系。美国将整个产业链分成了三个部分,或者说三种国家,即: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
这三种国家顾名思义,消费国就是消费产品的国家,当前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国就是美国自己了,生产国自然就是进行生产的工厂型国家,比如中国这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工业大国,又比如德国、日本这些工业强国,而资源国,例如俄罗斯、中东石油国家、拉美和加拿大等自然资源国家,就是为世界提供原材料和资源的国家。
在这个三元体系中,消费国的地位自然是最高的,毕竟有钱就是爷嘛,而且全世界都不得不接受美国印出来的钱,要是钱不够了,开动印刷机印就好咯,反正最终买单的是全世界。
而且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国,在主导着整个全球产业链的时候,还牢牢把控着这个产业链的最顶层,也就是各类高科技、专利和知识产权。
这就使得美国能赚走这个全球产业链最大的利润,剩下的一些汤水会分给对美国毫无威胁的资源国和作为同盟的高端工业国家,以维持这些国家在接受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推行的新自由主义之后高额的社会和福利成本,最后只留下一些渣滓,给到发展中的各个生产国。
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给大家感受一下我们真实的处境。
苹果手机大家都知道吧,它的产业链利润分配其实就是当今世界产业链利润分配的缩影。
每一部苹果手机,排除掉接近30%的成本和未确认利润之后,剩下的部分,苹果公司占据了其中58.5%的利润,韩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元器件公司占有大约10%的利润,中国企业能得到多少利润呢?
答案是2%。卖一万块钱的苹果,我们中国只能赚到块钱。
在苹果的这个产业链中,除了苹果公司,剩下赚得最多的是三星公司,大概可以获得4.7%的利润。而三星是个什么公司大家知道么?
它的外资控股比例高达56%,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三星是一家名义上由韩国人控制,但它赚的钱会有超过一半要流向华尔街的所谓的国际企业。
苹果其实也并没有比三星好太多,苹果公司本身的股权结构,同样也是由华尔街把持,它作为一家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赚到的钱也同样是大部分流向了华尔街。
这就是过往几十年,乃至于现在,这个由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的缩影:全世界都在为美国打工,而全美国,都在为华尔街打工。
全球分工所产生的利润,最大的一部分一定是流向美国,而流向美国的这些钱,绝大部分,又会流向华尔街,流进那些贪得无厌的资本的血管里,继续滋养它们的贪婪。
其实从年至今,全球产业链中的生产国已经经历了三次迭代。
第一代生产国是我们熟知的两个工业强国,分别是德国和日本。在马歇尔计划等多个因素的作用下,美国对西欧和日本分别进行了大量的工业投入,那可都是百亿美元以上的投入,这使得日本和德国在年后很快就完成了自身的工业化,经过长期发展之后,在70-80年代,两国都分别进入了各自最繁荣的时期。
但当这些生产国打算摆脱这个美国给定的身份,想要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经济体时,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直接将日本和德国这两个美国所谓的盟友国家安排得明明白白,由此两国都陷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
紧接着,接受了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以亚洲四小龙为首的东南亚各国和地区,成为了第二代生产国。不过对于这些纯粹的韭菜,西方各国是完全没有任何情面可言了。
于是在将东南亚各国养肥之后,一场97亚洲金融危机将他们收割得连根子都不剩下多少,东南亚各国变成了现如今最纯粹的低端制造和原材料国家。
也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我们国家开始意识到了世界的局势,即将从地缘斗争进入币缘斗争的阶段,也顺势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从此时起,人民币突围战开始打响了。
而这一打,就是二十多年。
而全球产业链中的第三代生产国,相信屏幕前的诸位都很清楚了,那就是中国。
虽然生产国讲白了就是个苦力,但不管怎么说,也是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就算这个价值大部分要被华尔街夺走,多多少少也还是能有些积蓄的。德国和日本、东南亚各国,其实也包括我们中国,都曾因为给美国做苦力而积攒了不少财富,都曾经出现过一段经济腾飞,高速发展的日子。
但前两代生产国,都在几次经济危机和美国制造的各种局里面被收割殆尽,要么因为自身和美国关系好而得到了关系户的特殊照顾,晋升为发达国家,要么因为自身劳动价值已经被榨干,而遭到美国摒弃。
现如今只有中国还在独自支撑全球制造的重担。
从1年加入WTO开始,中国就飞快成长为世界工厂。
而且由于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没有主权的负外部性,对美国的各种手段有着极强的抵御能力,所以美国对中国比较难进行彻底的收割,就只能弄一些输入型通胀啊、美中贸易战啊之类的事情来打击我们。
最典型的就是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都开始了通过量化宽松,大量举债来刺激经济的泡沫发展模式。讲白了就是他们开始疯狂印钱,然后把这些钱全都放到市场里面,可我们都知道,市面上的钱太多了,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但它们发现自己疯狂印钱刺激经济之后,预想中的高通胀居然没有发生,于是一些现代货币理论的簇拥者就开始鼓吹这种举债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可持续的,意思就是鼓吹大家都印钱然后发钱,反正怎么印钱都不会有通货膨胀,那就不要慌。各个西方国家的政府也甘之如饴,开始疯狂印钱。
这帮家伙,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世界之所以没有发生恶性通胀,完全就是因为在过去那么多年里,我们中国人咬着牙承担着世界工厂这么一个角色,通过自身廉价的劳动力和强大的生产能力,源源不断地为全世界输出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各国疯狂印钱,但是他们的物价居然没有变高的现象。以美国为例,比如美国疯狂印钱的时候,按照正常的经济规律,比如十块钱的一件衣服,应该会因为通胀而变成20块钱,但当这件衣服是从中国进口的时候,由于中国这边的价格并没有变化,于是这件衣服就保持住了10块钱的价格,这就造成了美国印了非常多的钱,且这些钱都流入市场了,但美国的物价居然没有变化,并没有发生通胀这么一个神奇的现象。
这些物美价廉的商品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的人民能够通过低廉的价格买到足够的商品,让全世界的其它国家都能通过这些商品维持物价的稳定,从而让全世界规避了恶性通胀。
但我们自己却承受着全世界,特别是美国疯狂印钱而引发的大宗商品、原材料和粮食的大幅度涨价,甚至还要忍受那些资源国家对进行我们的刻意刁难,从而导致中国这个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和粮食的国家不得不承受输入型通货膨胀。
这,就是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与我们目前所遭受的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关系。
当然,这方面的内容太多了,这期先不展开。我们会在往后几期文章里面给大家做非常详细的讲解,大家可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