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贬值越来越频繁,向世界范围内输出通货膨胀,通过铸币税剥夺其他国家的财富。换句话说,美国在经济实力相对于欧洲、日本新兴国家下降、无法单独维持霸权成本的情况下,便开始利用美元霸权带来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向其他国家分摊成本,另外一方面在全球汲取资源来维护美国的霸权优势。
事实上,随着美元贬值速度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美国的通货膨胀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在车和年迅速提高。年10个工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3%。年中期该数字只有2.5%。从年到年的八年间,消费价格在美国和加拿大增长了62%,英国%,法国85%,意大种92%,日本%,德国47%。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以美元为主导的浮动汇率时代。美国霸权的剥削越来越严重。
在这种情势下,国际上必然会逐步形成脱离美元体系、反抗美元的冲动和倾向。例如,随着由美国输出的世界性通货膨胀开始出现。欧洲和日本面信两难国境,一方面美元正时它的贸易造成了伤害,对就业和投资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一方面,如果他们选择坚持盯住美元政策的话,本国货币也会贬值,就有可能将通货膨胀进口到本国,也会破坏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增长。
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实现货币和贸易联合,以稳定彼此的货币,同时实施统一资本管制和关税以应对美元贬值。正是对美国政策的厌恶,进一步促使欧洲人意识到必须团结起来,开始致力于建立统一的货币和贸易区,最终形成统一货币、统一关税、统一市场的欧盟。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逐步推进脱离美元体系。反抗美元剥削的进程,必然会逐步侵使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形成并延续下来的优势地位,进而彻底结束美元的霸权地位。
然而事实是美元霸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将近四十年过去了,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变得更如桀骜不驯,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以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为例,尽管美元在持续贬值,在全部已分配的储备中,美元占据的比例也曾因此从70年代开始急剧下降,从年的84.5%下降到年的66%,但自此之后除个别年份外,该比例一直在65%上下波动,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下降。比例最低年份(年)为59.02%,最高为71.51%。
此外,根据贸易理论,货币贬值将有助于本国商品输出,扭转贸易赤字。年后的美国贸易并末随着美元贬值而出现根本性的好转,而是相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贸易状况出现剧烈波动。美国经常项目除了在一、一和年间出现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且不断扩大,年达到创纪录的.47万亿美元。然而与此同时,美国资本流入却不断扩大,基本与美国的贸易赤字形成反比。也就是说外国将对美贸易中积攒的顺差基本变成了资本流入美国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兑换成政府债券、公司债券,以及各种金融债券,变成该国的外汇储备。
日本、英国以及一大批对美存在贸易顺差的新型工业国家都在不断增持美元储备。理论上任何国家都无法通过持续借债度日。同时,提高利率也会导致本币升值,刺激进口,使得经常项目赤字恶化。弥补赤字的手段是吸引大量短期资本流入,不过一旦短期资本注入较少,就会被迫发行更多的倾向支持贸易赤字,引发通货膨胀。然而事实却是,理论上无法通过不断借债来度日的美国却不断债台高筑。美国债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从80年代的30%飞涨到现在的70%。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却再也没有出现类似60年代末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信用危机。以外国直接投资为例,美国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大资本吸引国地位,只有个别年份被其他国家超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二三十年中,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实际上上升了。切断美元与黄金之间的联系使美元成为一种不再用黄金来衡量的货币,不再是可以与黄金自由兑换的“美金”。美国不必顾虑美元发行量和黄金储备之间的平衡,摆脱了对印钞机的束缚。
这种脱钩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和剥削能力,因为它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通过货币贬值来剥削全世界,获得财富。而其他国家只能依靠出口原材料、资源、能源或者各种辛苦制造的商品来换取有限的“硬通货”。与黄金的脱钩使美元成为其他货币的唯一定价标准,在全球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美元的这一霸权地位与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全球最活跃的金融市场、全球一致认可的金融评级机构、全球居垄断地位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美国自身可控制的国际规则制定和协调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等因素息息相关。
但这些机构、组织到底在维持美元的霸权地位当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事实上,如果我们将美元的霸权地位解释为这些机构和组织存在的基础似乎更为合理。因为,上层建筑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经济基础。美元的霸权地位需要一系列制度性措施提供服务,于是一系列维护美元霸权地位的机构和组织也就应运雨生。毫无疑问,这些机构和组织在维持美元霸权地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应因此视做霸权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原有的机构和组织等制度性安排也必然变化。如果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是主角的话,那么年以后英镑、日元、马克等货币也同样获得了饰演主角的实力和机会,特别是日元,在80年代初期可谓独领风骚,某种程度上有取代美元的趋势。欧洲、日本,乃至一系列新型工业国家的崛起也必然会带来制度上的改变和需求,所以理论上黄金美元崩溃后,这些新兴经济强国同样具有建立货币霸权的可能。
然而这些发达国家的货币仅仅是对美元造成了冲击,并未能取代美元的主角地位,即使曾被誉为对美元造成最大冲击的欧元成立也没能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出现的新型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没有降低美国的国际金融霸主地位,反而让它合法地放弃了本位币所应尽的国际义务。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40年中,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实际上从未真正被削弱过,美元依然牢牢占据世界霸权地位。这与美国不断激增的财政和贸易赤字形成了鲜明对比。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