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国经济改革数十年以来,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但成为了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最具体的体现就是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出现了大幅的上升。但如今,我国14亿人的消费能力方面却比老美的3.3亿人远远不如。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国的消费零售额超过了7.4万亿美元,但是我国在这方面只有6.83万亿美元,表面上这两个数据相差并不大,但实际上一个国家只有3.3亿人,而另外一个国家却有14亿人,所以说数据对比之下,产生的差距感非常明显。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这样的局面呢?首先就是中美两国的国情有很大的区别,不管是在人文环境还是历史环境都有较大的差异。
我们就拿成家立业这件事来说,中国老百姓在结婚的时候非常隆重,一般来说男方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不只需要买房买车,还要支付在结婚过程中的各项开支等等。
但是老美国家里面,老百姓对此事的态度却迥然不同,他们结婚的时候并不需要承担如此巨大的花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拥有更多的经济条件来满足消费的需求。另外,中美两国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医疗保障方面,美方的医保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病种。假如人们缴纳了医保,甚至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
而相比之下,我国在医保方面就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我国医保所覆盖的病种并不全面,直到如今,仍有不少罕见病或者慢性疾病,不在医保的保障范围之内,另外我国医保的报销比例也不及美方,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老百姓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就要承担更多的费用。
第2个方面就是,中美两国老百姓在消费观念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人喜欢存钱是世界闻名的,自从上世纪的70年代开始,我国的老百姓储蓄率就居于世界前列,虽然这十多年来老百姓的消费观念有所改变,但是我国的储蓄率位于世界前列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去年,我国的储蓄存款总额就超过了万亿。这相当于全国的14亿人,平均每人的存款就达到了7万。而美方老百姓的消费观念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相信很多人对于该国老百姓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了解。
据有关数据显示,他们人均拥有的信用卡就达到三张。因为他们的征信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完善。而且该国老百姓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都会得到各种的优惠以及福利,这些原因推动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另外据了解,年该国老百姓的储蓄率只有5.3%。换句话来说,他们每一年的收入,只有5.3%的钱被存了起来。这些数据都说明了该国老百姓的储蓄意识非常淡薄,他们不热衷于储蓄,那么,他们挣到的钱自然就会用于消费。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房价抑制了我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对于他们来说买房是刚需,而且中国老百姓对于房子有一种执念,他们认为有房才有家。另外中国的房子和许多刚需挂钩,例如教育医疗以及工作机会等等。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生活得比较好,那么就要买房。
但是中国的老百姓普遍买不起房,那是因为房价太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通过银行按揭来购房。
他们付了高昂的首付之后,接下来的二三十年,他们全家都要背上沉重的房贷压力,每个月还银行的钱占据收入的1/3,甚至更多。这样一来老百姓用于消费购物的钱自然大大减少。而美方老百姓在买房这件事情上却不太热衷,该国有超过一半的家庭,靠着租房来过日子,所以他们并不需要还房贷。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手头就有了更多的钱来用于消费。
结语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两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了两国老百姓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去年该国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8万美元,相当于二十多万人民币左右。但是,去年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4万元人民币。虽然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两国老百姓的收入差距。在收入水平无法相比的情况下,消费能力自然产生了较大差距,总体上说我国的经济水平正在不断上升,与第一经济体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两个老百姓消费能力的确存在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