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一个人口仅万的东欧小国,在世界地图上都很难被找到,却频频与大国叫板。在和中国翻脸前,立陶宛就不止一次向俄罗斯挑衅,在公开场合散布仇俄情绪,抹杀苏联红军的二战功绩,并允许美国驻军,是美国在北约中的铁杆盟友。
小小的立陶宛,为何敢频繁与大国叫板呢?这要从它的历史说起。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国土面积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苏德战争末期,波罗的海三国成立苏维埃政权,正式成为苏联的加盟国。年3月,立陶宛在东欧剧变中率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年被吸收为北约成员国。
从立陶宛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没有独立权的国家,建国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苏俄的附庸存在。在被苏俄统治时期,立陶宛遭受了巨大损失,导致其仇俄情绪比其他东欧国家更强烈。独立后,立陶宛与俄罗斯划清界限,积极向美国和北约靠拢,把反俄作为亲美的投名状。这成为立陶宛能在独立后迅速完成社会转型和步入发达国家门槛的秘诀。
而立陶宛对抗俄罗斯的底气,不仅仅来源于美国的支持,更重要是自身实力。立陶宛虽小,在激光通讯领域却非常先进,激光科技和激光产业相当发达。早在年,维尔纽斯大学就成功研制出本国第一台激光发射器,仅比美国晚6年。此后,立陶宛在激光领域一路领先,在可调波长皮秒/飞秒光学参量放大器、超快速光谱技术、光学参量啁啾放大技术等领域长期处于领先水平。
到上世纪80年代,立陶宛激光在国际市场上已经颇有规模,产品包括激光发生器、电子光学元件、切割、涂层等激光加工设备及工作站等,许多顶级科研机构都是立陶宛激光产品的重要用户,包括美国航天局、欧盟空间局、以色列核研究中心,以及全球90%以上的百强大学都在使用立陶宛的激光产品,大名鼎鼎的荷兰ASML光刻机的核心部件也离不开它。
数据统计显示,立陶宛激光产业规模高达1.5亿欧元,其中30%以上的产值是日本贡献的,仅此一项就为立陶宛创造了大量利润。正是凭借发达的激光产业,立陶宛才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成为苏联前加盟国中发展最好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