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已经进入了年。在年年底,据21世纪经济报道,清华大学第40届“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清华大学ACCEPT研究院研究员冯煦明指出,中国存在着“人口世代断崖”的问题。
数据显示,在各个人口世代中,“60后”出生人口最多,总数达到2.45亿人;其次是“80后”,总数为2.22亿人。而“90后”人口总数相比“80后”减少了万人,“00后”人口总数相比“90后”又减少了万人。
如果以20年划分人口世代,“00-10后世代”总人口相比“80-90后世代”减少了1.1亿人。也就是说,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世代人口落差超过1亿人,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已经远超过了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总人口,人口数量的剧烈变动将带来广泛的影响。
关于人口的问题,在年的下半年一直被提起,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等众多专家均撰写过文章,无一例外对当前形势作出了判断,并且呼吁在十四五期间放开生育。
其后,也有权威部门的表态,在十四五规划辅导读本中,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撰写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文,明确指出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不得不说,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了,楼市自然不可避免面临“人口断崖”的问题。
其实,历史上楼市的“人口断崖”有例可寻。当然,这个案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年,日本、美国等5个国家签订了“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大幅升值,自此日本工业失去了价格优势,外贸受阻,实体经济也遭受重创。另一方面,货币升值意味着购买力增强,相比较于投资实体行业,股市和楼市成为了稳赚不赔的买卖,这也导致了大量的资本、资金在楼市集聚,推动房价过度上涨。在年-年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上涨73%,六大主要城市上涨%。据说在巅峰之时,卖掉一个东京的房产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然而,在年时,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05%,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总和出生率为2.16,即个妇女平均孕育个子女。也就是说,新生人口恰好可以弥补生育妇女和其伴侣的数量。但是,日本的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在年时占比达到12.31%,总和出生率也持续降低,在年时降低为1.53。在这期间,老龄少子现象的加剧,导致“人口断崖”的出现,20-50岁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
与此同时,高昂的房价又进一步造成需求侧的缩减,楼市存在着巨大的泡沫经济。于是日本通过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增加税收等措施刺破泡沫经济,房价短期内下跌超过70%,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大量人口面临着失业财富缩水,房贷债务难以偿还,银行坏账大幅上升,自此日本经济崩溃,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衰退期。
如果预测中国未来的楼市,冯煦明指出,在微观层面上,“4-2-1”家庭结构的地区将出现住房供需结构性失衡。也就是说,主要以4个老人、父母2人、1个子女家庭结构的地区住房将失去人口需求支撑,房价下跌。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年,城镇约有3.11亿套商品住房,套户比达到1.09,按常见的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计算,城镇中的住房满足9亿多人的住房需求,加上尚未统计的小产权房与农村宅基地,住房足够15亿人居住,住房存在明显的过剩现象。在年年底,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还剩下3.14%的家庭在城市中没有住房。
很明显,如果以家庭为基数参考,几乎每个人都有房子,即使在城市中没有房子,农村也有房子。对于“4-2-1”结构的家庭来说,意味着1个子女常规情况下可以继承3套房子,4个老人的2套房子加上父母2人的1套房子。因此,在高昂的房价之下,拥有住房的1个子女自然没有必要去购房,即住房供需结构的需求端减少。另一方面,如今开发商依旧在拿地建房,即住房供需结构的供应端增加。长期以往,住房供需结构必然失衡,从而引起房价下跌。
在一定程度上,“人口断崖”的现象是渐进出现的,而非某个年份的突变。但根据众多专家的预测来看,人口将在十四五期间出现负增长,届时不再是鹤岗、阜新等城市,部分人口净流出,“4-2-1”家庭结构的城市地区房价下跌将普遍出现,对于居住生活在这类城市的人,买房将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正如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所说的:在泡沫中狂欢的日子不多了,每个人都应做好潮水退却后的准备。
单选
你认为未来住房会“遍地空置”吗?
会不会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