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剧烈,变化巨大,诞生了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家,包括威廉·迪安·豪威尔斯、马克·吐温、德莱塞、亨利·詹姆斯、伊迪丝·华顿、塞林格、菲茨杰拉德以及辛克莱·刘易斯等等。
威廉·迪安·豪威尔斯——《赛拉斯·拉帕姆的发迹》
马克·吐温——《百万英镑》《镀金时代》《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德莱塞——《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美国悲剧》
亨利·詹姆斯——《贵妇人的画像》
伊迪丝·华顿——《快乐之家》《纯真年代》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其中,辛克莱·刘易斯、德莱塞、菲茨杰拉德都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辛克莱·刘易斯
辛克莱·刘易斯也是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也是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的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等等。
《巴比特》
这个故事主角就叫乔治·F·巴比特,巴比特是卖二手房的业务员。他原本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工作兢兢业业,勤勉努力,为人处事谨小慎微,对权贵巴结逢迎,对同事虚与委蛇,对朋友真诚率直,对离经叛道之事,想做却又顾虑重重,对看不惯的事情,敢怒不敢言。
事实上,他毫无过人之处,唯一的一个本事是“以高出人们出得起的价格把房子推销出去”,然后赚的佣金,因为业务出色,他的收入非常可观,成为千千万万美国中产阶级的一员,过上了还算体面的生活。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势利,虚伪是他们的普遍特征。
1、自鸣得意、沾沾自喜。一个在极力追求现代化享乐的同时,又无时不在竭力显示自己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中产阶级身份的生动形象。这种中产阶级往往通过自己的勤勉实干而拥有了现在的殷实和富有,但是他们还竭力在往上攀爬,想拥有和享受更富有的生活,渴望自己具有更显赫的身份地位。
在这样一种消费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一个想赢得社会的普遍承认、证实自己在这个社会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就得以其带炫耀性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实现这种认同,并使其成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对他们来说,消费实际上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价值的符号,一种身份地位的认同。他们必须有拿得出的汽车,最流行的科技产品和精致的小物件,以及体面奢华的生活。
2、势利。巴比特一方面无比敬仰上层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当然,在他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这样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又十分瞧不起下层阶级,因为他是从下层阶级爬上来的,他认为自己今天的成就是自己努力和勤奋得来的,其他人之所以还是下层,是他们不够努力和勤奋。
所以,对那些还处于下层或者地位比他低的,他瞧不起他们、忽略他们,对他们所表现的仰慕和奉承不屑一顾,同时还害怕与这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们交往会降低自己的身份。
不过对社会地位比他们高的人,他们便千方百计与他们联系,希望他们的交往会给他们带来社会地位的上升并在努力往上爬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3、虚伪。巴比特实际上和妻子已经没有了感情,二人之所以维持关系,无非是为了给外人看,跟他们经济上的成功一样,他们有着美好的家庭婚姻生活。丈夫有能力会赚钱养家、顾家,妻子贤惠,孩子聪明伶俐。
他和妻子早已没了爱情,他经常沉溺于与想象中的梦中情人幽会。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出轨,背叛了婚姻。其实,无论是男人勾引女人、女人勾引男人,还是男人玩弄女人、女人玩弄男人,实际上只是逃避庸常的日常生活,寻找刺激感。
故事背景
年美国内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制度确立,工业革命展开,技术进步,美国迎来快速发展时代。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到年,美国经济全球第一。正当人们沉浸在盛世之中的时候,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就来了。
年,实际上是美国经济危机的前夜。工业增长带来了商业繁荣,社会一片歌舞升平,大量新富裕阶层诞生。除了经济增长带来的繁荣外,美国社会领域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使得美国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日益增长,实用主义、消费主义、感官享乐、拜金主义盛行。
1、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经济的繁荣使得美国民众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日益增长,当时的美国人普遍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充满了自由、宽容、机遇、财富、正义的国家,他们为他们享有的自由感到无比自豪,他们把自己的国家看成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他们认为美国是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的国家,只要遵循一些普遍的原则,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并获得幸福。
2、消费主义盛行
人们开始热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