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抗日电影,虽然都是西洋面
TUhjnbcbe - 2025/4/10 7:15:00

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全世界为法西斯侵略战争阴霾所笼罩,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受到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三光政策侵扰,人们有家不敢回,颠沛流离,而且性命就在裤腰带上,终日提心吊胆,不知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受尽了苦难。

当时人们的悲惨遭遇,只有经历者方能体会。

我们了解那段黑暗历史,主要是通过相关题材的影视剧。

《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血溅津门》等等,当年都曾火爆荧屏,人们历历在目。

可你知道吗?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某电影公司,竟然也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拍摄了一部电影。

但比较奇特的是,片中演员,无一例外都是金发碧眼的西洋面孔,当然,他们按照中国人的特征,都进行了化妆。

这部电影名叫《龙种》,根据在中国饱经战争忧患的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于年。当时的抗日战争,还并没有结束。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祖祖辈辈生活在我国南方一个小村庄的谭老汉一家,深受日寇迫害,并与之斗争的故事。

我是偶然间见到有人推荐这部电影,出于好奇,欣赏了一遍这部影片佳作。

一开始,看着一群洋里洋气的外国人,打扮的不伦不类,嘴里说着英语,但说阐述的,却是发生在我们中国人身上的事情。

感觉万分怪异。

可看着看着,不自禁沉浸其中,感觉他们与我们拥有着一样的血统,过着我们先辈所经历的生活,没有了一丝违和。

虽然,其中的演员生活在与我们文化传统完全不同的国度。但人家所诠释的当时我国社会的民生,却是入木三分。对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观念、性情,都给予了惟妙惟肖的表达。

近来我们相同题材的国产影视剧与之对比,形、情、景,是那样的不真实。

不过,话又说回来。90年代以前,我们的国产剧同样是充满诚意,让观众感同身受,代入感极强。

可近来的呢?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我们的战士都是有勇谋,仿佛与生俱来,一个个均具有军事家头脑,而把敌人,塑造成了小丑,任人愚弄。试问当年,鬼子如果真的像他们演的那样,又怎么侵略我们大半个中国,甚至占领大半个亚洲?

最让人难以容忍的是,不管农民、工人,还是学生,军人,一个个都大义凛然,面对生死威胁,没有一点惊惧。仿佛战争的结果,已了然于胸。

我想,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绝不会个个那么伟大,也绝对不可能都有那么高的自信。蝼蚁尚且惜命,大难降临,很难有人做到从容面对,视死如归。

真不明白,科技突飞猛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怎么影视作品的制作质量,反而越来越次了呢?

《龙种》是一部极有深度的电影,把当时人们的惶恐,无奈,以及战争对人性的扭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谭老汉的大儿媳妇,为了救自己两个儿子,主动暴露在鬼子的目前,遭受凌辱致死。充分彰显了母爱的伟大。

谭老汉的女婿,因为出身商界,头脑比较精明,生死威胁之下,他选择了汉奸之路。自己过起了好日子,倒也不忘本,还时刻惦记着老丈人一家。但最终也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谭老汉朴朴实实,勤劳本分,坚守传统思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旧时庄稼人面孔,在迫不得已之下,他最终也迈向了革命之路。

谭老汉的二儿媳,是影片的一号人物。虽然生在平常之家,但不受传统束缚,坚持自己的原则,努力进取,引导着一家人走向了反抗压迫的阳光大道。

影片对人们的辛劳耕作,对人们对庄稼地的依赖与情感,也有很好的表现。

更为难得的是,在影片中,还有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配乐不时响起,让人倍感亲切。

由此可见,虽然影片拍摄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但《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聂耳联手的这个人生华章,在当时,已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龙种》,是美国人拍摄的关于中国抗日的电影作品,虽然满满的,都是西洋面孔,但十分的接地气。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抗日电影,虽然都是西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