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4/30 17:35:00
监管更趋严格、资本压力凸显,中小银行如何在严峻竞争环境中做大做强?通过科技金融赋能如何实现创新转型?它们又希望得到哪些政策扶持?《投资时报》记者汤巾“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今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深深感受到变化正在身边发生。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金融去杠杆持续加码、监管政策更趋严格等多重压力下,中小银行如何应对严峻的竞争环境、顺利实现转型?这是各家中小银行的掌门人亟待思考的问题。8月23日下午,在由新浪财经主办、《投资时报》作为独家合作媒体的“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中小银行挑战与思考”分论坛上,廊坊银行董事长邵丽萍、长城华西银行董事长谭运财、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众邦银行行长晏东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与主持人《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一起,就中小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金融去杠杆的挑战邓妍:金融去杠杆对整个行业变化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近一两年各位感受到了怎样的变化?欢迎分享各位的基础感受。邵丽萍:监管形势对我们银行来说,有两方面非常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是积极的影响。强监管、去杠杆是引导银行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中小银行依靠大力发展同业、投资的资产驱动模式彻底终结。从一季报数据看,剔除五大行的20家上市银行中,11家银行贷款规模持续上升,9家增速下降。政策对规模扩张起到制约作用,不是全面收缩,而是有保有压。廊坊银行董事长邵丽萍另一方面是深刻的变化。对我行来讲,借着形势变化的契机深入推动了三个重塑。第一是资产负债表重塑。从规模增长转向结构优化,业务表外发展转向表内发展,公司业务为主转向重视零售,全国拓展客户转向精耕本地客户。这是我们新三年战略的前提。第二是增长动力重塑,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过去重视项目比较多,现在更多转向企业和个人客户。从项目转向客户,这也是一个深刻的转型。第三是管理体系重塑,从追求速度和效率转向稳健安全,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谭运财:谈到强监管、去杠杆的问题,我的感觉首先是中国在转型升级,十九大报告也要求我们的发展从数量转到质量。因此银行业也要求从过去快速扩张转到提质增效,这是经济决定金融的一个表现。长城华西银行董事长谭运财第二,从我们银行来看,前几年着重表内表外结合,把表外业务做起来了。现在实体企业也需要调整结构,所以我们注重提质增效,从粗放经营转到精细化发展。年以后,在治理金融乱象、去杠杆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把握去杠杆的规则是一区一策,总体来说还是要支持实体企业发展,企业是银行衣食父母,企业活银行活。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陈彦:降杠杆、资管新规核心是严禁多层嵌套、资金空转,目的是把资金引向实体经济。作为第二批民营银行,蓝海银行成立比较晚,去年成立,监管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资金主要投在一些小微企业、个人的经营贷上。监管不许我们做非标业务,因此一开始我们就没有积累包袱,而是轻装前进,对降杠杆的体会不像其他大行那么深。众邦银行行长晏东顺晏东顺:众邦银行是在强监管、降杠杆的大环境中诞生的。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是我们的使命。在降杠杆过程中,希望监管层、央行在政策方面给民营银行一些独立的支持、优惠,比如在再贷款、增加中小企业债方面给予一些支持,在税收方面给予一些弹性、一些辅导期,让我们放手去支持和服务中小企业。增强内生动力的思考邓妍:近年来中小银行上市潮来袭,无论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都有很多银行递交IPO申请。长期跟踪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一个行业集中上市的时候往往不是行业最好的时候,反而说明寒冬快到了。年底,银行业需要达到巴塞尔协议III的资本要求,很多银行原本希望通过上市去补充核心资本,但是从时间表看来不及,不少银行把IPO申请撤下来了。我们注意到前段时间有一个重要事件在银行业影响很大,南京银行亿元定增被否。该行上市以来融资规模接近亿元,还在补充资本。但我们更想知道,银行内生动力在什么地方?各位嘉宾能不能为行业提供一些方向?邵丽萍:对于南京银行定增被否的事情,不能说其被否就意味着监管对银行业补充资本有什么看法。有多种因素,包括修改银行股IPO发行问题,也有一级资本向二级资本市场转移问题,也有监管是不是鼓励轻资本银行的想法。实际上这几年,特别是今年监管还是发了一些文件,包括今年3月初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创新的意见》。文件里包括发行有期债、补充一级资本都带来了很好的导向。但落实过程当中还是出现一些问题。大环境下资产质量整体下降,所有银行都一样,资产质量下降增加了对银行的资本消耗。从银行业发展规律来讲,一贯思维是做大规模要消耗资本的。中国银行业对资本管理特别是管理渠道上,确实应该思考一下。国内银行补充资本就是一级资本工具的增资,非常单一。上市银行还有定增,非上市银行基本就是一种。但是美国的银行有多种渠道补充资本,核心一级资本占60%左右,中国的银行则占71%到85%,资本补充渠道问题限制了很多中小银行的发展。我觉得我们对中小银行的资本管理,应该提到日程上了。银行业资本管理,从无准备、一般准备优先股、长期次级债等,到底哪些在我们国家是合适的,应该思考。光靠外面增资会降低整个ROE回报率,所以我们更多要考虑内生资本。对中小银行来说,我们有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是降低规模情结,高质量发展。第二是资本集约化运营,考虑资本整体分类怎么样更有效率,我们要做零售、小微业务,对资本消耗更少一些。第三对资本有一个内部积累,依靠内源性稳健经营,做好成本控制。现在中小银行异地设网点和本地设物理网点,成本控制都是应该思考的。综合来讲不是单独项目而是银行整体经营的综合算账。谭运财: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谈几点。第一,作为一家银行,要履行社会责任,思考怎么样把履行社会责任和提高自身效益相结合。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吸收公众存款,发出贷款。银行内生动力在哪里?商业银行肯定要盈利,不盈利办不下去。第二,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竞争特别是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差异化经营确实各家银行自己心里有数,但由于受监管政策限制,你想差异化却很难实现。为什么现在银行在排队上市?上市有两个目的,一个补充资本,第二个是现有资产通过上市能够获得溢价。资本市场鼓励融资,但是很多银行跌破净资产了,老百姓在股市里能赚钱的有多少?如果这个市场大家进去不能赚钱了,他哪里有积极性?现在上市公司是间接给股东带来盈利,股票不涨分红也行,但效益好的确实不多,拿钱分给股东的不多。经济决定金融。客观来讲,当时加杠杆,企业需要,银行又放不出去,怎么办?银行没有规模又没有效益,所以通过表外来做。表外做起来以后,现在要收,有些做得乱了,有些做得空转,没有流到实体经济,要把这些乱象纠正过来。今年银行净利润增长要比前两年难得多,一方面是政策强监管,另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挣钱也难了。核心还是希望实体经济上去,所以我们国家对实体经济发展也在加大力度。银行的钱放给企业了,如果企业能够尽量归还,银行不良率就低;如果不能按期归还,现在逾期90天就会反映在不良资产上,就要计提拨备了。我们还是希望把实体经济搞上去,这是银行发展的基础。陈彦:确实排队上市的银行很多,作为民营银行来讲很羡慕,但是现在17家民营银行,想要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基本上民营银行是一行一店,不能设更多网点,包括理财资格、发债都达不到,因为门坎比较高。所以我也认为,上市一方面带来资本补充,另一方面也能够给股东提供整个财务价值的大幅度增值。为什么银行上市动力很足?除了股东需要上市以后使财务价值增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银行多年积累很多不良包袱,好多银行没有能力分红,再让它通过增资扩股补充资本,银行股东没有分到红又要拿新钱进来,动力不足,所以更多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这些问题。民营银行股东也希望上市,即使不能上市,我们股东还是有增资扩股的动力。首先要把银行做好,如果银行做出很多不良,没有分红能力,盈利都被不良吃掉了,股东增资扩股补充资本肯定动力不足。目前成立的17家民营银行,虽然大家都比较难,但是基本上都还是良性发展,走得比较稳健。我还没听说哪家民营银行增资扩股遇到障碍。晏东顺:作为中小银行,从我们经营者角度看,银行提升内在动力,首先需要一个非常鲜明的市场定位,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特色,能够做强、做大。17家民营银行各自的起步是不一样的,股东不同,资源禀赋也不一样。比如众邦银行,我们的市场定位,线上以供应链业务为主体,就是打造具有特色的互联网交易银行。我们希望在B2B领域、电商交易垂直领域把业务做出特色。这是我们的愿景,哪里有交易哪里就有众邦银行。第二我们希望经营模式具有竞争力。你在这个领域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是否可持续、有竞争力?比如说众邦银行就是打造一个供应链为主体的互联网交易银行,那么我们商业模式是“一体两翼”,互联网银行建设为主体,“两翼”一个是投贷联动,一个是大金融市场,围绕大健康、大商贸这些领域来做我们的业务。第三,我们希望有很强的科技能力,科技赋能。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是所有银行的愿望。但是这需要很多基础、很多条件,涉及资金使用、网络、品牌、渠道、人才、科技等方方面面,所以上市对我们中小银行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式,通过上市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希望监管政策在中小银行、民营银行上市道路上多给予一些支持,另一方面作为民营银行希望自己做出特色,做一家科技含量很高、持有银行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有很好的市值、很好的前景。邓妍:对于小微话题,邵丽萍董事长有特别多的想法,请您分享一下关于小微的建议。邵丽萍:小微是这几年国家大力支持的。小微企业融资难是普遍问题,但是融资难并不是不可解决,随着线上业务、互联网、供应链出现,很多长尾客户还是能得到一定覆盖。像今年蚂蚁金服宣称为万小微企业主服务,其推出“”贷款模式,根据他们公布的数据,年发放小微贷款多亿,再如微众银行也推出微利贷,支持力度以及市场效果是显著的。支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