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95后面包师获世界冠军,他诠释了什么叫工
TUhjnbcbe - 2025/6/23 3:32:00

文|旋转的阳光(富书专栏作者)

最近,95后男孩蔡叶昭的故事刷屏了。

蔡叶昭初中毕业出来打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面包师。

年,他代表中国出征阿布扎比,一举拿下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的世界冠军,这是中国在堪称“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大赛烘焙项目上取得的首金。

在夺冠之前,他独自经历了天的练习,万斤面粉的每天反复捶揉……

蔡叶昭成功的秘诀在于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这个追求速效的时代,很多人没有耐心沉淀下来慢慢打磨技能,做任何事都希望短时间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殊不知,真正的成功没有捷径,只有保持内心的热爱,坚持精进,才能收获时间的复利,取得真正的成功。

工匠精神,是这个世界最稀缺的品质。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底层逻辑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

简单理解,工匠精神的底层逻辑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保持初心,坚持下去,就能收获时间的复利。

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艺术家。他在作画之前,会对自然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莫奈还经常对着同一景物重复作画,以便忠实记录景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表现。

他描绘的英国国会大厦,有十九幅之多。晚年他还在吉维尔的家中建造一个池塘,对着池塘中的睡莲,画了多幅画。

正是由于莫奈坚持对同一景物重复作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画家,实现了人生的跃迁。

韩寒说过这样一句话“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同样,也许我们很多人也知道做事要保持工匠精神,但我们在实际执行阶段,常常被一些外界的事情干扰,没法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上,从而也就无缘享受到工匠精神的红利。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是“瓦伦达心态”,是指一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为其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

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人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走钢索,没任何安全保护措施,险象可想而知。但瓦伦达毫不畏惧,每战必胜。

有人问他成功的诀窍,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

“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的“瓦伦达心态”,正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这个世界,不缺少聪明的人,缺少的是一丝不苟,孜孜不倦的极致践行者。真正的践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

工匠精神,终将使你闪耀

王连升,黔西南古方红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经说过:

“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做久了,有了公众认知,品牌的认可度便自然形成,而真正有品质有价值的东西终将沉淀下来。

大凡成功的品牌都具有工匠精神,品牌建设要沉下来,披沙方能拣金。”

的确,一些品牌之所以享誉全球,工匠精神功不可没。

曾经看到过一个关于瑞士制表师的报道,他说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够降低0.的日差,他必须和其他技术娴熟的“制表工程师”一起将每个零件打磨得更加精准。

尽管这会花掉大量的工作时间,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

他说:“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获得的乐趣远远超过你们的想象。每一个细微处的改造都是全新的体验,我们把生命赋予了这一系列机械零件,从而它们可以一直持续到时光的尽头。

当人类登上其他星球,我们的手表仍然可以为他准确地带去地球的时间。”

正是由于瑞士制表师具有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才成为手表界的闪耀之星,风靡全球。

工匠精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人即使从事着普通的工作,但如果具有“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这种工匠精神,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前段时间,“杭州快递小哥成高层次人才,获百万购房补贴”的新闻上了热搜。

快递小哥的逆袭,归根结底是源于他的工匠精神。

快递小哥名叫李庆恒,他在分拣员岗位时,每天晚上都要把收来的快递赶在清晨之前分好,保证第二天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去。

为了加快分拣速度,他开始练起一项提高效率的“绝活”:一秒快速分拣。

只要看到快递单上的地址,就能马上背出对应的城市、区号、邮编以及航空代码。为了将这些信息烂熟于心,他没少下功夫,最后终于练就了一秒快速分拣的绝活。

不仅如此,他还能一秒就把固态胶,打火机,U盘等航空禁寄物品扫描出来。

他这种对工作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

受益于工匠精神,他成为了快递从业者中的闪耀之星,被评为高层次人才,获得百万房补,得以在一线城市安居业,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跃迁。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为工匠精神默默付出的心血,终有一天,命运会以礼物馈赠你。

工匠精神,终将使你闪耀。

培养工匠精神三部曲

在信息智能化的今天,一切知识和技能都在迅速迭代,几乎已经没有了长盛不衰的行业和终生的铁饭碗。

而具备工匠精神,则能成为一个企业或个人抵御风险的盾牌。因此,培养工匠精神应尽早提上孩子的教育清单。

1、培养孩子的工匠精神,首先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兴趣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只有孩子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才会沉下心来钻研技能。

作为父母,应该打破刻板效应,放下对孩子职业选择的偏见,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热爱的。

“刻板效应”也叫“定势效应”,是指:

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

就像获得面包师冠军的蔡叶昭,他的选择多次遭到父母的反对:

当他从蛋糕裱花师转行成一个烘焙学徒的时候,工资只有左右,还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父母特别反对,然而他还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当他有机会参加比赛时,又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觉得做面包打比赛,太不靠谱了。

父母的这些刻板偏见,差一点葬送了面包师冠军的前途。幸亏,蔡叶昭有主见,坚持自己热爱的不放弃,最终改写了人生,实现了华丽转身。

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让我们的刻板偏见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2、培养工匠精神的第二步,就是引导孩子养成专注的好习惯

洛克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专注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引导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3、培养工匠精神的第三步,是大量重复的练习

宋代诗人陆游有句诗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理论只有真正实践,落实到行动中才有意义。

培养工匠精神的第三步就是执行阶段,大量重复的练习。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曾经提出过“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专注于某项技能或某个领域,孜孜不倦,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你就会成为专家,这就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曾经在拾遗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人生这场戏的最终结局,其实就是一个个选择和坚持叠加起来的总和。”

选择你热爱的坚持下去,潜心钻研锤炼,你就习得了“工匠精神”这种稀缺的品质。

工匠精神会让你沉心于你所热爱的事情,提炼纯度更高的自己,从而拥有更稳健的人生

作者简介:旋转的阳光,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富小书的人,喜欢文字,相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本文首发富小书,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95后面包师获世界冠军,他诠释了什么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