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
——戈达尔
世界上令人惊奇的电影很多,但令人省思的电影很少,阿巴斯的成就使人对电影进行重新思考。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和他的同道们在世界电影圈刮起的伊朗旋风一直不曾停息过。
法国电影导演戈达尔甚至宣称:“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
作为90年代世界影坛出现的最重要的电影导演,在世界影坛,这位东方导演的名声差不多超过了同样受到西方推崇的基耶斯洛夫斯基。
阿巴斯年6月出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房屋装潢师。阿巴斯18岁时离开家庭独立谋生,因自幼迷恋绘画,参加高考时报的是美术专业。高考失利后在交通警察部门谋了份差事,同时参加了一个补习班。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后即被德黑兰美术学院录取。上学期间,阿巴斯继续在交通警察部分工作,一般是晚上工作白天上学,总共花了13年时间才完成学业。
阿巴斯的电影艺术创作是从制作商业广告开始的。早在上学期间,他就已经开始从事广告设计,起初是平面广告设计,后来到一家电影公司的广告片制作部,从广告写作创意过渡到逐渐亲自导演广告片。从到年共拍摄多部广告片,参加过若干故事片的美术设计工作。年,伊朗青少年教育发展协会聘请阿巴斯组建电影部。电影部成为了制作伊朗新电影的温床,而对阿巴斯本人来说,这同样的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年开始,阿巴斯作为一名导演、剧作家、制作人以及剪辑师,如一颗新星在伊朗电影业中冉冉升起。这也是“伊朗电影新浪潮”公认的开端。
年,阿巴斯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影片《面包与小巷》,从中我们已可洞见他日后集大成作品的艺术风格:纪录片式的框架,即兴式的表演,真实生活的节奏,现实主义的主题,而这一切都被他舒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面包与小巷》
之后20余年的从影生涯使阿巴斯在本国成为支柱导演,但他真正登上世界影坛、确定了其国际大导演的地位,还是在进入80年代末期以后。
年,朴素的儿童题材影片《哪里是我朋友的家》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拿回了大奖,阿巴斯开始进入国际影坛的视野。影片的故事很简单,甚至说很琐碎,小主人公发现朋友的作业本拉在自己的书包里面,为了避免第二天朋友因为没有把作业写在作业本上,而再次被老师惩罚的后果。他逃避妈妈的约束,不顾大人的不解,沿着曲折的山路,走过迷宫般的村庄,一次次地询问,寻找朋友的家。看着他的那份急切的心情,可以体会出“朋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的分量有多重。影片的确无法说是惊世巨片,然而却是一篇难以忘怀的乡村散文。小主人公阿默德的形象丰富饱满,他浓缩了孩童特有的顽皮、单纯和成人很难理解的执拗,由此形成了孩子与成人之间强烈的反差,让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对孩子心灵的漠视和伤害。同时,这也是一幅生动的伊朗风俗画,土坯的房屋,青翠的山岭,闲坐夕阳里不住唠叨的祖父。对此,摄影机的注视是默默无言甚或看似无心的,但观众们却在一瞬之间最直接地看到了伊朗。
《哪里是我朋友的家》
“某种共同的东西:一种简单的颜色和光线,一种特别的意义和时刻。”在阿巴斯的电影镜头中,被自然而又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出来。
除电影外,阿巴斯还从事绘画、摄影、诗歌等创作活动。
年的《特写》,可能是阿巴斯自己最钟爱的影片。影片源自一件真实事件,交叠着电影的真实与现实的真实。一个名叫阿里的穷困潦倒的年青男子,因为冒充出身富裕家庭的著名电影导演行骗而被捕。阿里并无明显的犯罪动机,他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对电影和电影导演职业的热爱,另一方面是想改变自己穷困低下的生活地位。受骗的导演一家对阿里的做法感到愤怒的同时,也被他对导演的崇敬和对电影的热爱所感动。
《特写》
自《特写》始,阿巴斯沿用并发展了这一手法,有意识地模糊纪录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年以伊朗大地震为背景拍摄的影片《生活在继续》(又译《生生不息》),讲述伊朗地震发生后,《哪里是我朋友的家》的导演带着儿子驱车前往地震受灾区寻找主演此片的两位小演员的过程。年的《橄榄树下》是关于一个电影摄制组选演员拍片的故事,而该摄制组正在拍摄的影片就叫作《生活在继续》。正是这种实与虚的交织,使观众强烈地感到所观看的影片不只是创作出来的艺术品,也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生活。也正是由于三部作品间微妙的联系,有人将它们称作是阿巴斯的三部曲(《特写》《生活在继续》《橄榄树下》)。
《橄榄树下》
《生活在继续》
阿巴斯经常从自己过去拍摄的影片中寻找新的创作灵感,在他的每一部新片中都可以看到上一部影片的影子,而在他的许多影片中又都可以找到他的第一部影片的影子,甚至有些影片的拍摄地点也相对固定。这一点在他的三部曲中表现得最明显。
年,思索生死问题的哲理影片《樱桃的滋味》为阿巴斯赢得了更大的声誉,于戛纳影展上夺得金棕榈大奖,阿巴斯成为伊朗首位获此殊荣的导演,确立了其国际大导演的地位。年他又推出了《风将把我们带向何处》(又译《随风而去》),荣获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樱桃的滋味》
从年的第一部影片到年,阿巴斯一共执导了34部影片,其中一半以上为不足60分钟的短片和纪录片,曾经赢得了世界电影节的各种大奖,堪称当今世界影坛少有的大师,并且是一位多产而具有批判精神的艺术家、摄影家和诗人。
阿巴斯最新完成的电影是32分钟的DV纪录片《基亚罗斯塔米的道路》,由阿巴斯摄影作品、阿巴斯的自述、诗歌诵读、阿巴斯摄影的创作纪录片片断组成,从多个角度讲解了阿巴斯的思想、创作和生活。
《风将把我们带向何处》
简单中的醇厚——阿巴斯的电影风格
也许是一个接一个国际大奖,照亮了这位偏夷之邦的艺术家。
90年代,世界各国的电影评论家和爱好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