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rhynchophyllaHance、白蜡树Fraxinuschinensis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szaboana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stylosa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秦皮药材
秦皮饮片
秦皮是一个小品种,使用量不大。大多数单位可能不怎么生产,因而也不一定注意它的标准。
1是秦皮使用量不大;2是其价格便宜;3是它的个体较大,不易掺假;4是性状特征明显,易于辨识,因此,秦皮的掺杂使假现象不多。但是,真品不一定都合格(按药典标准)。
秦皮的荧光
今天为什么会说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就是饮片的浸出物不达标!令一众头痛不已!
为此,我们了解分析了原料情况和生产加工过程,原料浸出物检测为10.1%,合格;在生产过程中,用清水抢水冲洗了一下,时间不到1分钟(没有用清水长时间浸泡),然后堆置12小时左右,润软后开始切制、干燥。整个环节没有问题。可是,饮片成品的浸出物的检测结果是8.6%,不合格!
我们后来找质管部问情况讲道理,他们说:我们只看标准,药典是这样写的,我们就这样执行,原料是没有问题的,检验数据也是没有问题的,整个检验环节是可靠的。只是没有注意饮片的浸出物反而又提高了!
接下来,我们仔细研究了药典中的秦皮标准。
目前,版的《中国药典》中,对于其、、中的水分、总灰分、等,都不会有问题,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十有八九不合格。为什么呢?应该是标准出了问题,不和逻辑!下面来看看药典:
原料药材的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饮片项下的同药材,不得少于10.0%。
对比一下,是不是发现了问题?
秦皮药材是“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的大个体,没有经过细润的时候,标准要求为“不得少于8.0%”,而饮片要经过洗、润、切、干燥等过程,在细润的过程中,一定会流失一部分可溶性物质,即便是水洗,反而增加了,变为“不得少于10.0%”了,这是不是矛盾。
有的人说了,是不是原料和成品(饮片)的检验方法不同?现摘录药典中秦皮的测定标准及测定方法如下: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测定用的供试品需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热浸法取供试品约2~4g,精密称定,置~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50~ml,密塞,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同药材,不得少于10.0%。
从上面的标准及方法看,原料和饮片的检测方法是没有区别的。
奉告加工秦皮的同仁,购买的秦皮原料,其浸出物一定不能低于13%,否则,加工成的饮片浸出物不会合格,即使药材标准是“不得少于8.0%”。因为,秦皮在洗润过程中,至少要流失2%左右的可溶性(水或醇)成分。为了成品的保险,你必须的提高原料的浸出物内控标准。
另外要记住,原料浸出物标准是“不得少于8.0%”,饮片浸出物标准是“不得少于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