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你听说过神秘的内参片吗在当年,它令许
TUhjnbcbe - 2022/8/25 19:02:00

想当年,那个时候没有网络,一种名叫“内参片”的东西令许多人心神向往。也许很多的90后,对内参片这个词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如果当年有幸看到内参片,那可真是幸运。

(首先说明本文只讨论电影,不谈其他内容)

《阳光灿烂的日子》

而对于90后的人来说,可以在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窥探到。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这样一个片段。马小*和一群孩子,趁着天黑偷偷的混进电影院去看内参片,结果被大人们发现,,全部被撵了出去。当时马小*他们偷看的电影,正是非常有名的《罗马之战》。

《阳光灿烂的日子》

其实你真正了解了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其实“内参片”,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或神秘。只是因为当时参加译制工作的人都得对影片的片名、内容严格保密,连家人也不许透露,而且看的人是极少数。

《罗马之战》

“内参片”顾名思义,全称叫做“内部参考片”,即以非商业渠道引进、专供特殊群体或个体欣赏的外国影片,这个定义我觉得是最为全面的。事实上,内参片不一定都是给高级领导人内部参考用的,也未必都是电影资料馆正式收购的,或者说是仅供业界内部学习参考。

《罗马之战》

与内参片有关的三个概念:引进片、译制片以及“过路片”。

引进片

一般来说,“外围影片”都可以视作为引进片,但是不一定都是“外国电影”。在当时,香港电影也常常被“引进”过来,但是显然,它不是“外国电影”,一般这样的电影都是受到了*策的支持。

《巴顿将*》

到现如今,一部电影想要真正地走进电影院,有一些列的审查流程要走。包括内容的审查、技术标准的审查。

译制片

和引进片密切相关的就是译制片,由于引进片和译制片有很多重叠交锆的部分,常常难以区分。我们只能大概地说,绝大分的引进片都是译制片,少部分是国产影片。包括配音还有字幕等等,所以,你能在CCTV-6能够看到一部外国电影,操着一口正宗且奇怪的中文。

过路片

所谓“过路片”就是外国影片公司送交中影公司选购的影片,但是这些电影,以当时的选片尺度来看,不能购买来公开放映。说得简单点,就是这些电影都是“样货”,看完之后要退回去,并不准备发行。

永嘉路号的上海电影译制厂

“过路片”虽然不同于取得合法身份的引进片和译制片,但却可以被划“内参片”的放映。在特殊的年代,被视为比较特殊的内参片。

特殊时候,这些准备引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放映的境外影片,除了来自苏联和西欧的,也有些私商进来的美国片。

早期“内参片”

在解放初期的时候,电影院里还是能够看美国的电影的。到了抗美援朝的时候,要看美国电影就很困难了。但是电影工作者,由于业务的需要,电影局的放映厅,就会从电影系统的资料馆里调出一些以前留下的美国片拷贝,为创作人员放一些老片,用作研究参考用。比如说《百万英镑》。

《百万英镑》

当然,虽然一些美国电影不能放映之外,其他国家的很多电影还是可以看的,虽然数量不多,但是面还是挺广的。主要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影片为主,但也有西欧、拉美、北欧、日本、印度等等地区的。

《第四十一》

像英国的《士兵的经历》《王子复仇记》《百万英镑》《罪恶之家》;法国的《勇士的奇遇》《佐罗》;意大利的《偷自行车的人》《警察与小偷》《罗马十一点钟》《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印度的《两亩地》《流浪者》、《两头牛的故事》,由于“不符合我国国情”,也作为内部放映。

《雁南飞》

当然少不了苏联的相关影片,像《雁南飞》、《第四十一》、《士兵的颂歌》、《一个人的遭遇》、《晴朗的天空》、《人与兽》、《一年中的九天》等等。当然除了《一个人的遭遇》和《雁南飞》作过短期公映外,其余几部都作为“内参片”。

《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

当然也包括日本二战相关的影片,当时的目的是注意日本*国主义回潮的动向。包括《*阀》、《零式战斗机》、《山本五十六》、《啊、*歌》、《战争和人》和《神风特攻队》等等,同时还有美国的《巴顿将*》、《中途岛之战》等等,苏联的史诗片《解放》等。

“内参片”的普及

进入到70年代的时候,普通的文化产品附加上“禁忌”、“特权”、“窥视”等中国元素逐渐地“祛魅”。改革开放,让这些“文化特供”的空间迅速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上的商业影院,走入到了寻常百姓家。这一标志是以放映阿尔巴尼亚、朝鲜电影和越南电影为开始的,包括朝鲜电影《卖花姑娘》。

《卖花姑娘》

内参片转成公映片,于是,看参考片成为一时的风气。不论是电影圈里的人,还是电影圈外的人,纷纷通过各种门路,搞来票子观看。于是产生了一种职业,倒卖电影票的*牛。

当时电影入场券

这些“进口”片源,直接影响了国产电影的制作,甚至影响了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的风格。当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时候,中国电影的就开始逐渐从世界电影缩减为好莱坞。

“内参片”的消失以及影响

到了90年代之后,中国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国门越来越大,所谓的“内参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是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它对中国后来电影的发展,还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的。

《雁南飞》《早春二月》

不管是来自当时的电影强国,苏联、法国还是美国的内参片。这些电影特有的艺术特点,都或深或浅、或显或隐地在当代中国电影史中留下了踪迹。

比如说,铁骊导演的《早春二月》,大胆借鉴苏联内参片乌鲁谢夫斯基《雁南飞》,尤其是摄影的表现手法,着力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摄影技巧。小镇之春,寒意未退。情意似水,欲罢却不能。北伐前夕的知识分子,左右摇摆,惆怅徘徊。眼见苦难却又无能为力的寂寞,在早春二月里,就显出格外的寒意。

《早春二月》

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对自己的文化越来越自信!内参片也就成为了历史,但是却折射了一些文化,值得纪念!

本文由十点影视铺原创,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听说过神秘的内参片吗在当年,它令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