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12年僧人后,柳智宇脱下僧袍,回到现实世界,他进了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工作。
当僧人之前,他有着闪闪发光的学霸标签:
年,在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中,为中国队夺得一枚金牌。
高中毕业时,被保送至北京大学;
大学毕业前,他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
拿到美国的全额奖学金,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但是他轻而易举地放弃了。
他做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去寺庙里出家。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时,可想而知,父母的反应该有多么惊讶,以及难以接受。
柳智宇年,出生于在武汉一个书香家庭:
父亲是华师一附中的物理老师,
母亲是一名工程师。
而他是独生子。
当他告诉父母自己将去寺庙出家的时候,家人已经帮他准备好了出国的行李。
能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数学研究生,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而且还是全额奖学金!
当父母得知他将要出家的想法后,最初很难理解,表示反对。
他的父亲被他出家的事弄得心力交瘁,他的母亲也病了一场。
即便如此,柳智宇也坚定自己出家的决定。
柳智宇为何会选择出家,从他曾经在日记中写的话,可以窥见一斑:
“我这段时间很郁闷,回顾我的整个高中,一次次地重建与打破,到最后还是找不到自己心灵的归宿啊。
也许我一生都将这样颠沛,而生命的真谛对于我,就在这颠沛之中吧。
教书育人大半辈子、桃李满天下的父亲,在内心感到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助感,但作为一个老师,他还是保持了理性,他说:我们不怪别人。
最终,柳智宇的父母选择了尊重儿子的决定,尽管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
柳智宇出家的寺庙是龙泉寺。
龙泉寺与北京大学相隔一个小时的车程,在西山凤凰岭脚下。
这是一所佛教寺庙,历史相当悠久,在佛门,也是久负盛名的。
他选择了皈依佛教,而且是以最决绝的方式-----出家。
无独有偶,乔布斯在19岁的时候,也对生命的意义感到困惑。
乔布斯19岁生日的前一天,他写信给儿时最好的小伙伴布朗,讨论了禅宗佛教,还表达了他打算前往印度参加大壶节的愿望。
乔布斯生于年,年高中毕业后,他去里德学院上大学,但他在大学仅仅上了一个学期就选择了退学。
而退学的原因是:他觉得大学学费很昂贵,但学到的东西少得可怜,他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要负担他大学期间的费用不轻松。
大学辍学后,他先是在一个苹果农场打工,之后住在圣克鲁斯山脚下的一间小屋里。
进入大学后,他开始对东方神秘主义哲学感兴趣。
碰巧,他读到了日本禅师(禅宗也是佛教的一个派别)铃木俊隆写的《禅者的初心》,他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成了一名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年8月是南亚次大陆最炎热的时节,乔布斯来到印度朝圣。
他学印度当地人光着脚,穿非常朴素的衣服。
他去不同的禅修营,寻找能解答自己疑惑的精神导师。
很遗憾,他在印度呆了7个月,依然没能找到他心目中的灵*导师。
很可能在此期间,他了解到了印度众多的教派,以及瑜伽士的生活方式,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印度呆了7个月后,他还是回到了美国的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森林中。
乔布斯后来对这次印度之行的禅修总结道:
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
你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你的直觉就开始发展,你看事情会更加透彻,也更能感受现实的环境。
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修行,你必须不断学习。
虽然从印度回来了,但他没有停止对禅、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一次,他的一个好友建议他去离家不远的洛斯阿尔托斯的禅宗中心看看。
在这个禅宗中心,他与禅师乙川弘文(是一位日本人)碰面,从而结缘。
此后,乔布斯每天都去那里,和乙川弘文讨论,还定期一起冥想、静坐。
乙川弘文是一位有着积极入世思想的禅师,他认为:
在喧嚣的闹市,也可以修行。即使在公司工作,也可以坚持修行。
修行不一定非要去深山寺庙。
乙川弘文还教给乔布斯很多冥想、静坐的方法,让他学会静下心来,观察自己头脑中的各种想法。
在禅室里,乔布斯浮躁的心慢慢安静下来。
禅室的布置也非常简洁,通常里面除了一个坐垫,一副挂画,然后几乎空无一物。里面的东西少得不能再少。
禅宗强调“极简”与“无为的力量”,这对乔布斯影响很大。
从印度回来后不久,乔布斯就开始与同伴创业了,最初由于资金短缺,他只能在车库里搞研发。
乔布斯当时有一份工作,但他经常和初中时的好友沃兹尼亚克一起在车库里琢磨电脑。
他们梦想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但当时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是商用的,体积庞大,价格极其昂贵。
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准备自己开发家用的电脑。
年,两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在旧金山的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弄到了芯片。
有了这个芯片,他们在车库里装好了第一台电脑,后来有人愿意给他们投资。
年4月1日,乔布斯签署了一份合同,创立了电脑公司。
第二年4月,乔布斯在美国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展示了苹果Ⅱ号样机。
乔布斯对产品品质和美学有着偏执狂的追求。
他在开发产品时,引入团队的人才不乏音乐家、诗人以及艺术家等,甚至还有动物学家和历史学家。
巧合的是,这些人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
正是这种高配置的开发团队,让苹果推出了取悦用户的产品,并且大获成功。
由此可见,19岁时去印度朝圣,虽然只有7个月,但对乔布斯的影响是巨大的。
乔布斯在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方面,取得了接近完美的平衡。
物质方面,他通过创立苹果公司,获得了财富、名利,价值认同感,等等,为家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精神方面,他一直坚持素食、冥想、静坐等。
他在婚姻选择方面,选择了同样是素食主义者的劳伦娜,两人婚姻很稳定,一共育有三个子女。
可以说,乔布斯一方面非常地入世,一方面,也在内心坚持自己的一方净土。
而且乔布斯一直在低调地做慈善:
苹果是全球对抗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基金最大的捐助者,在HIV测试、治疗以及康复方面也已经投资了上千万美元。
苹果公司还捐赠了万美元给斯坦福大学。
不过,乔布斯生前不热衷宣传自己做了哪些慈善,以致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认为他只顾自己发财,一点不愿意做慈善。
但实际上他一直是默默地做慈善,这也许是受了禅宗的影响:做了帮助他人的事,无需大肆宣扬,内心知道就可以了。
乔布斯的人生轨迹,给很多对生命感到疑惑的年轻人,一个很好的参考。
你可以花一段时间去探索生命的意义,也可以去追寻能够指引自己的灵*导师,
但是,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期限,人生活在尘世,就有各种物质需求,比如吃、睡、看病等等。
一个社会要良性发展,必定每个领域都需要人付出劳动,比如:
如果没有医生,那么,人生病了,就没法及时治疗。
如果没有农民种植粮食,人就没有米饭和蔬菜吃。
如果没有服装厂,人就没有衣服穿。
所以,在这个尘世生活,每个人要从事自己能做的工作,这样,才能获得报酬,然后才能去交换别人的劳动成果。
而如果选择了出家,待在寺庙里,就必须告别在社会上的工作,当然,在寺庙里的僧侣,要为信徒答疑解惑,然后依靠信徒的捐赠来生活的。
虽然僧侣在寺庙里一个月用不了多少钱,但也还是有基本的物质需求的,比如吃东西,睡觉的地方。生病了也需要看病。
这样看来,僧侣们在寺庙里的物质生活非常清苦,但精神方面则是丰盈的,至少不必因为各种物质的压力而烦恼。
但有个问题,即使僧侣们一直在寺庙里生活,他的老年怎么办?他的父母到了老年怎么办?
如果家里还有兄弟姐妹,那还好,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可以照顾父母的晚年。
但是,如果是独生子呢?问题就变得很棘手。
柳智宇就是一个例子,他是父母的独生子,他出生于80年代后期,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按照当时的计划生育*策,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
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何柳智宇当时要出家,母亲会大病一场。
因为内心感觉很受伤,本来那么聪明的一个孩子,却要走出家这条路。
你说不结婚不生孩子,决定独身,也还能理解,但是,要在寺庙里伴随着青灯古佛过一辈子,你让做父母的,如何能理解?
但是,好在他的父母后来选择了理解。
柳智宇在寺庙了呆了12年,从20岁出头,一直呆到过了30岁。今年他还俗的时候,已经快34岁了。
一个人最美好的时光,他在寺庙里度过。
在这里没有指责他的意思。一个人决定去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这说明他有一般人没有的慧根,他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灵*体,而不仅仅是一个躯壳。
尘世里无数人,到了老年,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