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不过随着物价的上涨,房价也是水涨船高。比如20年前,十万块钱就已经是一大笔钱了,可是这笔钱放到现在,十万块钱在一些一线城市里甚至连个洗手间都买不到。
我们每天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进行“不菲”的支出,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每个人潜意识里大概都觉得,钱越来越不值钱,如果有一天价格不上涨,那才是一件怪事。
美国如何做到只提高工资而不提高物价?
美国从年至今,国内价格上涨幅度基本保持在2%左右,甚至在年前后物价几乎没有上涨。
那么22年了,美国如何做到只涨工资,不涨物价?中国为何不行?
首先,美国是一个很发达的资本国家。如果你到其它国家旅游,人们可能会发现,越发达的国家,商品价格越低,人力成本也就越高;越穷的地方,商品价格就越高,而人力成本就越低。
发达国家的人均生产水平比发展中国家高出数倍,所以他们能够提供更廉价的商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较多,货物较少,因而物价较高。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府对实际价格进行了抑制,使中国人产生一种错觉:中国的价格应当低于美国。这几年,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提升,物价也随着供求关系开始渐渐上涨。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价格的上升主要是由于货币过度供给而导致经济体内部的通货膨胀。所以,是否可以得出结论,美国的商品价格不会上升是因为没有通货膨胀?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经历过年的次贷危机,美国陷入了财*危机。美国通过发行更多的美元来缓解危机,从而对美国造成了一定的通胀。美国的通货膨胀,通过美元霸权地位,传递给其他国家,而本国的价格水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美国的物价稳定,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有其他几个重要因素。
例如美国的生产力很高,生产效率高,导致商品生产成本低、物价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交通网,运输费用低、物流便利,货物运输的价格不会大幅上涨。
美国存在高度发达的自由市场,没有*府垄断、没有人能掌控市场。因此,只要市场公平竞争,商品的价格就不会高。
价格与工资之间究竟有何联系?
发达国家的平均货币购买力一般都很高,表现在不仅物价水平高,而且他们的收入水平也高,而且要比物价水平高得多。总体来说,发达国家国民的收入要比某些基准商品高出一倍。
工资和价格是可以欺骗人,但购买力是不会骗人的。人的消费能力是真实存在的,这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
事实上,各国人民在比较商品价格的时候,都会将其价格转化为自己的货币来衡量。有些人在国外待久了,某些习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些习惯让你产生一种不自然的感觉,称之为货币兑换痛苦指数。
概念其实很简单:当你花很多钱购买某个商品的时候,如果让你觉得花得很值,并且能给你带来开心和满足,说明你是一个收入很高的人。而当你觉得这件商品根本不值那么多钱的时候,花钱会使你感受到痛苦,这正好说明你是一个收入很低的人。
事实上,把自己每天的工资换算成他国货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国外,你每天辛苦工作,赚到的直接就是美元。当别人问你一天工资多少的时候,你和他形容多少多少美元,别人是没有概念的。当你转化成我的工资是多少多少人民币,他才会有一个清晰的比较对象。
发达国家物价VS发展中国家物价
中国发展的出发点是农业为主,美国则是以工业为主要出发点,因此美国在某种程度上要比中国生产力更发达。不过中国近年来也在大力发展实业,与美国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美国的土地面积很大,人口也不像中国那样多,而且资源也非常的丰富,很多东西都比中国便宜。美国是一个很少依靠进口的国家,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自给自足,价格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比如美国的纯天然猪肉,大概只有1.99美元一公斤,也就合人民币12-13块钱。
在中国,西瓜的价格很低,在美国,也有西瓜这种水果。美国和中国大致在同一维度,两个国家的农作物和水果种类十分相似。美国的西瓜售价约为3.99美元一公斤,相当于25元人民币,除了季节性因素外,美国西瓜的价格与中国市场的售价相当。
美国和日本、韩国同为发达国家,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但他们的价格却出奇地高。原因就在于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大,资源也不丰富,很多产品都要靠进口。
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之处:给人一种自己的收入与物价水平不相称、不平衡的感觉。如果不是与其他国家的物价进行对比,只与本国的物价对比,你会感觉到价钱好贵。
其实,如果是从国外发达国家来的游客,他也会说,这价格不是很贵,而是很便宜。
结语
由于美国一直以来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进口的产品也不多,价格水平也不会比中国高多少。中国和美国两个世界大国,分别代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正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不同,所以才导致中国的经济水平要比美国低。
随着中国的整体力量日益强大,物价并不能代表国民的幸福度,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居民幸福度会逐渐提升,物价和人们的收入支出水平也会更加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