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诺奖级教授深圳最新演讲空间经济学与全球未
TUhjnbcbe - 2022/12/10 20:39:00

深圳最新引进的诺奖级教授的最新演讲亮了!

他就是全球著名的经济学家、新经济地理学的三位主要开拓者之一,日本学士院院士、京都大学特聘教授——藤田昌久。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等人合著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在新经济地理学领域具有开拓性,成为经济学畅销书。

11月19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举行的第三届创新经济论坛上,藤田昌久教授带来了《空间经济学与“一带一路”》的精彩演讲。

本场论坛主持人哈工大(深圳)发展规划委员会主席、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介绍说:“空间经济学应该是过去30年在全球最为激动人心的新学科,这个学科可以解释众多经济发展中的现象。”

亚洲开发银行南亚首席经济学家宋雷磊博士点评称:“藤田教授这场演讲非常有高度。他谈到了人类文明的未来,他从很多经济学的理论、科学的角度来证明多元化是人类社会的关键,有了多元化才能推动创新。深圳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引领创新,深圳聚集了相当广泛的多元化,来自于五湖四海各个地方各个阶层……”

当天,藤田昌久被聘任为哈工大(深圳)空间经济学特聘教授。可以说,深圳最新引进的这位诺奖级教授不仅从“空间经济学”角度讲清楚了人类文明的未来,还讲清楚了深圳的未来大势!

01

藤田昌久:深圳不必简单模仿硅谷

“巴别塔”是天意的惩罚还是塞翁失马?“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这句古老谚语之后,蕴藏着怎样的经济学原理?“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构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全新的空间格局?

11月19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举行的第三届创新经济论坛上,国际著名空间经济学家藤田昌久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听众的深入思考。当天,他被聘任为哈工大(深圳)空间经济学特聘教授。

空间经济学创始人藤田昌久教授

▍未来: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藤田昌久教授在主旨演讲中,他从“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与定义入手,结合翔实的数据和史料,剖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所产生的作用。

他认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区域的经济繁荣,已经充分证明了多样化引领合作的必要性。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于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未来,全球性的合作必不可少,因为多样性是创新的基础。我希望‘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未来实现全球的和平合作,建立起国际性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进一步推动21世纪的全球文化发展。”藤田昌久教授还预言,中美两大经济体的竞争会成为未来经济的主题,但“这种竞争可以是良性的、和平的,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他认为,既然多样性促进合作和创新,那么中美完全可以在差异化中找寻更多合作的空间,实现共赢。

在论坛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伟、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梁琦分别围绕“长三角与大湾区的战略规划”、“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经济系统和学术研究的影响”等主题做了报告。藤田教授还就“人工智能与经济科学未来”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展望。学术界、产业界的代表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专家们展开讨论,共同碰撞智慧的火花。

▍深圳:不必简单模仿硅谷

“我在深圳看到了很多无人机飞行的壮观景象,很感慨,这在日本是不可能看到的。如果说之前日本可以做深圳的榜样,那么现在,日本需要向深圳学习的东西很多。”藤田昌久教授表示,虽然他来深圳的时间很短,但这座创新城市带给他太多震撼。“深圳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化,大多是外来人口,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这种多元、互补的区域文化,就是深圳最大的吸引力。深圳开放、宽容,这也为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我认为,如果说北京是中国的*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深圳完全可以成为创新中心。人们常常把深圳比作‘中国的硅谷’,我认为深圳和硅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藤田昌久教授认为,深圳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他对深圳的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期待。

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城市之一,对“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谈及深圳未来的发展之路时,藤田昌久教授和浙江大学赵伟教授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人才。藤田昌久教授认为,未来智能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智慧,这是创新的基石,深圳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赵伟教授则认为,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外,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我相信这会引起区域之间的人才竞争。现在的地区之间,已从原来的传统的产业竞争变成城市竞争。城市必须更宜居宜业,才能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对于深圳提升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路径。

▍高校:理论助推城市发展

特聘教授聘任仪式

论坛上,藤田昌久教授被聘任为哈工大(深圳)空间经济学特聘教授。为什么哈工大(深圳)要加大对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力度?哈工大(深圳)*委书记吴德林表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深圳正肩负着更大的使命。空间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国家战略的实施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理论像显微镜,能看出细节的问题,也像透视镜,能看出纷繁现象后面的联系,做决策就要找到各种现象后面的联系,才能事半功倍。”浙江大学赵伟教授认为,理论研究对于处在发展机遇期的深圳来说必不可少。

哈工大(深圳)作为深圳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也同时在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哈工大(深圳)发展规划委员会主席、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教授的带领下,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老师以创新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为研究内容,对“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区块链、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题不断深入研究,加快推动了创新经济学领域的前沿学术研究。唐杰教授表示,他很欣喜地看到有很多企业界的代表参加了19日的论坛,“高校的研究成果、学术思想惠及产业和社会,这也是高校助力城市建设的使命。”(来源:哈工大深圳)

02

空间经济学与“一带一路”

以下内容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第三届创新经济论坛实录:

主持人唐杰教授

唐杰: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首先介绍今天来的嘉宾,藤田大家都知道,是真正世界级的经济学家,空间经济学的创始人。空间经济学应该是过去30年在全球最为激动人心的新学科,这个学科可以解释众多经济发展中的现象。这个现象对于今天到会的听众而言可能是很重要的。其重要在于以往我们很难解释区域之间、城市之间如何会产生巨大的发展,城市区域如何会发生转型,如何会产生一个持续的经济转化和竞争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现在空间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可以不断地予以解释。

今天到会的还有浙江大学的赵伟教授、中山大学的梁琦教授。还有一位比较特殊的嘉宾是亚洲开发银行南亚首席经济学家宋雷磊博士。我特别要声明一下,宋雷磊博士说他是从深圳走出去的,他是深圳人。他正在休假,他今天参加会议不是以亚行南亚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是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参加。因为藤田是我的老师,按照中国的传统,学生没有办法评论老师,总结也不能做,所以最后要请宋雷磊博士来做。

今天特别感谢各位能够到哈工大来参加这样一个论坛,刚才我听说最远的老师有从广西师范大学来的。今天集中了深圳在空间经济研究领域、城市规划领域和经济地理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的代表和同学们。所以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我们正式开始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第三届创新论坛。

首先有请哈工大深圳校区*委书记吴德林教授致辞,大家欢迎。

吴德林教授

吴德林:尊敬的藤田教授、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迎来了大家非常期待的哈工大深圳第三届创新经济论坛。首先我代表哈工大深圳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里我要特别欢迎藤田先生的到来。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新与空间,一会藤田教授将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深入的解读。藤田教授是著名的空间经济学家,日本学士院院士,在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我相信今天的论坛一定会让大家满载而归。

*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强空间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深圳一直以来都在实现高质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总面积只有不到平方公里的深圳,年实现了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人民币,打造了以深圳蓝、深圳绿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名片,创造了世界城市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当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正肩负着更大的使命。

哈工大作为广东省深圳市的一所高校,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也一直是哈工大深圳的重要使命。哈工大深圳将充分发挥国家“工程”、“双一流”高校的优势,今天创新论坛一定会推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为深圳的两区建设作出哈工大深圳应有的贡献。最后祝愿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唐杰:谢谢。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藤田教授演讲。

时间:年11月19日10:00-12:35

地点:深圳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F座报告厅

藤田昌久:你们好!非常感谢大家,感谢刚才的介绍!同样也非常感谢唐杰教授。27年之前我见过他,在日后我们成为了非常亲密的朋友。其实我一直非常希望能够来到深圳,因为深圳是全球最有创新活力的城市。但是过去一直都没有机会来,这次因为唐杰教授,实现了来到深圳的梦想,非常感谢。同样我也非常自豪,能够有机会来到哈工大这所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进行演讲,非常荣幸。

今天我的展示题目是空间经济学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我今天的演讲主要提到几个空间经济学的要点,我也想表达我的期许。我希望中国在这个“一带一路”倡议之下,能更好的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作出贡献,与此同时还能够更进一步的在21世纪为全球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所以接下来我还会更多的提供给大家更多的信息。

藤田昌久教授演讲主题:空间经济学与一带一路

我在演讲之中也会提到古代的丝绸之路,它在欧亚大陆的一体化和经济发展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到非常美丽的沙漠山丘。这个图是在敦煌附近拍的,同样也可以更好的跟大家展示“一带一路”在欧亚大陆整体发展之中扮演的中心角色,尤其是在9世纪的时候。

什么是空间经济学?

一种新型的空间经济学,核心是城市。

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编者注)

我们现在开始进入正文。今天我们想要来讨论一下三边互动关系。这三边包括交通、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和文明。在过去我们说到全球一般都会是一种横向的研究,比如说社会发展、交通以及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是一种横向的一体化。但今天我会把区域文化以及文明一起讨论进来。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空间经济学。我知道有的观众已经很了解了,什么是空间经济学呢?

在过去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经济理论,但他们都是独立的。但是从年代很多人都非常努力的去把这三个理论结合在一起,然后希望能够在基础上来做一种全新的经济地理学或者是空间经济学。

最大的契机其实是因为年欧盟的建立。当时在欧盟建立之前,每一个国家都是有自己的国界线的,所以每个国家他们就是自己在自己的领域之内发展自己的国家经济。但是如果建立了欧盟,就直接把国界线拿掉了,所以这个经济体就完全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空间经济学的版图。

所以看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年经过14年的一体化之后,在欧洲就已经发现有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27个欧洲国家,个地区,他们的GDP都有大幅的发展。在这个中心,从英国的南面到英国的北面,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均收入是很高的。我们把南部这块地区称作蓝色香蕉地区,把欧洲的北部地区称为蓝莓地区。在北部地区的人均GDP会稍微少一点。所以我们把这个现象总结成为空间经济学。

在年代,很多人我们在一起努力去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叫做《空间经济学》。后来有日文的版本,也有中文的版本,就是梁琦教授帮我翻译的,非常感谢您的翻译。这本书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经济学,核心是城市。城市其实是空间里的一个个点。

我们都知道深圳,它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占了很大的一个地区,旁边还有很多的城市,一起和深圳组合成了一个大的城市群。我们就发现在这个空间里面,所有的这些城市一起协同发展。我的另外一本书就是描述这个情况的,叫做《集群经济学》。这本书也被翻译成了中文。

年的时候在瑞典,我们有一个经济学协会,当时为了纪念《空间经济学》这本书出版10周年做了这么一个纪念大会。这张图就是当时会议的情况。在右边这个克鲁教授他是年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最左边是我们的主席,他看起来挺严肃的,他右边有一个人在讲话。这是我的很美好的一个记忆。

论坛现场

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空间经济学基础的方法,我知道大家都学过,所以我很快的过一下。如今我们的经济学的范畴当中有很多的经济活动,今天的经济活动其实是有着集聚力量和分散力量这两个力之间的竞争。这就产生了一种自我组织化,一个稳定的空间结构。就比如说上海地区,我们就有很多的经济在那里聚集,但如果进入到内陆地区的话,主要是农业的经济。所以他其实这个经济集群效应会让空间经济形成一个集群,但其中也有分散的力量。在整个过程当中也会有很多不同的改变,因为有的变化会打破这个稳定,空间会重新进行组织。这就是它每次重新自组织的方式。

集聚与分散

多元性,让深圳成为当前最有创新力的一个城市。

我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跟大家解释整个部分,因为像我刚才说的,我们是有两种力,一个是聚集力,一个是分散力,他们之间的拉扯导致了区域经济学的形成。比如说深圳这个城市,其实是有很多的多元性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多元性,也有人的多元性。

在深圳我们有很多大型的公司,比如说像华为、腾讯还有很多的孵化器公司,有很多的公司他们是生产不同的东西,生产不同的组件。我们也有一些传统的企业,整个是非常多元化的情景。因为如果是多元性的,他们就不需要有直接的竞争,他们这样的话会有很高的互补性,比如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有一个公司。

比如说40年之前深圳是一个小渔村,但现在这里已经有接近万人口了,中部地区的很多人聚集到深圳,从台湾还有日本还有很多生产企业都从外地来到了深圳。所以深圳的多元性是非常大的,这也让深圳成为了当前最有创新力的一个城市。因此这种创新力,这种生产力,还有像我们对于客户的吸引力,以及地区的品牌建立,都是由于我们在这个区域的集聚效应所导致的。所以多元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跟大家继续分享之前,我想再跟大家说空间经济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点,那就是运费减少的影响。我们现在ICT的发展很快,我们还有运输科技的发展,同时我们还有像WTO、自贸区这样的协议。

运费其实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一直非常大的降低了,既然运费这么低,区域其实不再重要了。所以理论上讲在整个空间里这些产业不需要集聚,可以非常平均的分布在这个世界上,也就是地球是平的这个概念。这也是现在的一个常识。

但是我们空间经济学的的预测却刚好相反。假如说运费非常高,比如说在50年代、60年代运费非常高的时候,所以这些产业没有选择,就必须要在本地生产,因为运费太贵了。当运费变低了之后,就会开始进行工业集聚,像深圳和上海一样。

就像今天深圳这万人口来到这里之后,我们的房价就上升了,各种东西物价也上升了。成本全部都上升之后,工业反而又开始分散,因为整个成本上升了之后,工业会转移到其他内陆地区或者是其它国家。

在集聚的过程当中其实是运用了规模经济学。如果说我们的运费降低的话,我们会进行集聚,但是成本升高到一定程度又会进行分散。交通运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的运费就大大的下降,接着我们就进行了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又有本地化,这两个形成了非常大的交互。

当我们的运费下降、产业集聚,但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会集聚。

亚洲世纪到来?

如果你是美国总统的话,可能你也会觉得很不安。

这张图是在晚上夜景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最亮的地区,一个是美国地区,主要是北美;还有一个是中间的欧洲地区;再有一个是东亚地区,就是亚洲的东部地区,包括印度地区也很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三个最亮的地区是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这三个地方的GDP都是很高的,北美自贸区是红色的线,欧盟是蓝色的线,东亚是绿色的线。大家可以看到左边的80年代,东亚地区其实只有欧盟还有Nafta北美自贸区的一半。再往后的50年里有了迅速的发展,东亚地区的线在全球GDP的占比越来越高,到年的时候,轴的最右边东亚地区的GDP占比已经比北美自贸区还有欧盟的占比都要高了。

这是过去的一个情况。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未来。

全球化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我们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面临很多严重的审判和尝试。

最近有很多的新闻,年的时候英国脱欧,但是到今天我们也知道其实英国也没有成功脱欧,可能未来会断崖式的脱欧。在这个欧盟议会选举当中,反对执**在上。在之后美国总统也推出了美国优先的*策,所以在年1月的时候他就表示我们需要重新来讨论一下这个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安排。另外之后他还从跨太平洋伙伴跳出来了。针对于某些国家某些特定的商品加征关税,比如说有所谓和中国的 ,还有和中国的高科技战争,和中国所谓世界霸权之争。

当然还是有一些好的消息,比如说明年的时候,中国提出倡议就会达成协议,但是可能不会有印度。但是我真的希望这个协议能够顺利通过。为什么我们在全球化之中会面临这么多的挑战呢?其实还是有一些原因的,之后我会和大家解释,我用经济学角度给大家解释。

这个是来自于亚洲发展银行的报告。这个银行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组织,在马尼拉。其实就相当于是亚洲版的世行,他发布了亚洲。

在这个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左边是年全球GDP的分布情况,亚洲大概占到32%,欧洲是26%,北美是27%。但是,根据银行的年预测,右边的这个图到年的时候,亚洲在全球GDP占比大概可以达到52%,欧洲大概只能剩下18%,北美只有13%。

所以我们把这两个图作出对比,再看一下里面北美、欧洲和亚洲,其实你会感觉到他这个图的数据还是比较准的。到年的时候,欧洲的经济已经不敌亚洲,北美只能是亚洲的四分之一。再看一下下面这个框,看一下人口的占比。到年的时候,亚洲的人口占比52%,和GDP占比是一样的。亚洲人均的GDP也就是可以占到全球的平均水平了,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是很惊喜的一个情况。

我们再来看一个图,ADB银行所说的,“亚洲世纪”是不是要来了?这个里面是把包含印度在内的亚洲在世界GDP占比做了一个图。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美国还有欧洲的发展更加迅速,所以在年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占比已经缩小到16%,但是通过全球化,通过了各种各样的发展,亚洲又在不停的发展。所以在年的时候,这个占比可能会回到52%。

如果你是美国的总统,你看到这个图,然后再看一下这个图。所以我想如果你是美国总统的话,可能你也会觉得很不安。

如果再看一下年这张图,这是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在年7月所发布的数据,这个图就把年和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主要包括一些重要的国家,右边是年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中国的情况和美国相比总GDP大概还不敌美国。但是到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就要超过美国,而且增长还会非常快。最后他的增速会越来越快,在年之后可能会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博弈。当然印度他的发展也会很快,但是其它像日本、德国这样的国家发展就比较慢。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两个大的经济体可能会统治世界。

所以我们知道,在未来有两个重要的经济强国,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和平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整体人类的发展都是有意的。今天我们看到这种紧张的局势,可能未来不久之后会消失,但是这个紧张局势最终还是会变成和平的局面,在未来促进发展。

为了实现这种亚洲发展兴盛的局面,我们要更进一步推动亚洲的发展,不光是经济的发展,同样也是对世界文明贡献的发展。我们要更进一步的推动全球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此同时还要保持世界的和平。

另外一个任务是我们要更进一步的推动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一个全球性的智能社会。我们现在就是要朝着智能社会的方向发展。在未来我们就会创造新的点子,创造新的知识,我觉得在座的各位就是这样的,大家就是在创造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都会对我们未来的智能社会作出贡献。所以我们需要去推动这种智能社会的发展。但之后我还要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来进一步的进行讨论。

一带一路与全球化

把我们从世界工厂变成一个智能社会。

我们希望“一带一路”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我们还有一个海上丝绸之路。我会分别表达对这两个计划的期许。

首先我来讲一下“一带一路”。这是中国领导人之前提出来的,最开始提出来是在哈萨克斯坦,年9月的时候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在印尼年10月他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年5月在北京我们就开了高级别“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当时有很多世界重要国家的首脑参与了这个峰会。

这个上面展示了“一带一路”的计划,大家可以看到从上海、西安走到莫斯科,最后他通往了很多的国家。同样还通过了乌鲁木齐、雅典,还有莫斯科这样的地方。同样还有经过中国南海的这条路,这是海上丝绸之路。当然这只是简单的描述一下,大家应该更加的了解,比我了解。

我相信“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一个成就就是开发了中欧班列,中欧班列现在也在迅速的发展。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图,显示了这些货运火车的数量,就是从中国开到欧洲的班列次数。一开始的时候只有80列,但是每一年你都会发现他都有成倍的增长,相当于是指数倍的增长。在年的时候这个班列的数字超过了,所以增长的非常快。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上面列出了中欧班列经过主要的都市,比如说郑州、武汉,还经过了中国南海,所以可以联系像香港这样重要的城市,而且对内陆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中国在海运方面没有太大的优势,但现在中国有了这样的中欧班列,他有了很好的货运路线。所以在未来我相信对中国的内陆以及他所经过的这些国家都会有很好的影响。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红字,年从西安出发的班次只有次,但是一年之后这个数据就超过了。所以相当于这个计划是从西安出发,重新振兴了古代丝绸之路。

我们再来看一下“一带一路”计划的经济影响。其实有很多人在研究这个方面,尤其是对于欧亚大陆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样在经济地理方面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他们就在长期做了一个大规模的仿真模型,专门来做空间经济学,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是东亚地区,他在年做成了多个区域,一共有58个国家,也去统计了海陆空不同的运输路径,一共有1条路径。但是因为时间有限,我这里不展开讲了。如果想要了解细节就看一下屏幕上这本书。目前我们不仅仅是研究东亚地区,也会把欧洲纳入我们的研究。这是我们IDE做的研究。因为时间不够了,这个部分我也跳过了。

我想跟大家聊一聊“一带一路”对于建设21世纪智能社会长期的影响。最近大家都知道亚洲一直都是一个世界工厂,深圳10年前已经被称为世界工厂了。因为当时他是交通发达、薪金比较低,所以发展就很快。但是现在中国深圳还有亚洲进一步发展,就要改变发展路径,就是从世界工厂变成一个智能社会。这也是深圳目前正在做事情,就是我们要做更高级的产品,更高质量的产品。还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这也是目前深圳正在做的一件事情。

所以如果想要达成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进行全球性的合作,仅仅有中国仅仅有深圳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进行全球的经济整合。这样可以形成更多的多样性,多样性我还想要多解释一些。当然,整个过程都一定是以和平为前提的。

巴别塔的故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年人不换,智慧也平凡。

为什么多元性和文化对建立智能社会那么重要呢?其实智能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你的大脑,我的大脑,每一个人的大脑。每一个人的大脑脑力的智慧其实是智能社会的基石。每个人的大脑本身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虽然大脑结构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大脑有多元性。这些多元性的知识架构可以让我们合成一股合力,这个是多元性的重要程度。

另外在文化上也是如此,我们有很多多样的文化,这些多样的文化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形成合力。所以区域文化就意味着是这个区域独有的那一套知识体系。北京的地域文化和上海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他们有多元性,这只是一个例子。

深圳现在被称为中国硅谷,他和美国硅谷的文化很像,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点。这种和而不同也是很重要的。在我们进行合作的过程当中是怎么产生新的想法和新的知识,大家一定要通力合作产生新的知识。

关键因素就是人的多元性,也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原理。因为把不同的智能综合在一起,可以达成1+1+1大于3的效果。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我们可以看一下两个人进行合作来产生新的知识,左边这个椭圆是I人的知识,右边这个椭圆是G这个人的知识,如果中间没有重合的部分,他们没有办法进行交流。如果他们有重合的地方,有共同的知识,我们还希望把这个两个人不同的知识以及共同的知识进行一个平衡。如果能够做到平衡可以达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效果,这个是非常著名的中国俚语。

但是从长期来看是不是如此,三个臭皮匠是不是一直都有好的想法呢?如果说他们在一起合作了很长时间,他们还能产生新的点子吗?当他们合作久了之后,他们的共同知识领域重合的部分越来越高,自己独特的知识领域会越来越小。这个是长期的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说“三年人不换,智慧也平凡”。

“三年人不换,智慧也平凡”

我们必须要对此很小心,就比如说大家要写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论文。可能两三个人他们会一起合作写论文,但是如果你和这几个人形成了很好的友谊,你们可能未来的合作能产出的新东西会越来越少。所以大家一定要尝试和新的合作伙伴来写论文、创造知识。

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会有这种自相矛盾的部分,就是在短期来看,我们进行合作,我们这种多样性会提高我们的合力。但如果长期来看,矛盾的点就在于我们的共同知识会越来越多,多元性就减少了,合力会相应减少。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基础性的问题呢?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想一想巴别塔的故事。

传说中的“通天塔”

我们要像巴别塔的故事中学习看怎么推进智能社会的建立。大家之前应该看过类似的图,其实这个巴别塔的故事是圣经里面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东部的中东地区,那边有一个很大的国家,在那个国家大家都是说同一种语言。当地的人民就变得越来越傲慢,开始挑战上帝的权威。他们想要建一个巨大的塔,这个塔可以直接通向天堂。上帝十分生气,所以要惩罚他们,让这些人全部说不同的语言,分散到各地去。所以他们就从这种轻松交流的天堂当中坠落了,也就是形成了一个多语言、多区域、多文化的世界。我的问题就是巴别塔这个故事到底是对人类的惩罚,还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当今我觉得这个故事有一个更新的现代版本。原先我们是由谷歌、微软这些ICT来统治的,他们都在美国,美国总统特朗普他提出了美国优先的*策,让美国重新伟大起来。他直接向中国开展了高科技战争,想把华为等中国公司移除供应链,中国因此建立了自己的全球ICT,也就是新技术平台。我也相信中国肯定是能够做到这点。所以现在我们就变成了多平台、多极化以及多文化这么一种全球智能社会。

所以还是同样的问题,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惩罚,还是说是一种隐藏的福气呢?以前是一个国家一个文化一个语言,后来就变成了多极,现在是中国和美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语言。对于人类来说,哪一种才是更好的发展路径?

现在的基础问题就是对于生产以及传统货物的贸易来说,我们大家都认定对传统经济来讲,最好的情况就是根本就没有运费,全球零运费。对于知识框架来说,是不是也是一样呢?

如果说我们要建立一个智能化社会,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大家可以畅通交流呢?没有任何的交流障碍呢?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中国和美国的例子。我们是有很长的距离,并且有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语言,其实这都是对我们交流的障碍。但是因为有这样的障碍,我们也同时形成了中国文化、美国文化的一个多样性,在当地的不同知识也非常多元。所以从长期来看,从知识创造来看,可能我们的影响还是好的。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们也需要多方咀嚼。

我和我的朋友,他是华盛顿大学的教授,当时我们做了一个智能社会模型。我们就把他理解为一个方块舞。年之前从东方、西方很多人去了美国,像这个方块舞是大家站成一个方块,大家跳舞的时候和旁边的人跳,交换和旁边的人跳,跳舞的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这是我和他一起写论文的图。

之后我们还做了经济学方面的努力,这两个区域的模型其实就有关于文化与多样性,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两个区域,左边这个区域是中国,右边这个区域是美国。这是两个区域。

在中国我们是讲一样的语言,可以进行交流,一起来创作我们独特的文化。在美国也是同样的,他们说英语,自己互相交流,创造他们自己的文化。所以在中国和美国两国之间虽然会进行交流,但是交流起来没有那么简单。

所以我们就把这两个国家都选出一个代表来做两个椭圆的交集,大家可以看到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他们之间共同区域所谓的共同知识是更大的。同样也是从美国这边取两个圈,大家可以看到他们共同的知识圈也是很大的。但如果我们从两边各取一个圈,他们之间的共同知识就少很多,但是他们的区别化的知识就很多。所以我们就更容易有这样的创新,有这种创造。所谓的这种增进式的创新就会更多。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这种多样性。我们在内部更多是做同质化知识的整合,如果我们想要实现爆炸式的创新,我们就需要很多新的想法。比如说我们对计算机做一个颠覆性的演进,我们就需要这种新的想法。因为我们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知识,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利用两个世界的优势。

现在我就没有太多的时间,这个图有点难。刚才我们讲到巴别塔,在之前我们是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语言,这就是我们所谓初期的天堂或者是初期的世界。在那个时候我们的交流非常容易,但是我们之前所用的共同知识太多了,所以我们不太可能有多样性和创新。但之后我们原生的天堂变成了两个,像中美两个超级大国,所以这个世界经历了分裂,我们可以互相借鉴,把他们两个国家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在有两个大国的新世界之中,新的知识增长率是原来的三倍。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这样的过程之中我们又有多样性,这样整个的知识增长率就变得更快了。

所以现在我们新的世界就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刚才也提到了速度是原来的三倍。所以我觉得这个巴别塔的事情其实是一个好事,川普应该思虑更长远一点,我要尽快结束。

对“一带一路”的期许

像之前的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一样,希望实现全球和平合作。

其实在这边是更有意思的,我对于“一带一路”到底有怎样的期许?我们从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古代丝绸之路学到什么?

这个图跟刚才的很像,你会发现闪亮的地区或者是经济发展的地区不是平均分布的。在有些地区灯没有被点亮,这是我今天讨论的重点。

在9世纪的时候,其实红色圈这个地方是最亮的,因为当时我们有古代丝绸之路。所以我的希望跟这个情况有关系,现在过了这么多的世纪之后,我们也经历了很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其实很多的沿海地区都经历了非常好的发展,比如说上海和其他的海滨城市。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之中,古代丝绸之路这些国家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在不同大陆之中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能够以海为基础实现更好的繁荣,可以重新振兴欧亚大陆的经济体。

这是过去在7-9世纪的时候,中亚的情况。其实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区域文化,当时我们在大洲的围绕之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文化,他是处在这些大洲中心,当时我们也有古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其实就像一个高速公路一样,在这之前我们也有普林斯顿的教授研究过,他连接了重要的区域贸易体系,同样更加振兴了大陆的经济。中亚他们其实有比较独特并且复杂的文化结构。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其实是把三地的文化连接在了一起。而这个中心其实也是文化和贸易的中心。这本书就很有意思,但是时间不是很够了,我就先跳过了。

所以我们一直都觉得以前丝绸之路是一条运输的线路,在这个上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王国,当时唐朝就会在这条路上将很多的丝绸运到中亚的国家去。

这张图是9世纪的时候欧亚大陆的情况。欧亚大陆有两个中心,一个中心是中国唐朝,就是当时的长安。另外一个是波斯帝国,他和长安当时有万人口。唐朝和波斯帝国就是由丝绸之路来连接的,这也形成了整个欧亚文化的中心。他不仅仅是货品的交流,也是文化的交流、宗教的交流,甚至连造纸术都从中国传过去了。所以这也是知识的分享、知识的创造。

因此我们在欧洲的中心旁边有六个不同的区域,这就有点像巴别塔,大家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但是这在丝绸之路情景下,所有的分散之路由丝绸之路这条路衔接起来了。在9世纪的时候,当时的长安也就是西安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大家都知道纽约是一个大熔炉,深圳其实也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

在9世纪的时候,当时的长安和巴格达也有着很深的联系,他们当时是万人口,他们的交流非常的开放。很多人都会去长安取经,也被中国的文化所吸引。中国当时也非常开放,所有的宗教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等都在长安盛放,所以当时的长安就是一个文化的熔炉。有一个日本的学生叫空海,他是一个和尚,年有一部电影描述了这么一个情况,他去了当时的大都市长安,这并不是一个*事大国,而是一个有软实力的城市。

当年日本也是因为意识到唐朝文化的强大,所以就派了遣唐使,当时也带走了很多的宝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到日本很多的宝物,日本也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和知识。

我们需要促进当地的文化,地区性的文化多元性来建设智能社会。国家的发展其实是很困难的,技术其实是非常中立的。比如说汉字,在7世纪的时候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在此之前日本人只是说话,他们是没有字的。虽然说我们引入了中国汉字,但是我们没有完全保留汉字,而是自己改造,形成了现在的日语。

我们现在还有新的科技传入,比如说像音乐行业,就像音乐的CD,中国其实从美国进口了很多的音乐,但是在中国也有很多本地的音乐,有很多本地的唱片。还有在电影行业,在表演艺术行业也是如此。我们从美国引进了很多的电影,中国也拍了很多自己的国产电影。所以就想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创新性的使用新的知识、新的科技来加强自己的文化。

昨天我去了深圳华侨城,因为那边是一个文化多元性非常强的地方。他们用了很多高科技,他们也在发展自己的文化。我之前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也去过很多次。所以我很幸运可以看中国很多区域的发展,就比如像表演艺术这方面,我在成都看到了一个叫做《三国记忆》的演出,特别的震撼。

我在四川九寨沟看过藏民的演出,展示了西藏的文化,他们放羊,进行民族舞蹈,还会有佛教的礼仪在里面,最后这个主角还见到了佛祖,快乐的升入了天堂。我还去了大理,看到了非常有活力的表演艺术,孔雀舞我感觉特别美。之后我还去到了西湖,那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地方,当时我觉得这个音乐表演也非常的好。所以我就觉得不同的区域哪怕是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区域,他能创造出不同的文化,不光是不同的科技。

最后在整个“一带一路”上我们还有很多的国家,有非常优秀的文化。比如说乌兹别克斯坦,蓝色的城市非常的美。

最后我做一下总结,像之前的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一样,我们希望实现全球的和平合作,让整个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实现,建立起国际性的公共基础设施,更进一步的推动21世纪的全球文化发展。非常感谢大家。

唐杰:我相信大家听了都会非常震撼,高度集成了大量的信息和抽象的思维。最后一个环节,请宋雷磊博士做评论,大家欢迎。

03

人类社会在多元化这个方向远没有走完

宋雷磊:非常荣幸再次来到哈工大,我上星期在这里听过一次演讲。这次非常荣幸听藤田教授关于他空间经济学的一场演讲,还有赵伟教授关于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时间关系,我只能通过我对于前两个小时的领会,简单讲一下对于藤田教授的演讲以及结合我自己对于经济学的理解,提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我来自于亚洲开发银行,所以非常荣幸藤田教授引用亚洲年的研究,这个研究我们是在年出版的,我也参与了那个研究,藤田教授也参与了研究。我那个时候见过藤田教授,藤田教授来马尼拉多次,他同时也是我们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的顾问理事会的顾问,我也参与了几次顾问理事会的会议。所以我认识藤田教授,可是我不清楚他的学术背景。所以今天我和藤田教授共同知识很多,因为我们都是经济学家,但是不同的知识可能也很多,所以我们有很大程度的多样性,希望能够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有一些不同的新的观点供听众参考。

藤田教授的演讲是基于空间经济学,有很大基本的介绍,比如说两对半概念,最重要的模型,核心和边缘的模型。所以我这里不讲了。集聚到分散,全球化到本地化,他们这个空间经济学当时的主要创新推动力是欧盟的形成,欧盟形成了以后国境线消失了,你可以从一个国家开到另外一个国家。

可是他中间讲全球化遇到了挑战和审判,美国优先特朗普的*策,对全球化是重大的挑战。当然他也讲了如何来对付这样的挑战,他提出了一些我们必须要做的任务,我们必须要做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我们也必须要推动区域文化的多元化,我们最终要形成一个全球脑力社会。我估计他日文可能是这样说的,进一步推动全球世界文明的发展。

所以藤田教授这场演讲非常有高度,他谈到人类文明的未来。人类文明未来会是什么样呢?他把“一带一路”放在这个背景下,“一带一路”创立了另一个体系,有别于美国引领的西方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可能是另外一种文化,对于全球文化来说可能是形成了一种多样性,这两个不同的文化由于他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知识,也有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知识可以形成合力,所以藤田教授大量引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明他日语可能是从中文过来的。

这个合力基础他特别强调,每一个人大脑的力量是无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每个人是平等的,不管他是什么背景,由于他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可能有所差异,可是每个人的脑力是非常强的。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他提出多元性,实际上是世界文明的基本。

由于这样的多元性才会形成一种合力,包括多元性的人,文化的多元性,才形成异质性的人类社会。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有可能背景也不一样,他带来的解决方案也不一样,那么各种不同方案的碰撞就会带来创新。

区域的文化形成区域特定的知识,各个不同的区域合在一起就有合力,这就是世界文明的基本。所以才能解决人类所有的基本问题。所以他把“一带一路”提到非常高的高度,就是人类文明。

在我理解,他的理论实际上已经超出了空间经济学,现在经济学发展中有一个趋势是把文化和经济学结合起来,他实际上是以文化来解释多样性。最后他有一张幻灯片解释他的模型,文化和多样性的模型,所以在一定的交流成本的基础上,没有交流成本反而不好,在一定交流成本的基础上,反而具有多样化。

所以他前面也讲了很多巴别塔,因为这个是圣经中的一个故事,也叫通天塔。他专门讲了一下,所以我估计大家也理解到了。

我年离开深圳,去澳大利亚读书,年我进入墨尔本大学,我们经济学院是一栋楼,旁边就有一栋楼,我们中国人对圣经故事不熟悉。我说为什么叫这个楼?那个老师说墨尔本大学以前有语言系,所以语言系在那栋楼里面,现在没有了,把这个就直接命名了。我那个时候知道巴别塔在巴比伦附近,叫通天塔。人类那个时候讲一种语言的时候认为无敌的,可以解决任何的问题,所以他要找通天塔通向天堂。上帝感觉到愤怒,你绝对没有上帝万能,所以他有意给人类造成不同的语言,让你们的交流之间有困难,所以就不能形成合力。可实际上上帝这样的举动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由于正是有这样的多元化,我们才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创造现在灿烂的人类文明。

这是我的理解。藤田教授的演讲对我启发非常大,他从很多经济学的理论,科学的角度来证明多样化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或者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条件。那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多样化,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各个民族不同的意愿,尊重不同的文化。

我去印度以后发觉最大的感触印度是一个非常多元的社会,他是多民族,多语言,他很多邦,甚至在一个邦之内有不同的语言,北方的印度人和南方的印度人,虽然印地语是大部分人讲的语言,可是你去南方要讲本地的语言,所以英语反而成为他的官方语言。多宗教,有印度教,有穆斯林,有基督教。印度教本身内部就有非常多的派别,所以在这样多元化的基础上的确有时候你会发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我经常和印度同事朋友交流的时候,在化学里面有布朗运动,他可能由于异质性,到最后大家的方向都完全不同,互相取消。所以最后他的社会发展非常缓慢,因为我有不同的意见,你有不同的意见。比如穆斯林说这个地方要建我的清真寺,为了这个大家打架,打架以后杀死了很多人。最后没有办法这个案子提交给印度的最高法院,在一个星期前最高法院下了判令,决定这个地方应该是建一个印度庙而不是清真寺。所以南亚地区是多元化不低于非洲,甚至比非洲还要高的一个地方。

藤田教授讲的很多,因为我们很多是东亚人,中国人,我的理解东亚地区相对于南亚来说非常的同质化,中国社会是非常同质化的社会。这个也有*治制度选择上的原因。所以这是我对藤田教授演讲的一个非常粗略,带有我自己观点的一个认识,也供大家参考。

亚洲开发银行南亚首席经济学家宋雷磊博士

下面我想讲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当然我已经讲了很多的感受。第一个是多元化是人类社会的关键,有了多元化才能推动创新。我们上个星期14日在这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做的一个报告,他们实际上用的是这个理论,他们也提到多元化是创新的关键。空间经济学的理论用于对创新的研究,包括聚集和扩散,讲到了全球创新中心和地区性的创新中心。

我记得唐老师最近也有一篇讲话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诺奖级教授深圳最新演讲空间经济学与全球未